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紫君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在整個初中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師生關系則決定了數學教學工作的成敗。因此,塑造并維護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成了初中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對于數學教師來說更是如此。本文正是以此為線索,論述了幾種塑造與維護師生關系的策略,希望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師生關系的處理有所啟迪。
【關鍵詞】初中數學? 師生關系? 數學課堂? 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055
新課標基本理念使教學中師生關系中的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回歸,同時理性凸顯教師的組織、引導與合作功能。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在充分領會新課標基本理念的同時,更加注重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實現了教學中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目標。
一、堅持以數學課堂為基地,在教學中培育共同進步的師生關系
數學是初中教學的核心科目,對于每一位學生都至關重要。教育理論認為,師生關系的融洽與否將直接影響到教學工作的質量。首先,當師生關系處于良性局面時,教師的教學會更加順暢、輕松,學生的學習也會更加自如、愉悅;反之,當師生關系處于非融洽甚至僵化的局面時,整個教學工作將很難推進,整個教學工作缺乏活力與動力。其次,教師和學生都渴望培養與維持良好的關系,因為這樣對雙方都大有裨益。所以,在數學這門核心科目的教學中,教師們關注的不應該只是教學的方法與思路,更應該注重對師生關系塑造、維護的思索;學生們也不能總是“一心只讀圣賢書”,而是應該更積極主動地與老師們交流,成為老師的“好朋友”,這樣也利于自身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的培養。例如,在平時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分解課堂教學法,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為師生關系的塑造營造空間和時間。具體的,數學教師可以靈活處理教材講解與師生交流直接的時間、任務安排,留出更多的時間作為“師生互動時間”。這個時間不必很長,但是要充滿意義,要體現師生向著一個目標前進的精神。簡言之,教師和學生可以為了一個數學難題共同思考、研究,最終解決難題。在解決與協作的過程中,師生會發現彼此身上的閃光點,學生們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高,這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是極為關鍵的。數學教學更加關注學生解答問題與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更加強調學生實踐技巧的積累,而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恰恰可以滿足這一點。因此,以數學課堂為基地,以師生互動與協作為抓手,最終可以塑造良性的師生關系,同時引領初中生不斷取得數學學習的進步,真可謂“一舉多得”。
二、將師生關系塑造與維護拓展到課外和課外,引發師生共鳴
倘若初中數學教學的師生互動僅僅發生在數學課堂的45分鐘內,那么這樣的互動是暫時的、臨時的,以此為基礎構建的師生關系也必然是難以長久維系的。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外和生活中的師生互動與關系的維持就更顯其重要性了。教師與學生都要更加積極主動,努力與對方就學習、生活甚至社會中的各類話題開展交流。即使只是短短的幾分鐘對話,都可以使師生間的關系更上一個臺階。也就是在點點滴滴的溝通、互動中,教師與學生才能達成互信,為了共同的目標努力。
例如,廣大初中數學教師要發揮積極作用,主動在課下、生活中與學生們開展溝通、交流和互動,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心理訴求和情感變化,努力融入到他們的圈子中去,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此外,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與學生們打成一片,成為他們的好朋友。不但要做他們的老師,更要成為他們的朋友,這才是師生關系的最佳境界。在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的推動下,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必然蒸蒸日上,學生們的進步也必然水到渠成。
綜上所述,如果將課內或者課堂看作是師生關系處理的“第一戰場”,那么,課外或生活則是打造優質師生關系的“第二戰場”,甚至是更重要的“戰場”。初中數學教師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目標,通過各種有效手段不斷提升師生的良好關系,帶動初中數學教學的整體進步。
三、重新定位師生關系,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它要求師生共同發展,并在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合作功能,是學生有足夠的機會欣賞數學、改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必要保證。
學生的個性表達、人格尊嚴、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需要得到數學教師的認可,這是教師和學生得以共同發展的前提。初中數學教師要學會接受學生的個性表達,學生的好壞優劣往往是個性表達的差異,教師不但要接受順從的學生,也要接受叛逆的學生;傳統教育強調學生對教師的尊重,晉朝的葛洪在《勤求》中提到:明師之恩,誠為過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新課標要求數學老師重新定位師生關系,重視學生人格尊嚴;教師要學會贊美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贊美是對于學生的最大認可和鼓勵。
四、加強師生互動
它要求師生交往互動,并在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功能,是學生有足夠的機會了解數學、落實過程與方法的必要保證。初中數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各項素質。初中數學教師應注重過程引導。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注重問題解決過程的引導,關注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在問題情境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要注重過程引導方式,并盡可能地讓學生主動參與,引導學生通過與他人的交流選擇合適策略,豐富數學經驗,提高思維水平;在學習活動過程中,要注重規律發現過程的引導,要求學生通過觀察、估算、畫的感受和需求,擺脫傳統的滔滔不絕式講述的模式,采取全新的師生互動的授課方法。具體的做法為:首先教師布置3-5個問題或任務,可以根據3W或5W的模式進行;其次,讓學生們在授課之余仔細研讀并探究這些問題、任務;再者,教師必須摒棄“滿堂灌”的授課方法,留出15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學生們提問、交流,為師生互動和溝通創造時間。當師生為共同解決一個問題或任務進行親密互動、有效溝通的時候,整個數學課堂立刻就變得更加活躍,更具吸引力。類似這樣的師生互動和溝通,是基于數學課堂氣氛的活躍,也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堅持類似的師生關系培育方法,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朱新蓮.論新課程改革中的師生關系[J].湘潮(下半月)(理論),2007(11).
[2]吳巧紅.淺析怎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