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君強(邢臺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河北 邢臺 054000)
我國煤化工的技術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趙君強
(邢臺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河北 邢臺 054000)
摘 要:近些年來,我國工業發展迅速,對煤礦等能源的需求量日益提升。在此種形勢下,煤礦產業的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對煤化工技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發展煤化工產業的重要性出發,就我國煤化工技術的現狀展開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促進煤化工產業發展的有效對策,為煤化工技術的應用及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煤化工技術;現狀;發展對策
作為我國的主要能源之一,煤炭與工業生產、人們日常生活等方面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系。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生活生平的提升,國家對清潔、環保型能源的需求量也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這極大程度上推動了煤化工產業的發展。其中,煤化工指的是將煤作為原料,在經過相應的化工加工操作后,將其轉化為固體、液體、氣體燃料以及化學制品的一種技術。潔凈煤技術作為煤化工的重要基礎,主要包括焦化、液化及氣化這三個方面。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應市場需求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煤化工技術也受到人們愈發廣泛的重視。
我國盡管地域遼闊、能源豐富,但由于人口眾多,因而使得人均能源占有量與世界標準相比,處于較低的水平。近些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迅猛,能源的消費結構也不斷升級,導致能源,特別是高質量潔凈能源的消耗量日益升高。此時,傳統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模式以及以煤原料為主的能源使用結構已難以充分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1]。
經探查得知,煤炭占可利用化石資源的90%以上,由此可知,加大煤化工技術的應用力度,將煤原料轉化為潔凈的石油等能源,在合理利用資源、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方面,可起到重要的作用,且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具體展開分析,利用直接或間接液化的技術,將煤礦資源轉化成為石油替代品,即為發展清潔、高效能源的重要過程;而煤制烯烴以及化肥等則有效替代了天然氣與石油。上述這些轉化方式即為煤化工技術的具體手段。
2.1 煤炭焦化技術的現狀分析
在科技發展迅猛的背景下,煤炭焦化技術不斷朝著環保、低成本的方向發展。作為焦炭產出大國,我國每年生產的焦炭量達到了世界重量的一半以上,煤炭焦化技術也日漸成熟。其中,煤炭焦化的主要目的便是生產出具備高附加值的一系列化工產品,此項技術的發展也直接決定了部分附屬產業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煤炭焦化技術不斷進步與優化的背景下,煤炭調濕、搗固煉焦、選擇性粉碎等多種新型的煉焦工藝與技術也得到了顯著發展。煤化工產業作為一項技術密集的新型產業,只有憑借先進、適宜的現代化工程技術,才能獲得更為長久的發展。但在這一方面,我國還比較缺乏相應的技術與人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型煤化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2]。
2.2 煤炭液化技術的現狀分析
煤炭液化技術主要包括直接液化與間接液化兩種技術,前者指的是在特定的壓力、溫度等情況下,利用相應的催化劑促進加氫裂化的完成,進而將煤炭資源轉變為液體燃料的一種技術;后者則指的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首先將煤炭轉換成為合成氣體,隨后再利用催化劑,將氣體充分合成為液體的燃料。在我國,煤炭間接液化技術開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一些煤化工企業為有效整合資金與技術,紛紛采取與國外煤炭企業合作形式,在促進間接液化技術進一步自主研發的同時,也充分實現了這一技術的商業運營及管理。對煤炭直接液化技術展開分析,其最早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我國得到研發與應用。盡管起步的時間比較晚,但此項技術發展迅速,已將煤液化油成功轉變成為了高質、高效的柴油、汽油以及煤油等液體燃料。除此之外,與煤炭直接液化技術存在一定關聯的產業與領域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與發展,并自主研發的形式,設計出了煤炭直接液化專用催化劑等新型的產品及科技。
2.3 煤炭氣化技術的現狀分析
作為煤化工產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技術支持,我國的煤炭氣化技術已初步實現了環保、高效、大型的發展目標。在全球范圍內,約有500多臺大型的氣化爐投入商業化的生產運營中,其品牌主要包括德士古、魯奇以及殼牌等,氣化爐的類型則主要包括加壓氣流床干煤粉(GSP)、加壓氣流床水煤漿以及常壓固定床等。對煤炭氣化技術水平展開分析,我國與發達多國家之間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可喜的是,我國相關政府部門以及眾多大型的煤炭國有企業均對這一技術抱以了高度的重視,并且在研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氣化設備與技術方面,加大了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投入力度,將研發重點放在了大型、環保、高效上。
3.1 將政策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加大多聯產系統的發展力度
現階段,我國政府部門加大了對煤化工產業的重視與支持力度,制定出了多種有關規劃與發展的政策,為產業的做大做強奠定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在此種條件下,煤化工企業應當轉變傳統落后的經營及發展模式,加大多聯產系統的發展力度,例如,在條件允許的區域內,有效整合煤化工以及鋼鐵、建材、石油化工、發電等眾多系統,進而實現以煤化工為核心的多聯產項目建設。在市場經濟發展深入的背景下,企業各項技術發展成熟,生產經營規模也不斷擴大,多聯產系統也逐步受到人們的重視。此種聯產形式的建立主要依托日益成熟的技術,通過以煤化工產品為核心,同時發展供熱、發電等附加產業,能夠進一步促進產品結構的優化。此外,通過采取多聯產系統的發展模式,可極大程度上促進能源使用率的提高,在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基礎上,實現煤化工企業產品及市場競爭力的增強[3]。
3.2 融合資金與技術,促進煤化工產業朝技術型方向發展
煤化工企業為實現長足發展,就需要與銀行等金融單位取得良好的合作關系,盡可能爭取足夠的資金支持,進而為重點項目的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同時,政府還應支持煤化工企業采取上市融資及發行債券等方式來實現資金的引進,通過規劃起點與標準均處于高水平的建設項目,從而達到吸引具備雄厚實力的大型集團投資的目的。
大型煤化工工廠將是我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所要建設與發展的重點對象,例如三十萬噸級別的甲醇及合成氨項目,百萬噸級別的煤炭液化項目等等。此外,還應建設起煤化工產業基地、煤礦煤化工基地一大批大型的煤化工產業基地。需要注意的是,新建成的大型產業基地及工廠應當加大先進技術的引進及應用力度,不斷固有化新的技術,通過大力發展具備自主知識產權,且符合我國國情的煤化工設備與技術,從而促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3.3 加強煤化工新型技術的研發,將區域資源充分發揮出來
現階段,煤化工技術涉及范圍眾多,不僅對生產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巨大的投資金額。針對一些具備良好潛力的煤化工企業,政府部分應當給予其充分的交通、土地、用電、煤源等支持,在加大能源循環利用體系建立力度的基礎上,為具有標志性的產業集群以及項目建設提供充分保障。例如,我國煤炭氣化附屬產業得到了顯著發展,甲醇及醋酸等下游產品加工應當充分利用多種現代化技術,并與煤炭種類與質量相結合,開展技術研究工作,以設計出新型的,煤化工爐型及工藝。此外,針對我國山西、河南等具備豐富煤炭資源的地區,還應建立起大型的煤化工企業,加大冶金焦、煤制甲醇等的發展力度。
綜上所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深入以及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眾多煤炭企業面臨著眾多挑戰與機遇。企業在煤化工技術發展過程中,必將成為技術開發的重要平臺。因此,需要將國家與企業等部門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為煤化工技術的發展以及循環經濟產業鏈的形成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建梅.淺談我國煤化工的技術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7(22):185-186.
[2]姬飛燕,謝浪.淺析我國煤化工的技術現狀與發展對策[J].中國化工貿易,2013,26(03):421-422.
[3]石建萍.煤化工的技術現狀與發展對策[J].科技資訊,2013,6(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