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超
摘 要:在新課標下,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和指導者,應該加強對教學和學生的管理,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關鍵詞:小學;班級;管理
班級是學校的主體,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教育者和指導者,也是班級這個家庭的大家長。新時期背景下,小學班主任應該認識到他們管理的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因此,需要不斷更新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全方位地管理班級工作。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好小學班級的管理呢?
一、遵循關愛學生這一管理原則
關心和愛護學生,這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原則,只有做到了這一點,學生才能夠與班主任親近,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學生才能夠健康成長。首先,班主任對于學生要有愛心,沒有愛心就談不上教育和指導。教師要及時關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狀態,在學生發生困難的時候要第一時間給他們感情投資和適當的幫助,只有用愛心去溫暖學生,才能夠實現師生情感的交流。其次,班主任要尊重和理解學生。班主任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當學生犯錯誤之后,不能挖苦和打擊他們,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進行指導,促進他們明白自己的問題,從而有效改正。
二、加強對班干部的培養
班主任不能時時刻刻與學生在一起,管理學生也不能面面俱到,這時需要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作為班主任得力的小助手,是班級建設的重要力量。首先,班主任要選擇優秀的班干部來管理班級。選擇的班干部不僅要有較強的號召力,還要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最重要的是在選擇的時候要遵循公開、公平的原則,尊重學生自薦,給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其次,班主任要鼓勵班干部大膽工作,教給他們有效的工作方法,促進他們在知識和能力上得到提高。最后,班主任要培養班干部的團結合作精神,定期帶領班干部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強化班級的紀律性和組織性,發揮班干部的帶頭作用。
三、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從根本上培養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班集體建設不斷發展。為了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制訂嚴密的計劃,包括活動的規則、紀律等,發揮學生活動的積極性,也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級的活動中,教師要宣揚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讓學生團結合作取得更大的進步,還要促進全體學生相互監督,有效促進活動的開展,同時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韓洮寧.淺析如何做好小學班主任工作[J].學周刊,2013(27).
編輯 鄭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