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敏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義務教育在全國范圍內也得到了深入推進。小學語文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將我國文化的發展現狀向當代的小學生展現出來。而閱讀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都是以教師為中心向學生授以分析式教學,學生并不能得到充分的閱讀權利。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實現個性化 ?個性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46-01
語文課不應該只著重于課本,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曾經就有說過“課本無非是例子”的話?!缎W語文課程標準》也有明確提出: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應該讓學生們直接的接觸到語文閱讀材料,在語文閱讀實踐中提高自主閱讀能力,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的個性解讀才是實現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最佳途徑。
一、設置閱讀情景,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一切學習行為最好的推動力,低迷甚至是厭煩的情緒不僅不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要看重學生的情緒體驗在閱讀活動中所起到的作用,通過學習材料來培養學生的閱讀情感,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以調動他們參與閱讀活動的積極性。教學中,可以多教學過程的靈活設計,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中的《小松鼠找花生》《小熊住山洞》《小蝌蚪找媽媽》等課文,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對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進行扮演,此時的學生閱讀愿望就會比較強烈,很容易的就會進入到教學情境,從而進行自主的閱讀[1]。
二、及時正確的引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課文朗讀是閱讀活動中的重要形式之一,不僅能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還能幫助學生積累詞匯量以及發展語言能力。語文教科書中的學習內容比較豐富,引導學生流利、正確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是當前語文教學工作者的重大任務。但有些教師在教學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整個讀書的指導過程中,不管學生讀得如何,都給與學生以沒有標準的鼓勵,卻忽視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想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在教學時,我們應該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予以適時的指導,讓其加以改正。如生僻字詞發音的不標準、課文段落朗讀時感情的無法把握等現象,都是需要教師注意的[2]。
三、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性地位
個性化閱讀不是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主觀性判斷,而是存在于以學生為參與主體的基礎之上的。想要實現個性化閱讀,就必須確立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方式和閱讀的內容,不管學生采用的閱讀方式是否適合,只要學生在課堂上處于文本互動的狀態下,教師就應該給予支持和指導,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例如,在課文《日月潭》的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其自由組合,分別對日月潭按清晨、午時、雨后幾個時間段的景色進行分組閱讀研究,最后由各組自主選出代表,對日月潭不同時間段的景色特點進行介紹。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選擇權利,張揚學生的個體個性,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個性閱讀的最佳選擇。
四、適時引導,確保學生思考的獨立性
在語文課程中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都有著各不相同的生活體驗及人生閱歷,對于同一個文本的聯想和解讀都會有所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適時加以指導。例如在教學《可貴的沉默》一文時,老師也可以設置情景,將學生帶進《生日》的話題討論中去,對于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師可以給予不同的引導,對于知道父母生日的學生可進行適當表揚;對于還不懂感恩,還不知道父母生日的學生加以鼓勵,讓其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向父母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愛。在整個課堂的整體互動中,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及道德觀,從而達到語文教學教書育人的終極目標[3]。
個性化閱讀是我國新課改提出的最新教學方法,它對小學生的個性成長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以滿足學生個體學習需要為基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摒棄單調的教學方法,創立新型的特色化教學;尊重學生閱讀選擇的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設計教學內容和過程,注重對學生閱讀方式的及時、正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來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是實現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綜合性選擇。
參考文獻:
[1]歐津.試論如何實現有效的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4,11(12):194-194,195.
[2]李緬.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差異與小學語文差異教學[J].湖南師范大學,2013,10(09):112-112,134.
[3]陳紅葉.讓文本因學生而精彩——關于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23(03):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