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學生認識、理解、喜愛和學習音樂的關鍵原因,就在于他們對音樂存在濃厚的興趣。因此,提高中職生對音樂的興趣,就成了中職音樂教學中的首要任務。本文論述了培養中職生音樂興趣的幾大具體策略。
【關鍵詞】音樂教學 ?興趣培養 ?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189-02
引言
音樂教學的一大目標就是提高中職生對于音樂的興趣,引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實現提高音樂教學效率的教學目標。只有中職生愿意積極配合,音樂老師才能開展教學活動。
一、采用多樣內容形式,培養學生音樂興趣
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是激發中職生音樂興趣的良好方法,而且有助于實現開設音樂課的美育德育目標。音樂老師作為中職生學習音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須要堅持將中職生作為教學主體,堅持以培育中職生的審美能力為核心人物,尊重并優先考慮中職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培育音樂興趣的關鍵要將音樂的專業知識和學習樂趣相結合,引導中職生自主參與音樂教學活動。
很多中職生不樂意上音樂課,很大原因在于當前音樂教材內容選用的歌曲都比較“落伍”,不符合當今中職生的審美偏好。因此,音樂老師在設計音樂課程時,須要主動引入那些既為中職生喜聞樂見,又積極健康向上的音樂,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擴充,并激發中職生的音樂興趣。
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給中職音樂教學帶來了全新的教學形式。音樂老師可以利用電子課件、PPT等方式,補充和講解樂曲創作者的生平或作品誕生背景等內容。多媒體播放軟件則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的雙重刺激,將具體樂曲的音樂意象較為直觀的呈現給中職生,增添音樂體驗的趣味性。
二、加強師生交流互動,做好教學前提保障
音樂課程隸屬于藝術教育,其互動性和感染力都很強,音樂教學對師生互動的要求也因此會高于其他學科。音樂老師須要積極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師生間的信任和配合,以情感互動為媒介貼近中職生,從而提升中職生對音樂課程的接納度。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緩和師生心理距離并消除中職生的抗拒心理,這種情感基礎是開展有效音樂教學的前提保障。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老師會對某幾個學生較為偏愛,給予高度的贊美和夸獎,這些學生也會為了得到更多的夸贊在課堂上表現的十分積極活躍,和老師的配合也更默契熟練。這充分說明構建親密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調動中職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度十分有效。因此,在中職音樂教學中,音樂老師要抓住中職生渴望被夸贊的特殊心理,減少當面指責和嚴厲批評,改為贊賞和肯定中職生的正確舉動和良好表現。音樂老師還須要重點關注和鼓勵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表達的中職生,多給他們一些積極的暗示和必要的心理疏導。除了課堂互動外,音樂老師還可以在課間和課后時間和中職生多多交流。
三、掌握充足教學資料,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除了音樂課本上的相關內容外,音樂老師還要主動搜尋適合中職生練習和賞析的歌曲,例如《發如雪》、《倔強》等,或是有趣的視聽文化材料,如《哈利波特》、《音樂之聲》等等,以實現擴充教學內容的目的。音樂老師還可以主動鼓勵中職生將喜歡的歌曲推薦給大家,促進多向交流溝通。在課堂教學時,音樂老師可以利用教學多媒體軟件,模擬在KTV的K歌情景,鼓勵中職生大膽唱出來,增強他們的參與度和自信心,也使中職生更直觀地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和身心抒發放松的作用。
在課堂外的校園生活時間,音樂老師要做好音樂教學的全方位滲透,做好音樂德育美育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體說來,音樂老師可以主動播放相關資料,或是和中職生交流對一些文娛節目的看法,或是鼓勵中職生觀摩一些歌舞表演活動和藝術類比賽,進行品評或是模仿等等。
四、開展音樂課外活動,引導學生音樂興趣
中職院校要盡可能為中職生學習音樂、使用音樂創造一定的條件和環境,只有這樣音樂老師才可以根據院校實情和學生能力,更好地規劃和組織中職生成立或參與音樂小組或合唱團,順利地開展音樂課外教學活動,譬如歌唱比賽、文娛演出等等音樂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音樂老師要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其中,通過親身體驗深入了解音樂之美,從而保持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并在實踐活動中將這種興趣和熱情有效延續。總而言之,要將音樂教育主動滲透到中職生的日常生活中,以中職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傳遞音樂精神和樂趣。
結語
中職音樂課程對于教育類專業中職生的職能素養和其他專業中職生的美育德育培育都有著巨大的作用,必須以興趣培養作為突破點,實現提高音樂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蔣淑萍.中職音樂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
[2]范軍.中職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策略[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4(06)
作者簡介:
薛菲(1977.10-),女,,甘肅省靈臺縣人,大學本科,講師,平涼師范學校,研究方向:音樂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