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過程中,小崗村為促進自身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方式,但因為土地流轉機制程序方面沒有可供借鑒的成功模式,因而出現強制農戶流轉土地、耕地流轉非糧化等一系列問題,本文就此進行探索研究,并提出合理配置土地資源、切實保障農民權益等對策,旨在為加大農村土地流轉力度,推進農業產業規?;洜I,提供一定的法理依據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土地流轉;小崗村;對策研究
1 土地流轉概述
農村土地流轉是指擁有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的農戶,保留土地承包權,將經營權轉給其他農戶或經濟組織,或徹底放棄承包權和經營權的行為。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的背景下,以分散經營為主要特點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很難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因此,推動農村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實現集約化經營是破解“三農”問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
2 小崗村的土地流轉形式
根據我國《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采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保谛彺逋恋亓鬓D的過程中,既實踐了國家明文規定的幾種形式,也開創了自己的特色形式。
小崗村的土地流轉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1)土地轉包,是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把自己承包期內承包的土地,在一定期限內全部或者部分轉交給本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其他農戶耕種。(2)土地出租,是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作為出租人,將自己承包期內承包的土地,在一定期限內全部或者部分租賃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耕種,并收取租金的行為。(3)土地互換,是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自己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交換給他人行使,自己行使從他人處換來的土地承包經營權。(4)土地轉讓,是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將其擁有的未到期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移轉給他人(5)土地入股,農村土地承包法規定,承包人之間為發展農業經濟,可以自愿聯合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股,從事農業合作生產。
在新形勢下,小崗村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改變以往單一的土地流轉方式,積極調整產業結構,不僅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對于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3 小崗村土地流轉中出現的問題
土地的多功能、多渠道、多方面、多產值的利益背景下勢必使得小崗村的土地流轉由原來的一元模式向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轉變。然而,這種形勢下的土地流轉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強制農戶流轉土地
《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決定》中指出,必須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人為本,尊重農民意愿。但在實際的土地流轉過程中,一些小崗村的農民不愿意流轉土地,政府就采取強制措施迫使農民流轉土地。例如流轉2000畝地給美國GLG集團用于廠房建設時,部分農民不愿意流轉,后來在當地政府的干預下,土地才得以流轉。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農民將土地流轉以后,雖然獲得了一定的經濟利益,但是由于土地承包期較長,且一些土地難以再利用,從長遠看,不利于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
(二)土地流轉非糧化
發展糧食生產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隨著人口的增加,耕地的減少,糧食供求矛盾突出,因此必須保護有限的耕地資源,保障糧食安全。但是小崗村流轉的土地主要用于蔬菜種植、特色水果種植、農業觀光及一些其他的招商引資項目,改變了原有的土地性質,長此以往,必然會降低糧食的產量,加大糧食供給的壓力,甚至危害國家的糧食安全。
(三)土地流轉租金低
價格是市場機制的核心,農地流轉價格直接影響農地轉出方和轉入方的行為。當農地轉入方的價格比較高時,轉出方自然樂意將土地流轉出去。然而在小崗村,一般土地流轉的價格為每畝地500元,而且租期一般較長,相對于土地的整體收益來說,難以滿足農民生存需要。所以以務農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農民大多不愿意進行土地的流轉。
(四)土地流轉程序不規范
現行的農村土地流轉程序和手續不規范,一般就是村委會負責牽頭,村民集體商議,然后簽訂合同,有的甚至連一份正式的合同都沒有。在不規范的程序下,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民很難維護自身權益。
4 解決小崗村土地流轉中問題的對策
(一)完善立法,規范土地流轉程序
我國目前沒有一部專門的土地流轉方面的法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分散于《物權法》、《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中,且大多是概括性的條文,難以切實解決農村土地流轉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在土地流轉中缺乏必要的手續和程序,一旦發生糾紛,作為弱勢群體的農民將難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必須完善相關的立法,規范土地流轉程序,為農村土地流轉的制度化、規范化提供智力支持和法律保障。
(二)加強管理,創新土地流轉機制
創新是發展的靈魂和動力,通過制度創新,進一步解放農村生產力,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
1.推動土地流轉市場化,健全土地流轉市場機制。
引領農村土地進入市場依法、自愿、有償流轉,在市場機制和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下,實現農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能夠充分發揮價格機制的作用,保證土地流轉租金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
2.豐富土地流轉形式,合理配置土地資源
土地流轉主要有轉包、出租、互換、轉讓等形式,但小崗村主要以出租和轉包為主,且多在農戶與經濟組織間流轉,農戶之間的流轉較少。同時流轉后的土地使用不盡科學,土地利用率也較低。因此,必須推動土地流轉形式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在保護耕地的同時,合理配置土地資源。
(三)加強監管,保障農民合法權益
農民作為土地流轉的一方主體,在土地流轉中處于弱勢地位,為了切實保障農民的主體地位,維護其合法權益,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解放思想,提高農民綜合素質
土地是農民的血液和紐帶,農民大多具有“戀土”情結,他們不愿意“拋棄”土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農民要盡量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尋找新的出路,努力增強自身的素質。
2.加強監管,建立權力制約和責任追究機制
“村兩委”等有關部門作為農村土地流轉的積極推動者,集中土地與企業進行合同簽訂,直接決定流轉土地去向,以及農地流轉利益分配,流轉主體錯位,存在暗箱操作風險。因此必須加強對權力監管,增強其工作的透明度,并對違反亂紀,損害農民利益和集體利益的行為予以處罰。
參考文獻
[1]鄭光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必然趨勢》,《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1期
[2]劉肇旺:《小崗村土地流轉隱性現狀及相關問題探究》,《法制與經濟》,2014年12月
[3]齊宜光:《農村土地流轉困境及對策分析》,《沈陽大學學報》,2009年6月
[4]劉衛柏:《農村土地流轉問題新思索》,《理論探索》2012年2期
[5]林蝶亭:《農村土地流轉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建議》,《環球市場經濟導報》
[6]賈曉鳳:《現階段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和對策研究》,大連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6月
作者簡介
王蘇紅(1995-),女,漢族,安徽天長人,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