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潔
摘 要:該文在分析軟件測試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結合軟件測試課程特點和本校實踐教學研究,就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手段和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軟件測試;實踐教學;行為導向
《軟件測試》是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新興的一門專業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軟件測試知識和軟件測試工具,把一個完整的應用軟件進行綜合測試。通過實踐,使學生能夠了解完整的測試流程,掌握測試文檔編寫、測試用例選取,測試軟件使用,鍛煉團隊合作能力,積累軟件測試經驗,使學生今后能夠勝任軟件測試工作,實現與軟件測試員崗位的無縫連接。目前,其課程教學仍然秉承了“講授—演示—操作”的傳統教學模式,缺乏準確的職業導向,忽視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怎樣合理調整實訓方式和方法,培養出真正能夠“懂測試、能測試、會測試”的軟件測試人才,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目標。
一、《軟件測試》課程實訓目標
《軟件測試》課程是使學生認識軟件測試在軟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地位,作用和新型的面向對象軟件測試的方法和模型;通過實訓,能夠掌握軟件測試的標準和過程,能夠掌握常用的軟件測試技術與工具的使用,能夠根據軟件需要,制定測試計劃、選擇合適的測試用例、創建測試腳本,并能夠正確的分析測試結果;通過軟件測試員職業技能教育的學習,熟悉其工作職責,理解其職業內涵,并能靈活運用軟件測試工具解決軟件測試中的實際問題。
二、《軟件測試》課程實訓中的問題
當前,高職學校的《軟件測試》課程教學仍然秉承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知識傳授當作重點。在實訓教學中,只設計一些驗證型實例,而其實驗的內容、步驟、預期結果都以實驗報告形式發給學生。雖然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快速、準確的按照指導書的要求和步驟進行實驗練習,但是阻礙了學生對測試過程整體的把握,限制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意識,結果就是只會跟著老師做,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
在《軟件測試》實訓教學中,是以驗證型實驗項目為主,這樣就使得學生缺少對完整的綜合型軟件進行測試,也不可能以團隊的形式合作完成一個完整開發項目,缺乏團隊協作,不能深入體驗軟件測試的過程,更談不上深刻理解軟件測試的內涵了,最終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軟件測試》實訓教學的改革與方法
高職教育下想要培養出合格的創造型軟件測試才,教師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我校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采用了行為導向教學法及四步教學法,確立了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全面基于軟件測試工作過程。
(一)理論不用太深,夠用就行;技能不用太多,精通就行
本實訓課程以“軟件測試員”的職業崗位要求的知識技能為基礎,以廣泛的生活、生產類應用軟件產品為載體,設計整個實訓過程,將“軟件測試員”崗位所要求的知識與技能融入到本課程的實訓內容中,實行理論夠用,強調操作技能的培養方式。 將完整的、封閉的工程項目帶進實訓課堂,將教為主改為實訓融入課堂,真正使學生“能做、會做、敢做”。
(二)小組分工,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模式
學習情境設計原則:“小而自封閉,利于歸納”。 工作任務設計原則:“理論穿插于實踐中,多動手,敢動手,重復動手”。學習情境全部從實際測試案例中精心提煉出來,模擬就業場所,把實訓室變為辦公室,實現了教學與“軟件測試員”崗位間的無縫連接。將學生分成幾個獨立的小組,小組內部分工明確,組長對小組內負責,教師對各小組給予評價。我們會定期聘請企業專家主講一兩個前沿項目,使學生能夠把握軟件測試業知識前沿。
(三)教學方法突出職業教育特點
采用了“行為導向”教學法,在課堂上教師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激發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與技能的興趣和提高動手效率。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工學交替、項目導入、情景復制等,做到課堂與實訓地點一體化,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保持較高的一致性,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達到了“教、學、做”合一,做到“手、腦、機”并用的效果。
《軟件測試》課程的實訓教學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就業方向和競爭力。努力把握好實訓教學,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員的重要環節。改變教學模式,把學生作為主體,教師熟悉行業主流動向,更新實訓內容,改變教學觀念、改革實踐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有效、更專注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通過課程實訓改革,該課程成績的優良率達74.5%。事實證明,在實訓教學中,只要我們能夠把各個環節落在實處,努力做到“教要教到點子上,學要學到實用的,做要做到能干實際項目”,所達到的教學效果是令人滿意的。
參考文獻:
[1] 張海藩.軟件工程導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2] 閻立欽.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