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靜
【摘要】數學是人類思維的一種表達形式,不僅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代表著一種智慧和精神。在生活當中,從人們日常起居到建筑工程的設計與制造,數學科學無處不在。本文闡述了數學建模的內涵,對當下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實施方法,進一步明確了建模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能夠發揮現實作用的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建模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13-01
數學來源于現實生活,又用于指導實踐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數學科學已然成為了當代科技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能力也成為了數學科學發展的重要方面。而應用數學去解決各類實際問題必然離不開建立數學模型,而在學生們最初開始認識數學的小學階段,事實上就是一個由老師引導學生不斷建設數學模型和使用數學模型的過程。小學數學的“數學建模”教學策略開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數學建模的內涵
數學建模的本質含義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建立模型。而模型就是為了批量生產某一類產品而專門制作的模板,針對不同產品的制造,所使用的模板也各不相同。一旦將某一類產品的模板逐漸定型,使其專門作為該項產品的制作標準,便能夠將它的作用發展到最大化。而將這種科技理論與數學教學進行結合就出現了數學模型這一概念。到目前為止,我國在數學研究的領域方面尚未對數學模型做出一個權威性的普遍定義,但是相關科學研究者均對其具有一個普遍性的認識,也就是對現實世界中的原型。在數學科學的研究過程中,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完成某一學術實驗,做出一些必要的簡化與假設,亦或是在現實生活中尋找到相關原型,再運用恰當的數學工具得到相應的數學結構。
二、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現狀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老師應當引導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結合親身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為數學模型并加以計算和應用,這意味著數學科學的學習不能僅僅追求最終結果,而是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我國小學數學建模教學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第一,教師對于數學建模的價值認識不足。一些老師沒有明確數學建模的重要性,只是單純得進行數學知識的講解與灌輸,學生學習數學缺少生活基礎,對于利用數學建模方法學習無法充分理解。教師對教學目標沒有達到正確理解,在課堂設計方面明顯不足。第二,數學模型的運用能力較弱。即便是老師對于數學模型能夠具有相應認知,教學內容能夠與生活產生一定聯系,但是更多的只是為了聯系而聯系,存在淺表性,淡化了將生活問題進行數學化的處理過程。將數學模型的建立看作是動態化的分析過程,數學建模教學無法發揮其實際意義,缺少共性分析而無法形成穩定模型。
三、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實施策略
首先,教師應當以課堂教學作為基點,開展相應的建模活動。小學數學教材中雖然已經有意識得進行了建模內容的編寫,但很多方面的知識單單憑靠教材是難以讓學生得到充分學習的,因此,老師要從多個角度對數學建模進行傳授,充分發掘教材當中所蘊含的建模思想,進行精心的課堂設計,結合現實情境,引領學生們利用數學建模的方法體會數學的趣味,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老師應以有關理論作為指導,以教學實踐作為基礎,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與科研能力,與此同時,還應樹立起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其次教師要創設相關的情境,利用問題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并且結合學生的特點去設置一些多樣化的問題,以此來讓學生進行思考,同時教師在進行提問時,一定要逐漸的引導學生去對問題進行探索,以此來充分的發揮教師的引導者作用,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問題的設置必須要遵循著創新的原則,并且要具有新奇性以及針對性,以此來誘導學生進行思考,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利用自身的鉛筆、小刀以及橡皮等不同物體去進行數學書長度的測量,之后讓學生記錄號數據,這樣學生發現書的長度沒有一個統一的單位。這時教師順勢引入可以統一長度單位的教學,構建出統一長度單位模型來為學生進行教學。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中應當予以適當的數學建模思想的灌輸,這種方法不僅是以解決問題為目標,而是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與獨立思考能力。老師在這一教學過程當中扮演著組織領導的角色,應當充分發揮作用,對課程設計與習題編排予以精心調整。唯有如此,才能夠進一步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培養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艷茹.小學數學的“數學建模”教學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0:240.
[2]邵瑩.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探索分析[J].才智,2015,02:59-60.
[3]袁紅.嘗試數學建模發展學生數學應用能力——從西方國家小學數學建模教學的一則案例談起[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9,05: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