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李新房++邱婧玲
摘 要 多元智能理論對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尤其是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對于培養多種智能具有重要意義。基于問題的探究性學習的核心是提出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調研,分析調研結果,并與他人分享學習成果,從而獲得并發展智能。從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問題式探究性學習分析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 問題學習;探究性學習;多元智能
中圖分類號:G758.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6-0091-02
1 引言
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發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心智的結構:多元智能理論》(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一書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能理論自提出以來,在美國和世界其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1]。多元智能理論是一種開放性、兼容性很強的理論,鼓勵人們以一種多維的視角看待人的發展和教育問題,這迎合了當今教育改革的潮流[2]。那么,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是什么?如何才能利用多元智能理論設計有效的探究性學習活動?這是筆者即將闡述的問題。
2 多元智能的內涵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存在多種智能。最初,加德納把人類發展的智能劃分為七個不同的領域:
語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數理邏輯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視覺空間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身體運動技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人際溝通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音樂韻律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自我認識智能(Introspective intelligence)。
后來,又增加了自然探索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和存在智能(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共九大智能領域。這九大智能領域是相互獨立的,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加德納認為,實踐證明,每一種智能在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1]。
多元智能理論帶給人們以下啟示。
1)智能是多元化的。人類的智能不僅僅包括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還應包括視覺空間智能、人際溝通技能等其他的七種智能。這九種智能是相對獨立的,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方式。在教學中,針對不同類型的智能,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2)智能是個性化的。智能受個體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個體所表現出的智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弱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風格和發展道路。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善于挖掘和培養每個學生的智能。
3)智能是發展化的。智能不是一成不變的,雖然智能一方面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但是靠后天的教育以及個體的努力,個體的智能是可以發展的。在教學中,教師應秉承“智能是可以發展的”理念,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此外,多元智能理論還提倡自主探究或協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習者在實踐中不斷地調查研究,從而解決學習問題,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
3 問題式探究性學習模式分析
關于探究性學習,有人認為,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性的情境或途徑,引導學生通過自己收集、分析、處理信息,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生過程,進而了解社會、學會學習,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核心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3]。其實不然,除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健全發展。探究性學習不僅在于獲得問題解決的結果,更注重學習的創造性及主體性人格培養,并以此作為探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4]。
探究性學習可劃分為問題學習和項目學習兩種類型,筆者主要探討的是問題學習。關于問題學習,筆者主要采用華東師范大學祝智庭教授提出來的問題學習模式[5],如圖1所示。該模式主要包括描述問題、建立假設、規劃調研、開展調研、分析結果、展示分享等六個階段,每個階段可以發展學生的智能如表1所示。
1)描述問題。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問題的重點不在于是教師還是學生提出的問題,而是在于所提出的問題是否適合學生的發展實際,是否為學生智能的發展提供條件,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描述問題階段應用到的智能主要是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
2)建立假設。圍繞核心問題,學生會提出一系列的子問題,并建立相應的假設。該環節主要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
3)規劃調研。建立假設后,帶著問題與假設,學生需要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調研項目,制訂調研計劃表,計劃要有明確的目標、時間、地點、資料收集方法、準備的材料等。本階段旨在培養學生除存在智能外的其他八種智能。
4)開展調研。這一階段是開展調研,調研的過程是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咨詢、實驗、觀察、記錄等實踐操作的過程。調研的過程是驗證假設的過程,通過調研可以獲得相關實證材料,本階段旨在培養學生除存在智能外的其他八種智能。
5)分析結果。學習者獲得實證材料后,需要對這些材料進行綜合分析,主要運用數據分析法、歸納法等方法得出相關的結論,這是一個總結提升的過程。本階段培養的智能有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自我認識智能。
6)展示分享。最后的環節是展示分享,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PPT演示、辯論會或講故事等形式,分享給其他人,同時獲得他人的評價,使學生再次體驗學習的過程。本階段培養的智能主要是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以及人際溝通智能。
4 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論在我國的教育改革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多元智能理論在教育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未來可能還會發展到其他領域。探究性學習活動融合了多元智能,圍繞問題開展學習,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多種智能,是一種切實可行、適合人類發展需求的學習方式。針對探究性學習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其在各門學科中的應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鐘志賢.多元智能理論與教育技術[J].電化教育研究,
2004(3):7-11.
[2]田凌暉.多元智能關照下的學生發展觀[J].基礎教育研究,2002(Z2):32-33.
[3]張敏榮.如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EB/OL].[2009-11-12].http://www.fyeedu.net/info/118780-1.htm.
[4]張道祥.當前探究性學習的幾個誤區[J].教育探索,
2004(6):17-19.
[5]祝智庭.破解教育技術密碼[R/OL].[2011-10-03].http://wenku.baidu.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