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偉
【摘 要】信息技術是以培養學生學習和應用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一門課程,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系統的教學,使得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并且能夠進行基礎的操作。課堂教學的重點在于有效教學,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知識,全面發展。本文將對中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探究,分析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教育教學方法,促進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教育已經在學校全面開展,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和問題,學校對于學生的信息技術教育也不是很正規化、系統化,并且學生的學習質量水平也參差不齊。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率,達到高效教學的教學水平對于學校教育來說十分重要。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深入推廣,學校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高需要高效課堂,高效課堂對于學校的教學改革和未來發展意義深遠。
一、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指導思想存在偏差
學生在學習中除了學習最基本的課程知識以外,還需要進行思想的學習和培養。但是很多的信息技術教師更多的注重的是對學生實踐的教學,讓他們掌握好實際的應用,對于信息技術課程中所需要的邏輯思維分析以及設計執行等思維培養的相應知識沒有涉及到,在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教學方式方法問題
雖然信息技術這門課程開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和其他傳統的基礎學科比較起來,信息技術課堂所積累的教學經驗要少很多。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對于信息的接觸和應用能力逐漸提高,對電腦的運用很普遍,但是教師如果還是采用一些舊有的教學方式方法,是難以充分調動學生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的。
(三)教學內容的設計
有部分學校的教師在教學中只是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機械的講授,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是否能夠掌握知識。信息技術本身迅速發展,而課程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課堂的教學內容不能夠進行及時的更新,陳舊的內容不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積極性,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四)教師素質問題
目前雖然我國的學校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但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由于經費和硬件設施缺乏,而且大部分教師還并不是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嚴重影響著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效果和學生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
二、中學信息技術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策略分析
(一)備好課是高效課堂的保障
作為任課教師必須要在課前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對學生的情況進行有效的了解,針對要講授的知識在課前進行精心的設計,讓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教學當中去,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教學效果。
1.熟悉新課標,用好新教材
新課程對于教學要求充分利用好教材,展開有效的創造性課堂教學,在中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要研究教材中的知識和課外可以給學生進行延伸的知識。教師要認真研究新課標,了解和把握教材的體系,用好教材,使得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知識,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
2.研讀好每課時教材
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研讀好每節課的教材,確定自己的教學目標,認識課堂教學的難點和教學重點,同時教師要不斷增加自身知識的儲備,在教學中更好的利用資源。
3.備教學方法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講授、任務驅動、參觀、演示、練習、課堂討論、欣賞、復習、自學等方法。作為信息技術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熟練應用現代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學會好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上好課是高效課堂的關鍵
打造中學信息技術的高效課堂教學必須上好課,使得任課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效果。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認真完成教學目標,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夠對信息技術知識基本掌握是每個教師不斷努力的方向。
1.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個別指導
新課標要求下,學生應該加強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學生通過自己對教材的自學可以培養自學能力,還可以閱讀課外的書籍養成學習的習慣,拓寬自身的知識面。同時學生自主學習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時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教師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程度的指導。現在大部分的學生家中有電腦,一些操作自己本身已經掌握,所以作為信息技術教師也沒有必要完全按照課本給學生講授,教師要認真點撥出知識的重點、難點,指導學生認真上機操作。教師需要來回巡視,指導學生的操作情況,對于學生操作中遇到的共性問題,教師要記錄并隨后給學生進行統一的講解,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的時候應該注意多鼓勵學生,做好巡視,杜絕學生課堂上不練習操作玩游戲的現象出現。
2.學生當眾演示,教師全面輔導
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示范演示,運用投影儀幫助學生直觀的展示軟件操作。通過當中演示可以有效的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觀察能力。當眾演示這一教學方法在軟件的學習操作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師在學生進行演示的時候要做全面的輔導工作,教師可以在演示過程中對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解答,操作過程中盡量讓學生自己操作,遇到不會的問題再求助教師。
3.學生消化吸收,教師巡回輔導
通過課堂的演示,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然后給學生布置一些作用讓學生練習。信息技術是一門應用課程,需要多次重復的練習促進學生的掌握。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的激發,科學思維的培養,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重復消化吸收,對于打造高效課堂起著關鍵的作用。
4.學生合作練習,教師巡視釋疑
由于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不同學生的水平不一樣,他們之間的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能夠很快的掌握操作,有的學生對于操作還很陌生,這就需要學生之間的互相合作練習,這樣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不斷巡視,及時發現問題。學生之間最好要形成學習小組,促進知識的掌握。
5.學生最后總結回顧,教師進行課堂總結
在課程的最后,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對課堂上的知識進行總結性的回顧,讓學生能夠在腦海中形成體系,更好的掌握知識、熟悉應用。
總之,中學信息技術課堂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少了任課教師陳舊的講解,多了對重點知識的引導,學生可以更多的進行操作練習,有針對性,能夠真正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打造高效課堂,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知識的全面掌握。
參考文獻:
[1]陳金木.新課程背景下實現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12)
[2]劉曉瑩.論中小學校長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施的影響[J].雁北師范學院學報.2006(02)
[3]平磊.淺談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15期
[4]吳譽蘭,胡友君.新課改下的中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年12期
[5]江堅.當興趣來敲門——談中學信息技術興趣小組輔導策略[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