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柏成
【摘 ? ?要】在全國上下開展新課改的大環境背景下,我結合自己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學經驗,收集教學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總結各種得失,談談有關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高中物理 ?學習興趣 ?物理模型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29
新課改要求改變過去教學內容側重“繁、難、偏、舊”的現象;改變過去將理論知識與知識的應用脫離,側重刻板地學習枯燥乏味的“死”知識等等錯誤的教學理念。轉而強調日常生活中蘊含的“活”的知識的教學,讓學生從“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中提取抽象的理論基礎,增強學生主動參與、勤于思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好的開始預示著成功了一半
1960年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最先提出了先行組織者的概念,先行組織者(ad-vance organizer)指的是先于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學習任務本身有較高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的觀念和新的學習任務相關聯起來。具體應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就是指在每一堂新課開始之前的引導材料。例如,在講“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前,我所選用的引導材料是和我們的生活關系非常密切的“乘電梯事件”。在課前我布置了以小組為單位的家庭作業:稱體重。要求同學們記錄三種情況下同一個人的體重:1.電梯停運時的體重;2.電梯快速上升時的體重;3.電梯快速下降時的體重。新課開始,先公布各小組得出的數據,同學們很快就能從中找出規律:即“電梯快速上升時的體重”最大,“電梯快速下降時的體重”最小,“電梯停運時的體重”處于上述兩者之間。電梯停運時的體重是人的真實體重。從上述生活常識引出本節課的重點:“超重即視重大于實重的現象”和“失重即視重小于實重的現象”。其實生活中相關的事例比比皆是,一方面老師要通過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另一方面要結合深邃的思考力從生活的海洋里提煉知識的瑰寶,并把這種提煉的過程以一種恰當的方式展現給學生,必將使整堂課變得生動異常,在高效率的課堂之中全面加強學生素質的培養。
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偉大的教育學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的培養對于高中物理教學至關重要。教學中,教師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互相尊重,人格感染
高中生的心理發展具有動蕩性和不平衡性的特點,也有自主性和進取性等特點。絕大多數高中生情感豐富,興趣廣泛,有意志力,敏感性增強,逐漸形成帶有獨特個性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處于心理和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高中物理不僅關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更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全方位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學記》有語:“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和師生之間的感情是一種無形的感染力,極大地影響著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動機。所以教師要有科學的學生觀,要對學生無限真誠,關愛學生,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尊重學生、信賴學生。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告戒過青年教師:“在任何時候不要急于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一名優秀的教師允許學生犯一些小錯誤,更要善于發現學生更多的優點,多表揚少批評,揚長避短,盡可能多地發掘學生積極的一面,讓學生在老師愛的溫暖下,在贊賞的期許中健康成長。
(二)提供新穎活潑的學習材料
物理學科具有抽象性、概括性強等特點,傳統教學中的照本宣科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失去學習動力,逐漸產生厭學情緒。新穎的知識能夠引起人的好奇心,尤其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學習材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引導學生不斷發展開拓性思維,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三)恰當運用批評和表揚
恰當的利用批評和表揚,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肯定和否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上進心。蓋杰和伯令納在《教育心理學》中指出:“表揚是一種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客觀公正評價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多表揚、少批評,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增強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地從錯誤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不斷進步。
三、重視實物演示,發展物理學特點
結合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增加實物演示的數量和質量,將物理學知識中蘊含的抽象理論知識形象化,讓學生通過感性認識培養抽象思維,用事實說話,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錯誤和偏差。如在“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同時在同一條直線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教學中,根據日常經驗,學生普遍認為馬拉車前進時,馬對車的拉力大于車對馬的拉力,進而懷疑牛頓第三定律。所以教學中設計了另一個實驗:兩個滑塊,兩個輕質彈簧秤,使一個彈簧秤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滑塊上,用另一彈簧秤拉動連在一起的木塊,去演示使一物塊前進時,另一物塊同時前進,通過彈簧秤顯示兩物塊之間相互作用力。通過這個實驗排除學生以往生活經驗形成的錯誤認識,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再如我們讓學生拍手,兩個手掌一樣疼,也能進一步驗證牛頓第三定律。
四、運用物理模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物理學中針對實際問題忽略其次要因素、突出其主要因素,經過科學抽象而建立起來的新的物理形象就是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可以使教學重點突出,難點簡化,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消除學生思維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如伽利略在研究運動的原因并指出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時,設想的“理想實驗”就是建立了一個沒有摩擦的光滑軌道的物理模型。以這個物理模型為研究基礎,問題變得簡潔明了。
五、加強教學反思
教師自覺地將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深入地審視與分析,從而優化教學活動,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學反思中,教師會通過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分析和評價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成敗得失,進而思考和尋找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和途徑。具體來講,教學反思包括對高中物理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教學基本策略等方面的反思。
教師通過整合教學活動中的四個要素,即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加強教學過程的對話、溝通和合作,逐漸建立新的教學理念;通過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物理著作等,不斷獲取新知,豐富自己的物理專業知識,進行自我更新;通過與其他老師進行教學交流,如聽課活動等,在虛心聽講、細致觀察中,采他人之所長,以補己之短,不斷改進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