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寶
【摘 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而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興趣培養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而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因此,課程標準中對每個年級段的閱讀目標都做出了具體要求,不僅對課內閱讀教學進行了具體的目標指導,而且強調了語言積累的重要性,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了量化。下面,結合工作實際就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談具體做法。
一、以“情”利導
盧梭說過,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熱情與興趣都是學習積極性的心理成分。每個人都是只有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就一定會表現出熱情,有了熱情就會完成得很出色。小學生都具有好動愛玩的天性,有強烈的求知欲。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靈活的教學程序、探索性的教學活動,把學生潛在的興趣轉化為現實。例如,在學習《松鼠和松果》一文時,教師可以這樣設計教學程序:講——讀——演——談,即由講故事到讀故事,再到表演故事,最后是談感受。學生在這樣積極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去,有效地激發閱讀興趣。
二、以“境”利導
歐文說過,環境決定著人們的語言、宗教、修養、習慣、意識形態和行為性質。讀書貴在有讀書的氛圍。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眾,是激發學生良好閱讀興趣的重要前提,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當學生懂得自己去尋找閱讀材料時,老師需要做的,是為他們營造讀書的氛圍,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開展豐富的讀書活動,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條件,為學生創造閱讀的良好環境,通過環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環境包括兩種,一種是硬環境,一種是軟環境。所謂硬環境,指的是創設良好的外在閱讀條件,比如明亮的閱覽室,豐富的藏書等。這些比較容易實現。軟環境,指的是可以影響學生實現閱讀的內在因素。具體來說,教師還可以在教室四壁應適當張貼關于讀書方面的標語,如“好讀書,讀好書”、“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等,通過創造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三、以“思”利導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充分發揮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多方推測、假想、尋求新設想的思維方式。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了解了《烏鴉喝水》的課文內容后,教師可以這樣對孩子們說:“我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很聰明,你們一定還能幫烏鴉找到更多更好的辦法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熱烈的討論著。有的說:“可以找一根吸管像我們喝娃哈哈那樣,就能喝到水了。”有的說:“烏鴉可以把翅膀當作手使用,將瓶子抱起來喝。”有的說:“烏鴉可以把旁邊那些草摘一片下來,制作成一把小勺子的模樣使用?!边€有的說:“找塊大一點的石頭將瓶子砸爛,反正烏鴉又喝不了好多水呀,流出來趕緊喝點也就夠了?!睂W生的想象思維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閱讀興趣也會特別高。
四、以“評”利導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學生是有靈性的生命個體,他們對課文中的人、事、物都會產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感受,而不是借學生的口說教師想說的話,并為他們提供“與人交流”的機會。閱讀教學中,讀要充分,讀要有指導,讀要有層次。指導時要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評價的方式多樣化,如,教師讀學生評,學生讀教師評,學生讀學生評,自己讀自己評;評價的語言富于變化而且情趣化,可以巧妙結合課文內容贊賞或委婉地提示。當學生得到積極的評價后,閱讀興趣就會被進一步激發出來。
五、以“技”利導
張之洞說:“讀書不得要領,勞而無功。”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喜愛閱讀,更要教會學生進行閱讀的技巧,并逐步形成閱讀的良好習慣。特別是要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文體,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這里方法很多,如選讀法,就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類與地球、自然的密切關系,有目的地閱讀《人與自然》一書。再如精讀法,就是對于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的閱讀方法。這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還有速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的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利用速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在指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猜詞悟意的能力,增強其進一步進行閱讀的自信心,實現興趣與效果的雙提升。
總之,興趣是基礎,是前提,是動力。教師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處處做有心人,才能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