賈屹坤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國家新規定的一項必須課,是將活動和課程結合而成的新型課程體系,對于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起著重大促進作用。但是,在當前信息環境下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探討和實踐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實際應用和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信息環境;小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社會,在以學生自主活動為特征的實踐操作中體驗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科學結論,發現新知識的課程形態,是一種以學生的經驗和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它強調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強調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在實踐中體驗情感,發展個性品質;強調以學得直接經驗為主,從生活中自主選擇感興趣的問題為研究對象。綜合實踐活動不是教學層面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而是課程層面的一種具有獨立形態的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的綜合課程,是著眼于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發展性課程和經驗課程。
1 從課外活動到綜合實踐活動
課外活動自古有之,如《學記》中有云:“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這其中的“退息必有居學”就是說的課外休息時間也要有課外的練習。
1992年,我國頒布實施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中將“活動”與“學科”并列納入了學校課程體系之中。1994年原國家教委又做了明文規定,將課程規定為由學科類課程和活動類課程組成,這就標志著“實踐活動”以一種課程的標準進入到學校課程體系之中。將活動課程列入學校課程體系,使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共同組成我國現代課程體系,打破了原有單一的學科課程體系,這標志著新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
2 信息環境下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的問題
在實驗和探索過程中,綜合實踐活動課也存在著很多認識誤區,使得很多學校不能像學科課程一樣有效開展進行,實際應用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 活動課程受重視程度不足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新課程方案規定的必修課,是小學課程體系中比不可少的一環。然而,很多學校并沒有給予足夠的認識,已然存在不開課、開課不授課等情況,導致了很多小學實驗年級還沒有按照教育部的規定,正常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2.2 活動課程認識深入不夠
信息環境下,作為新加入課程體系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對其相關的研究探討還沒有完善,使得學校和老師在對課程的理解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壓力,這些問題表現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到底該如何定位,它與以往的活動課或者第二課堂之間有著一種什么樣的聯系?信息環境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應該如何設計?我們又應該以一種什么樣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專業成長?上述這些問題都給學校和老師帶來了壓力和困惑。
2.3 教師專業技能欠缺
長期以來,中小學教師面對應試教育所進行的培養培訓內容和方式都是固定模式的,是與正常學科課程體系相適應的。這不單單導致了學生素質的片面發展,也使得教師的專業成長方向固定和偏離。而信息環境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熟悉電腦的操作,了解簡單的編程技術,熟知網絡資源的搜集和利用等等。若是不跟進時代潮流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質的話,就難以勝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要求。
2.4 教學設計及輔導落后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計整體的活動方案。在活動方案中要對學習內容、目標要求、組織方式和時間分配等做出安排;在組織實施活動課程過程中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條件。這就決定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沒有適合所有學校、學生的教材和教案。概括來說,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具體表現在:
第一、沒有一套普適性的標準和教材作為教師的參照;第二、活動課程所需的信息技術環境的建設需要教師具備高水平的計算機技術與學科理論知識,并需要較長時間來完善;第三、大部分教師的指導水平難以滿足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要求;第四、大容量教學使教師難以準確地跟蹤每個小組的活動進程并進行適當的指導。
2.5 課程管理和評價不完善
新的課程標準中要求,綜合實踐活動每周平均三課時。根據綜合實踐的這一門課程的特點,雖然實踐活動課課時是固定的,但是它教學地點場所會不時發生變化。所以,如何有效監控學生的學習活動,是學校管理必須考量的一個難題。
而學校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又一個難題,是如何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效果進行評價?綜合實踐活動很難通過考試來進行定量分析。所以對其的評價應該是多元的、立體的、社會性的,因為情感、意志、態度等非智力因素難以進行定量分析。現階段,對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評價以及對指導教師的評價考核,還沒有相應完善的標準和措施。
總之,信息環境下,我國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還處于探索階段,我們應該給予充分的重視和關注,要正確認識和分析這門課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深入思考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策略和手段,使其充分發揮提高學生素質的巨大作用。
3 綜合實踐活動課取得的成績
我們在分析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一些問題的同時,還應看到在各地活動課程所取得的一些成績。在實驗小學和示范小學、國家實驗區、省級實驗區等率先探索下,先后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校和地區越來越多,取得的成績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3.1 思想上認同和接受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嘗試,學校和老師對于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帶來的功能和效果產生了普遍的認同。他們看到了課程實施對于教與學的方式的影響,看到了課程實施對于學校教學文化、辦學特色以至教育品牌的促進,新課程方案的設計理念得到了充分的驗證。更重要的一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得到了中小學生普遍的歡迎和接受,這樣一種新型課程教學使孩子們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學習生活,改變了以往應試教育的束縛。
3.2 課程資源得到了積累
新對于課程探索的幾年,先驅者們積累下了大量的資源和經驗:由一些教師設計、總結出來的活動方案或案例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也是探索者為后來者提供的寶貴財富;綜合實踐活動相關的課程開發、實施和管理的基本單位是學校,課程設立以來,新課程的推進受到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地方政府、群眾的廣泛重視,使得學校層面的組織經驗以及課程基地建設得到了一定的積累。
3.3 區域層面的整體推進
當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推進的基本情況如下:大部分地區只有少部分學校在進行著零星的嘗試和探索,更多的學校在觀望和等待。然而,作為一門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推進的基本要求是每一所學校都要普遍開設,在這種情況下,區域層面的組織推進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近幾年來,全國各省市地區不少地方,進行了區域性整體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探索,我們可以相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不久的將來會像其他學科課程一樣走進學生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綜合實踐活動:涵義、價值及誤區》[J].教育研究,2002.6
[2]王玉琴.《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現狀與對策分析》[D].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