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成
【摘 要】分層教學法是建立在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智力發展以及學習習慣等因素差異的基礎上,教學應該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實施分層教學。加強分層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也實現了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本文將對分層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中職院校;語文教學;運用
由于每位學生的認識能力都不同,在相同的學習環境、相同的知識接受時間以及相同的教學速度下,每位學生掌握的知識體系也不同。因此,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學需要合理調整教學形式,保證每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而實施分層教學法則能實現這一目標。
一、根據學生特征進行學生分層
孔子在很早時期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是指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個性以及知識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制定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教學任務。分層教學法是以因材施教思想為指導,將學生分為A、B、C三個等級。A類代表的是認知能力強、學習方式正確、基礎知識牢固、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B類代表的是認識能力較強、基礎知識一般、積極上進、學習自主性較強、成績中等偏上的學生;C類代表的是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較差、基礎知識水平不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的學生。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應該意識到每位學生都個性鮮明,都有自己的特長,因此學習成績不是分層的唯一標準。教師還需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智力發展水平以及學習興趣等指標。根據心靈暗示效應,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采取隱形分類方式,再結合其他教學方式,發揮學生的潛能,不能打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充分發揮分類的積極效應。另外,這三個層次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每學期的表現進行合理調整,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走進學生,了解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思想或者臆斷來進行學生分層。
教師將學生進行分層之后,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教學任務,教學任務的設定是建立在學生可達到的基礎上,保證每位學生了解和清楚教學任務和教學要求。教學任務的制定應該遵從由易到難的規律,根據學生發展特征。下面以中職院校語文教材中的《我的空中樓閣》為例進行分析,對三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級別的學習目標。A級學習目標是基礎目標,要求這類學生全面掌握字詞含義,熟悉全文,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準確劃分文章結構,A級目標面向全班學生,主要針對C類學生,要求其掌握基礎語文知識;B級學習目標是提高目標,主要包括了解文章用詞的精妙,能夠歸納文章主題思想,比如,文章中“小屋的出現,點破了山的寂寞”這句用詞巧妙,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作者的寫作手法,B級學習目標是針對B類學生的;C級學習目標是體驗目標,要求學生體會作者追求精神上自由、心靈上寧靜和自然美的思想,并且能夠對文章進行合理評價,C級學習目標是針對A類學生。
二、根據教學內容對課文進行分層
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課本進行分層,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從易到難的原則來分解學習內容,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索欲,促使學生能夠享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熱情。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剛開始課堂教學時,教師就會向學生講述文章主題思想和重點內容,這種教學方式沒有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所以,隨著學習過程的不斷推進,教師應該通過提問的方式有序地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課本,增強學生的求知欲。
以中職院校的語文教材中《荷塘月色》為例進行分析,根據教學目標,教師可以設置大、中、小三個層次的問題,小層次是基礎問題,比如哪些段落是集中描寫“荷塘”和“月色”?這些段落具體描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基礎問題的設置是通過閱讀文章能夠直接解決的;中層次是深層次問題,主要針對B類學生,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中“瀉”字運用非常巧妙,能否用其他字來替代?用別的詞替代之后有何效果和差異?大層次問題針對的是A類學生,比如,文章中“但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這句話運用了何種表達方式?
三、根據學習情況進行練習分層
加強練習能夠幫助學生及時消化和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練習進行分層,應該在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的基礎上,為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強的學生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設置的練習題不僅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也應該具有代表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促使A類學生能夠實現更好的發展,B類學生的學習水平能進一步提高,C類學生消化和鞏固基礎知識。
以語文教材中的《我的空中樓閣》為例進行分析,C類學生是以基礎練習題為主,目的是幫助C類學生消化和鞏固基礎知識;B類學生是分析文章用詞和語句的精妙之處,賞析文章中經典句子,體會文章主題思想;A類學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強,因此,要求A類學生整理文章中表達中心思想的重點段落,收集贊揚自然風光的詩詞,將其與文章進行對比,研究文章的美學價值。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保證每類學生都能夠完成目標,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四、作業布置和批改分層
在作業布置和批改等方面進行分層,是檢驗教學目標是否完成的有效手段。對于A類學生而言,教師應該設計一些與考試內容以及形式相關的作業,充足的訓練有助于A類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升大考試。對于B類學生而言,可以設計一些與就業相關的作業,比如,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應用文寫作或者特定語境分析等。對于C類學生而言,教師可以設計難度較低的作業,比如,常見的名言、俗語、成語等,或者要求學生課外摘抄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優美的文段、詩詞等。
在批改作業方面,對于A類學生,教師應該選擇精批細改的方式,不僅需要公布正確答案,同時也需要指出學生錯誤的原因,側重傳授學生解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技巧和解題規律。對于B類學生和C類學生,教師可以在學生作業本上寫上一些鼓勵性的話語,給予學生學習的信心,促使學生在鼓勵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對學生以后的工作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五、分層考核評價
考核評價的分層是以不同層次學生不同教學目標為依據的,教師應該定期進行集體考核。集體考核方式多種多樣,比如,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單元測試或者畢業考試等方式。不同層次的學生,考核評價方式也不同。對于A類學生來說,考核評價基本等同于升大模擬考試。對于B類學生來說,考核評價應該側重知識的實用性。對于C類學生來說,考核評價應該側重技巧性和習慣性。語文教師應該根據實際考核評價情況進行分層,對表現優異的學生給予肯定和鼓勵,合理、及時地調整不能達標學生以及達標學生。教師需要加強對C類學生學習動態變化的關注,從而便于重新分層。
六、總結
綜上所述,在中職院校語文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法,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個性,促使學生自覺地、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從而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了解和分析學生具體特征、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分層,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大力弘揚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張志國.分層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的心得體會[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09(14):256-257
[2]聶雙杰.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06(81):111-112
[3]付軍林.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學周刊A版,2014,06(14):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