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關鍵詞】藝術教育 美 物質文化 活動文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6A-0049-01
顧明遠曾說:“教育需要美,需要詩意的生活,它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如果教育缺失了美,那一定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美,是人世間富有魅力的字眼,藝術教育是增強學生對美的感受與理解,培養學生表現與創造美的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中小學而言,說起藝術教育,人們自然會想到音樂、美術課堂教學,想到學校第二課堂的各種活動,如藝術團活動、藝術節活動等。不可否認,這些都是中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載體,更是培養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但作為一校之長,究竟如何融藝術教育于辦學理念之中,如何讓教育彰顯藝術之美?我們應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去認識藝術教育,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組織一點活動,開展一些比賽,或是上好音樂、美術課上。基于這種認識,我校積極打造充滿藝術氛圍的校園環境,開展凸顯藝術之美的校園活動,讓每一名學生都學會欣賞藝術,享受藝術帶來的愉悅,陶冶高尚的情操,培養健康的人格。
一、物質文化彰顯美
在辦學實踐中,我校始終把打造充滿藝術氛圍的校園環境視為一種辦學追求,期待校園能成為一本承載著文化,蘊含著藝術之美的立體的“書”,值得師生用心地閱讀品味。這本“書”除了要給人觀感上美的享受,還要使人產生來自心靈的感應,這就需要融藝術之美于辦學理念之中,讓彰顯藝術之美的辦學理念指引我們進行物質文化建設。
(一)學校文化主題標志——“夢源·中國園”
用紅色花崗巖鋪就的“夢源”是一個大大的寫意的“夢”字,是師生“播種夢想”的地方,同時也是畢業生封存一顆顆美麗的“夢想石”的地方。與“夢源”相呼應的“中國園”里有“中國結”“中國地理立體微縮圖”“中國娃”浮雕、“龍”字路、“算盤雕塑”“《論語》書法長卷”“夢泉”等,還種植了象征小紳士“濱濱”、小淑女“藍藍”的松樹和柳樹。“夢源·中國園”緊系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引導孩子們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將個人的追求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讓“我的夢”與“中國夢”有了源頭,也讓學校真正成為“夢開始的地方”。
(二)學校文化主題烘托——“夢想啟動未來”
我校以“夢想啟動未來”為主題營造文化氛圍,“未來之星”為其中亮點。這是一個大型的天幕,璀璨的“宇宙天體”懸掛在學校室內舞臺的上空,它既是理想教育的陣地,更是孩子們仰望星空、追尋夢想的舞臺。教學大樓“藍色宮殿”里,以“中國夢我的夢”“我愛你——濱湖蘭”“我的校名我書寫”“濱湖好聲音”“中秋花燈展”等為主題的文化長廊,成了學生展示天性的空間。各樓層擺放的鋼琴、大型地球儀、開放式書架等為孩子們培植夢想、實踐夢想、收獲夢想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辦學十年,我校圍繞“藍色的夢”學校文化,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凸顯個性之美、藝術之美、生命之美的辦學思想,實現了學校精神文化向物質文化的全方位滲透,讓辦學理念在學校實景中再現,讓夢想與現實連接,讓進入學校的每一個人,隨處都能感受到學校文化的內涵和靈氣,讓每面墻壁、每塊石頭、每個景點,都蘊涵著“美”的元素和夢幻的色彩,讓夢想激勵師生成長,讓美滋養師生生命,彰顯學校個性。置身于這般美麗的校園,讓人感覺處處充滿著童真與希望。
二、活動文化凸顯美
僅有凸顯美的物質文化,還不能實現我們育人的目標。濱湖路小學將藝術之美貫穿于一切辦學理念、校園活動之中。比如我們的核心價值觀體系包括:辦學理念“讓天性有展現的空間,讓智慧有表達的機會,讓美德在習慣中扎根,讓夢想在勤奮中實現”;CI形象“夢開始的地方”;標識性顏色“濱湖藍”;校花“濱湖蘭”,校樹“藍花楹”;“小紳士”“小淑女”卡通形象“濱濱”“藍藍”等。我校活動模塊分為“夢想飛揚”特色活動模塊和“繽紛四季”常規活動模塊,“四季繽紛”常規活動模塊指“綠色的春天”“火紅的夏天”“金色的秋天”和“藍色的冬天”,“夢想飛揚”特色活動模塊有“播種夢想”“收獲夢想”“理想大課堂”“畢業大課堂”“靜心悅讀”“精心書寫”“快樂勞動”“教師節·愛生日”活動,還有每月一次的“寬容日·贊美日”、每年一次的“唱響七彩童謠,編織繽紛夢想”活動,以及“夢之鶯”俱樂部活動等。我們的每一個愿望、每一項活動,都有一個詩意的表達,以激起學生對美的熱愛和追求。
蘇霍姆林斯基說:“環境教育才是真的自我教育。”今天,走進濱湖路小學,看到的、感受到的是美,這種美,讓物質環境藝術化,讓人文環境情感化,使校園處處彌漫著一股獨特的浪漫氣息。人們在參觀后不禁感慨:“每一個空間都是風景,每一角落都有文化。”濱湖路小學的師生每天被這樣的環境和氛圍包圍著,會受到一種浸潤式的教育,校園自然成了師生感受美、發現美、創造美的地方。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