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新
【摘 要】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我們要轉變從前的單向傳輸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構建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讓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語文;教學探索
課堂教學改革是新課程實施的關鍵。新課程改革以來,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煥發出活力,但是我們對新課程的認識絕不能停留理念的層面,應大膽進行學習、研究、探索。那么,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究竟是怎樣的呢?筆者就多年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先學后教,轉變教師教學觀念
1.作為新時期的初中語文教師,首先應用發展的目光來看現在的時代,創造性地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
語文教育本來就緣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語文教學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純知識的訓練、純技巧技能的強化,學習為了考試的“應試教育”境地,對新時期教育是極不利的。應把握新的課改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起始年級“閃亮登場”的機會,來更新我們的思想,轉變我們的教學觀念,武裝我們今后的課堂教學,豐富我們今后的教學內容和形式。
2.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變“教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為“先學后教”式教學方法
學生先學,然后教師對學生先學的內容進行調查研究。通過信息反饋,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的認知水平,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學習方法的掌握等實際情況,這樣教師才會明白當前教學的起點在哪里,有了這個起點,教師便于遵照“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的規律來組織教學活動。一堂好課,猶如畫家畫花,獨畫一枝,留點天地,讓欣賞者去遙想;像詩人作詩,言有盡而意無窮。能夠較合理地運用現代網絡教育技術,注意創設教學情景,運用啟發式、討論式等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探究精神。
3.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傳授中,加強課前預習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查閱相關資料;做好課后拓展延伸,增加學習容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
從而使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謂的“新”的課堂教學形式,而進行問題多而雜、啟而不發的“滿堂問”,進行淺層次而不著邊際的盲目的討論。在實際教學活動過程中,給學生一個發展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點自由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提供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提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設一個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創造一個機遇,讓他們自己去抓住;給學生一個疑惑,讓他們自己去討論;給學生一個對手,讓他們自己去競爭;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理想,讓他們自己去創造。
二、分組合作,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語文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個體及學習小組的優勢,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需要把學生分成小組以完成教學任務。在分組時盡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征、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取長補短。一般每小組由4人組成,每人在組內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組長,記錄員,發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同時也可以多種小組形式出現。如把學生進行配對,一個程度高一點,一個程度低一點;或者一個擅長口頭表達,一個擅長書面表達等的同學組成“同伴”。通過小組的互相幫助,使成員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積極參與討論,可以在每組中確定一個發言人,總結本組各成員的回答。這樣分組更能幫助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學會獨立欣賞文學作品。
三、激活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教師在授課開始時精心設計新課的導語,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別具魅力的導語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乃至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無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課堂導入語的設計、其實就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開始。這樣,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就在這個時候得到調動、感染和熏陶,也就會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對課文進行閱讀和探討。
2.注意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及提出問題的方式,激發學生獨立思考或小組探討
語文課上,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高質量地完成預習任務,看誰對教師的提問能給以準確的回答,看誰對文章的內容記憶得快,如此等等,由學生來解決一切問題,老師給表現好的同學加課堂表現分給以鼓勵。
3.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合理評價,激起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引發學生創新的激情,激勵學生進一步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合理公正的評價,既保護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創新,也使學生從能夠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向能夠獨立探討、提出問題的方向發展。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是知識技能的運用,而提出一個新問題需要有創造性思維。現代教學論認為,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用一個問題呈現出來,學習的發生起源于情境變化的刺激,所以教師在施教過程中應盡量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鋪路架橋,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