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璠
【摘要】歌劇排演課能提高了學生的演唱能力、組織能力、創造能力及協作能力,是提高聲樂教學質量的一個有效途徑。文章基于實踐探討了將歌劇融入到教學實踐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關鍵詞】歌劇表演訓練;聲樂教學;教學實踐;人才培養
歌劇排演課是聲樂技能在表演實踐中全面體現的核心課程,課程的教學內容是以基于主題內容以集體協助演出為目標的排演教學。在歌劇排演課的學習中,學生在學習聲樂技能、歌劇表演、表演實踐的基礎上,除完成大量優秀的獨唱、重唱作品外,還要負責歌劇排演過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工作,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演唱能力、組織能力、創造能力及協作能力,最終實現地方高校聲樂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研究目標。
一、歌劇表演訓練是促進聲樂教學的一個有效途徑
聲樂表演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實踐而只注重歌唱的技巧訓練,缺少靈活性,學生畢業走向社會不能很快適應職業需求。
歌劇排練課引入聲樂課堂[1],是以上薄弱環節的一個良好補充。歌劇排練可以使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曲目等得到極大的豐富,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自我管理的綜合能力,還可以檢驗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所以它是對以往聲樂教學中所學知識的一個消化吸收、融會貫通的過程。另外歌劇排練還是訓練學生心理素質的一個有效途徑,學生們通過欣賞和排練歌劇,從張不開嘴、邁不開步子、面無表情逐漸發展到完全投入到歌劇的演唱中,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校學習期間完成這一蛻變,遠比進入社會后再實踐壓力要小得多。歌劇表演訓練通過學演的過程,對其施加壓力,可使學生對陌生的歌劇表演形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打消了以往對歌劇高不可及的感覺,更可使學生更加熱愛聲樂表演,從而有效地完成學校聲樂教學任務。
二、歌劇排演實踐是聲樂學生全面才藝提升的有效措施
歌劇排練的過程使大學生演唱技巧、表演綜合能力、心理素質調節、適應舞臺變化、專業創新意識都相應得到提升,充分發揮了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音樂綜合素養。
在歌劇排練中,老師和學生角色進行改變后,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由原來的被老師教、由教師排、老師做示范環節,逐漸改變為學生們自己編、自己導、自己策劃、自己統籌和自己表演,老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教育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將歌劇排練融入到教學實踐中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手段,這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如何運用理性的自我來進行深層學習,還鍛煉了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統籌策劃能力、語言塑造能力和形體表現能力。引導學生逐漸走向成熟,在學習的方式方法上也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比較不錯的借鑒,使我們培養的學生不但能上的了講臺,還能登的了舞臺,從而保證了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系列的深造。這一系列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大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健全人格。
三、排演經驗為聲樂人才走向市場提供了有力保障,培養大學生向應用型人才方向發展
地方高校音樂院系的學生畢業后一部分進入學校從事教育工作,一部分進入企事業單位擔任起單位的企業文化設計和宣傳策劃活動,還有部分學生進入文工團從事專業表演。為此,地方高校音樂院系要緊跟時代需求,把握市場變化,適應人才需求條件[2],為地方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教學的重點,歌劇排演課在培養聲樂實用型人才方面有著獨到的作用。
在歌劇排演的教學過程中不僅使學生學習了分析處理作品,提高演唱技巧表現作品,還使大學生提高了組織能力,策劃運作能力,負責演出時臺前幕后的保障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大學生們不但學到了專業知識,還學到了學校教學計劃以外的很多知識,具有了實戰經驗,能適應多變的社會需求。通過排練演出歌劇,老師引導不同興趣的學生發揮學生最大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歌劇排演各個方面發揮作用,各個領域提升不一樣的能力。這樣才能滿足社會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不同需求。根據對畢業學生的調查,經歷過排練過程的學生能較好的適應社會所需,除了能勝任專業任務以外,還能擔負起企事業的文化策劃和宣傳工作,并且能夠很好地組織單位內部的職工文藝活動,為地方用人單位做出了很多貢獻,擴大了學院的社會影響力。
四、歌劇排練演出完善了聲樂教學內容,延伸了聲樂教學模式
歌劇表演訓練不但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也完善了老師的知識結構,拓寬了聲樂教師的教學途徑、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最終達到教學相長,實現聲樂實踐課的教學目標。
基于音樂舞蹈系音樂學專業(聲樂方向)人才培養方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按照“應用型”的需要設置課程和教學內容。以“強調應用、一專多能、分類培養”為辦學思路,培養具有現代高師理念、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音樂表演能力、編創能力、排導能力應用型音樂人才。結合本項目研究成果及以往教學經驗,建議將歌劇排演課納入日常教學范疇,在原來的教學計劃中增加歌劇排練課。學生進入大學后經過五個學期的聲樂技巧訓練后,可以安排在第六學期以班級為單位布置一些歌劇曲目進行歌劇片段的排練嘗試,做好前期準備,使學生從心理上有一個調整適應的過程,隨后進入第七學期新一輪的學習和積累,在畢業前的第八學期時將歌劇搬上舞臺,最后在對歌劇排練的整個過程進行實踐理論總結,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最終達到聲樂人才培養目標。
五、結語
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將歌劇融入到教學實踐中,針對高校的聲樂教學有著很好的效果。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如何運用理性的自我進行深層學習,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塑造能力和形體表現能力。在思想品德上也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比較不錯的借鑒,從而保證了其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系列的深造。所以就歌劇表演訓練對聲樂教學來說,其融入教學當中有著深遠的意義。針對學生的學習、表現、思想、體能、興趣都有比較不錯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郭進.淺談歌劇表演訓練對培養全面才藝的聲樂學習者的意義[J].科技資訊,2013(22):195.
[2]王貝莉.高校聲樂表演專業歌劇實踐與教學研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4(5):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