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陳
摘 要:松材線蟲病是世界性的林業危害疾病,被稱作松樹的癌癥,我國近年來松材線蟲病危害逐漸增大,目前國內外尚無能夠有效控制松材線蟲病的措施。該文結合青陽縣實際對松材線蟲病的病因,流行特點及規律進行總結,并分析目前防控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防治意見,以期能夠為更好的防控松材線蟲病,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松材線蟲病;發生規律;存在問題;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08-108-02
松材線蟲病由松材線蟲引起,自1982年首次在江蘇南京發現至今,全國已有多個省市爆發,造成大面積松林枯死和嚴重的經濟損失。關于松材線蟲病的防治,國內外尚無有效的辦法。青陽縣地處皖南山區東部,全縣國土面積11.08萬hm2,其中林業用地達到了7.04萬hm2,森林覆蓋率達到了50%以上,而松樹作為常用樹種,在我縣林分中占很大比例。而松材線蟲在我縣也經常存在,盡管采取了諸如懸掛松褐天牛綜合防治誘捕器等措施,但每年仍有大片松林受到松材線蟲病的危害而枯死。因此本文通過對松材線蟲病的危害及傳播途徑,發生規律進行分析,并提出科學的防治措施。
1 發病原因及發生規律
1.1 病因分析 松材線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易于感病的寄主植物,由于馬尾松,黑松是常用的綠化樹種,在我縣有大面積種植,給松材線蟲的流行提供了物質條件;二是能夠致病的活體松材線蟲的存在,在這一點上青陽縣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為松材線蟲及其傳播媒介松褐天牛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生存繁殖,客觀上為該病的流行創造了條件;三是青陽縣所處地區與松材線蟲病發生的高危地區毗連,加上近年來交通運輸業的發達,大量附著有松材線蟲病傳染物的木材被人為的帶進了林區,客觀上增加了松材線蟲病大爆發的概率;四是由于近年來政府推行的封山育林措施使林地內雜草,藤蔓生長,人員不便進山監測,導致發現疫情時已出現大面積損害,反應不夠迅速,增加了不必要的損失。
1.2 發生特點 經過林業工作者多年總結,對松材線蟲病的發生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現總結如下:一是該病潛伏期長,多數松林感染后并不會立即出現明顯癥狀,由于監測缺失和技術手段落后,往往都是發現疫情時已為時過晚,難以實施有效措施;二是該病借助松褐天牛等媒介的傳播速度極快,而且疫區常呈跳躍性,進一步增大了疫區周邊區域的預警難度;三是該病的發病癥狀復雜,很難進行快速的確診;四是其傳播途徑多樣,不僅通過松褐天牛等常規傳播方式,還可伴隨木材交易,運輸過程中由人為原因傳播。
1.3 感染過程 松材線蟲主要是通過天牛吃松枝條的過程進入寄主的,天牛蛹羽化成蟲后,在其體內攜帶大量線蟲,成蟲吃食松條時在松樹上形成傷口,此時線蟲從天牛氣門散發,通過傷口進入寄主。經歷20~30d的大量繁殖造成樹木出現感染癥狀。
2 當前防控存在的問題
2.1 治理難度大 對松材線蟲病治理難度大主要體現在:首先植物疫病防治的最根本措施是進行有效的植物檢疫,松材線蟲是我國最為嚴重的一種外來林業有害作物,這本身就反應了植物檢疫的工作難度較大,一方面是由于我國檢疫工作起步較晚,相關法律法規工作還不完善,檢疫手段不夠先進,從而給一些植物疫病的傳播留下了可乘之機。另一方面與重大工程省際間的苗木、木材、木制品的調運檢疫不規范密不可分;其次松材線蟲本身的流行特點也無形中增加了其難度,主要體現在:一是感病初期缺少明顯癥狀,當病害大面積發生時方能引起注意,此時進行防治,難度非常大。二是該病傳播速度快,主要是由于松材線蟲本身繁殖速度較快和其傳播媒介難以控制,因此一旦疫情發生很難在短期內控制。三是對松材線蟲的治理必須多個環節,多種措施并舉才有可能取得預期效果,如果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就會給總體的防治效果造成影響。
2.2 防治技術落后 自1982年我國首次發現松材線蟲流行至今,我國對松材線蟲防治的研究已有數十年,在防治技術方面取得巨大進展,盡管如此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在松材線蟲防治一線采用的技術仍然是一些較為低級的技術。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基層林業技術人員對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能力較差,一方面是由于積極性較差,另一方面是由于基層技術人員學習能力受多種因素影響對新技術的掌握有一定難度。
2.3 資金缺乏 松材線蟲的治理無論是前期由科研單位開展的新技術,新方法的實驗研究還是基層直接進行的防治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資金缺乏給松材線蟲病防治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資金缺乏造成對松材線蟲病防控科研的投入不足,因此造成研究進展緩慢,甚至一些已經取得進展的研究因缺乏資金無法推廣到實際應用中而出現理論研究與實踐脫節的現象。二是在實際的松材線蟲病治療過程中,如病樹砍伐清理,藥劑噴灑等均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一旦出現資金短缺,就會造成很多防控措施實施不到位,疫情出現反復。
3 松材線蟲的防治
3.1 建立完善的疫情監測體系 準確掌握疫情是取得較好防治效果的基礎,因此必須在我縣建立完善疫情監測體系,加強對疫情監控,力爭做到早發現,早防治,早消除。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實施:一是采取有效的針對措施,在轄區出入境公路設置檢查站,嚴禁攜帶有病蟲害的苗木,木材等進行運輸。二是每月對轄區內的松林進行疫情檢查,發現問題及早處置。三是定期對本地的木材市場,加工廠進行檢疫執法,對有問題木材進行銷毀并對商家進行勸說教育以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四是盡快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細化處罰規則,明確政府、林業主管部門的職責,以保障相關措施的順利執行,提高防治效果。
3.2 增強防治意識 一是要求各森保方面專家和相關學者應該通過學術會議、文件向政府有關部門匯報,加大全社會與政府對松材線蟲病的認識和重視,加大對該病防控的投入力度;二是要對從事林業防治工作的人員定期進行技術培訓,提高專業人員的思想意識和業務技能;三是要各級政府通過報刊、電視、廣播和印發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向公眾開展松材線蟲病的科普、預防和防治等工作,提高全民防范意識,同時積極配合林業部門從而實現對松材線蟲病的有效防治。
3.3 實施科學防治
3.3.1 消滅傳染源 應根據監測調查結果,由基層林業站結合林區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除治方案,報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后在松褐天牛羽化前進行病樹砍伐。這里尤為需要注意的是在疫木砍伐時,對各個環節嚴密安排,以防有漏伐,病木丟失等現象發生。具體采用以下措施進行:一是落實責任制,把除治任務落實到個人;二是在砍伐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既定程序,先封鎖后除治、由疫點邊緣向中心除治的原則進行;三是對砍伐標準嚴格把關,伐樁高度必須在5cm以下,且鋸口平整,之后用刀砍“十”字型1cm深以上刀口,用藥物處理伐樁,反復噴施3次,再將伐樁樹皮剝盡,用塑料套套牢,再蓋上薄土;四是做好砍伐疫木的銷毀工作。將1cm以上的疫枝運到林緣100m之外的空曠地焚燒,注意防止引發森林火災。
3.3.2 切斷傳播途徑 青陽縣松材線蟲病的傳播媒介主要是松褐天牛等,因此抓好對松褐天牛的防治即可有效控制松材線蟲病在我縣大面積的爆發。我縣松褐天牛防治時間一般為每年4月下旬至10月中旬,在松樹林區及其周圍地區采用餌木誘集和誘捕器,通過降低林間的松墨天牛密度,從而減少傳染源和控制發病率。
3.3.3 改造林分,提高抵抗力 改善林區林種結構,提高松樹自身抗病蟲能力。可采用以下兩種途徑進行:一是加快林種結構的調整,以人工造林、補植改造、撫育改造、封山育林為改造措施,積極營造以木荷、黃連木、楓香等為主要樹種的闊葉純林或針闊混交林。二是在立地條件較好、交通便利的地區,積極培育以櫸樹、樸樹、黃山欒樹等為主要樹種的林苗兩用林,切實改善森林地區林分結構不合理狀況,提高林區抵御松材線蟲病的能力和松樹自身抗病能力。
3.4 實施生物防治 目前,國內外直接對松材線蟲進行生物防治的研究相對較少,但也取得重大進展,主要表現在:一是對植物源殺蟲劑魚藤酮的研究實驗表明,魚藤酮的環糊精包合物對松材線蟲的防治效果相當顯著。二是苦豆堿能完全抑制線蟲的繁殖,且能引起線蟲的死亡。三是國外有報道用電擊處理防治松材線蟲病的效果。根據電擊處理后黑松呼吸速度異常等出現推遲的現象,表明電擊可以抑制線蟲病的進展。
參考文獻
[1]鄭雅楠,楊忠岐,王小藝,等.松墨天牛攜帶松材線蟲傳播的化學生態學機制[J].植物保護,2014(1):12-15,29.
[2]焦宏偉,張璐,趙寶華,等.36種中草藥提取物殺松材線蟲活性研究[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4(2):239-246.
[3]展茂魁,楊忠岐,王小藝,等.松褐天牛成蟲松材線蟲病的傳播能力[J].林業科學,2014(7):74-81.
[4]曾憲輝.寧國市松材線蟲病對松樹林結構的影響及防治策略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4(7):112-113.
[5]侯雷.采取多種綜合措施防治森林病蟲害[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4⑻:164-164.
(責編:吳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