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瑤
摘 要 在高職教育理念的引領下,以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依據 ,以培養市場所需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為宗旨,以提升教育理論素養,培養專業核心能力為主線。基于幼兒園工作過程,根據幼兒園教師典型工作任務,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程內容與方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學前教育學” 高職院校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55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eschoo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CHEN Yao
(Heilongjiang Nongken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 as the basis for training required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arket for the purpose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ory, the main line train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Process-based kindergarten, kindergarten teachers based on typical tasks,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eaching, updating teaching concept, reform the curriculum content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curriculum reform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把學前教育納入城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嚴格執行幼兒教師資格標準,切實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同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了要“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體系”等要求,為高等職業教育特別是學前教育專業建設與發展指明了方向。
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社會對幼教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對幼兒教師的素質要求也不斷提高,傳統的育人理念、教學模式已經不能與現代幼兒教師所需的素質能力與職業崗位技能相適應,作為培養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高職院校,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革課程內容與方法,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 “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2001年,教育頒布并實施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全面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2012年,教育部又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從健康、語言、藝術、科學、社會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具體要求。這兩個綱領性的文件,明確了幼兒園教育內容與方法,為“學前教育學”這門課程的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據。
“學前教育學”作為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理論知識適度,專業技能過硬的要求,著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針對目前課程內容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模式過于傳統等現象,進行課程改革與研究勢在必行。因此,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中積極探索適合理論學科特點,實現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新途徑、新方法,使學生在幼兒園實際工作中具備先進的幼教理念,勝任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能夠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
2 “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的理念
英國哲學家、教育理論家懷特海說:“就教育而言,填鴨式灌輸的知識、呆滯的思想不僅沒有意義,往往極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最美好的東西遭到侵蝕。”傳統教育的“三中心”“教師、教材、課堂”,在職業教育中仍占主導地位,主要體現在:在傳統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科知識仍是職業教育的主體內容;課堂教學仍是職業教育的主要教學場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處于核心地位。在這種傳統教育觀影響下,職業教育雖然有助于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但由于重理論、輕實踐,所以教學內容遠離職業世界,教學場所脫離工作情境,致使學生的職業能力難以形成。
以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思想,根據幼兒園真實的工作任務來進行教育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里完成由準幼兒教師到幼兒教師職業能力的飛躍,使學生掌握幼兒園工作中應知、應會、能運用的理論知識,培養幼兒園工作崗位所需的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樹立幼教工作的職場理念成為優秀的幼教人才。
具體做法是,在我國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理念的引領下,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指導下,依據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社會所需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為宗旨,以提升教育理論素養、培養教育教學核心能力為主線,制定了適合人才發展的課程標準。endprint
3 課程改革的思路
英國哲學家、教育理論家懷特海說:“教育是教人們如何運用知識的藝術,這是一種很難掌握的藝術。”他說:“最理想的教育取決于幾個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師的天賦、學生的智力類型、他們對生活的期望、學校外部(鄰近環境)所賦予的機會,以及其他相關的因素”。作為培養幼兒教師的“學前教育學”課程,從課程目標的確定到課程評價,都要從典型工作任務中分解出來,才能做到學以致用。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以幼兒教師崗位能力要求確定課程目標。以幼兒教師崗位能力需求為目標,基于幼兒園工作過程進行課程設計,課程團隊教師要與校外專家共同進行課程開發與設計,相互學習與交流,共同確定本課程教學目標。(2)以幼兒園實際工作任務為依據確定課程內容。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包括幼兒園課程的設計與組織能力、幼兒園物質與精神環境創設的能力、與家長、幼兒溝通的能力、幼兒園教學、生活、游戲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的能力、幼兒教師的科研能力。以幼兒教師崗位實用能力培養為重點,選擇相關的知識點與技能點,劃分為理論教學模塊、應用能力培養模塊、領域拓展模塊,進行模塊式教學。(3)以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成長規律為依據合理序化教學內容。以幼兒園工作流程為線索,設計了按照學前教育學基礎理論、學前教師與兒童的關系、學前教育目標與內容、方法、學前課程的組織與設計、幼兒園三大活動的組織與指導、幼兒園物質與精神環境的創設的順序來講授幼兒教師工作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并鍛煉學生實際工作能力。(4)以課程規律與學科特點為依據創新教學模式。“學前教育學”課程的教學過程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把教師的講授、輔導和學生的自學、討論、幼兒園見習與實習等結合起來,使學生把書本知識的學習轉化為自己的教育實踐,形成和提高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5)以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制定考核方案。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學前教育學基本原理與技能,形成多視角的學前教育觀點,并能運用學前教育學原理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4 “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堅持教學內容的選擇科學合理,能夠解決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中實際問題的原則,進行模塊化設計。堅持教學模式突出高職院校特色,真正實現教學做一體,進行創新式設計。堅持教學方法的選擇符合學科特點,增強課堂效果,進行靈活式設計。
4.1 構建以“講析練”為主線的“遞進式六步驟”的教學模式
結合學科特點,積極探索并運用以“講析練遞進式六步驟”的教學模式。“講析練遞進式六步驟”教學模式以課堂教學為主,以幼兒園真實情境或模擬幼兒園真實情境為輔,以學生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為主,以教師為主導。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綜合運用理論講授、情景模擬、觀摩錄像、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課堂討論,自主探究與協作學習、實習報告撰寫等方法組織教學,將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專業理論素養,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其教學基本流程為:
(1)案例分析,激發興趣,提出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本節課的內容運用案例導入,通過學生分析討論案例中的內容展開對本節課的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與需要,提出學習任務。(2)自主學習,感知知識,分解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理解分析教材內容明確教學重點與難點。通過小組分析歸納,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和不明確的內容,教師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3)目標學習,理解知識,完成學習任務。圍繞教學重點,師生共同理解與掌握知識內容,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工作中的案例,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協作學習,獲得知識,形成專業技能。根據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分組完成練習內容,通過反復練習,做到能夠熟練運用,并形成專業技能。(5)引領學習,提煉升華,運用知識。將所學的知識拓展到實際工作中,學生相互設計問題并解決,將教學重點進行提煉。(6)遷移學習,擴展知識,能力轉化。根據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布置課外學習內容,通過學生查找文獻資料,進行的拓展學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4.2 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在理論教學模式中,運用案例分析法將幼兒園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作為案例,交給學生分析研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判斷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通過案例“最甜的半杯水”,分析在幼兒園應如何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通過對《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教育目標的分析,對比分析學前教育目標中有新意的地方。
在實踐教學模式中,運用現場教學法通過在幼兒園或模擬教學情境中實施教學過程,使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掌握學前教育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例如,通過模擬教學情境,運用理論知識,使學生形成組織與指導幼兒園游戲活動、生活活動、學習活動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協作學習法和自主探究學習法,基于幼兒園工作過程,提出學習任務,然后分解學習任務,根據任務設計情境,小組合作與自主探究相結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學前教育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高職學生主要是需要具備學前教育教學應用能力,因此,教學中要做到理論知識系統完整,突出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通過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手段增強教學效果。學生在學習《學前教育學》時,應注意課外預習、復習,理清教材體系與結構,通過課內外學習,加強對基本概念的理解與掌握,多查閱和分析教學案例,由淺入深地學習,通過幼兒園觀摩、現場教學等方式,對實際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 曹莉.“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及措施——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3).
[2] 馮曉霞.幼兒園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 桂景宣.學前教育概論[M].哈爾濱:黑龍江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張廣斌.教學情境的結構與類型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5).
[5] 張根建.幼兒教師教育一體化課程特征與構建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