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麗雅
【摘 ? ?要】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科優勢,為學生提供各種交流、表達、實踐機會,充分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增強學生內心感悟,不斷完善學生人格。
【關鍵詞】思想政治 ?情感教育 ?教學觀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127
情感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策略,它通過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來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在《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已經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增強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善于思考與運用人的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此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靈活性,多樣性。
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
這是情感教育順利實施的首要前提,教育觀是教師對教育的觀點和看法。
(1)知情并重的教學觀。情感教育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也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2)科學的評價觀。人們常認為成績好的學生,聽話的學生就是好學生,成績好、聽話常常成為教師評價學生的簡單的標準。情感教育下的評價觀要求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應該相信,每一個學生只要給予恰當的機會,都能愉快地學習,個性都能得到充分和諧地發展,應該把情感發展水平也作為評價的一個重要尺度。
二、教學氛圍多情感點的培育
愉快教學,就是通過創設愉悅的育人情境,提高教育教學效果的一種教書育人思路。它的實質是在愉快溫馨的教學氣氛中更加有效地貫徹素質教育。教師要創設一種愉快溫馨的教育氛圍,首先必須自己保持愉快溫馨的心境,這就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愛心、誠心。中外的教育學家都把熱愛學生、關心學生視為教師的美德。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說:“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如果教師熱愛學生,對學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會在不自覺的狀態中給予學生肯定、贊揚和鼓勵,學生在得到鼓勵后,會激起對老師的更真誠的信賴和尊敬,產生上進的信心和決心。為此,不僅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經常予以肯定,而且還應鼓勵各類學生都大膽地發表自己對知識的見解,肯定每個觀點中好的一面。這樣一來,他們身上那種潛在的動力就會被挖掘出來,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會得到樹立和提高。此外,教師還應當培養和保持一顆“年青的心”,和學生經常交流,讓學生更親近你,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也。
三、教學過程多情感點的創設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過程,應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設計,應能充分體現學生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體驗性和探究性。常聽到學生反映:“書本上我看懂了的老師講,而且不厭其煩地講,不懂的老師一帶而過,結果還是不懂。”這種講課就是只備教材不備學生,沒有為學生著想。若教學過程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去想、去設計,其效果可想而知。比如講一個概念,不要把含義直接抄在黑板上就了事,而要講跟該概念相關的史實材料,讓學生更能主動地去理解、體會和運用,提醒學生理解中容易出現的誤區,把學生易犯的錯誤講在前面。一個班級里學生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都有所差異,教師在備課時只要換個角度來教,效果就會有所提高。這就是說,你必須關注、關愛每一個學生
四、實施情感教育要選擇科學有效的策略
“教學無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僅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傳情達意,活躍課堂氣氛。
(1)語言含情,講活知識。我以飽滿的情緒,旺盛的精力講授每節課,同時注意語言的抑揚頓挫。或高昂熱烈,或深沉凝重,或重炮似的排比,或雨絲般的描述,娓娓道來,使學生們的情緒隨我的語調而變化。
(2)做事滲情,吸引學生。書上的例子大多比較簡單,有的例子時間較遠,我就進行增補或系統形象化。如講到時傳祥,我用口頭和體態語言,生動地描述他如何背大糞桶不怕臟臭和譏諷,感動得學生嘖嘖稱贊;講“承擔社會責任”的內容時,我適時地補充孔繁森的例子,描述他如何在大風雪天,把自己棉大衣脫下給九十多歲的藏族老奶奶穿上,他又是如何幾次賣血撫養兩個藏族孤兒;講徐洪剛為了保護婦女,赤手空拳同四個持刀歹徒搏斗,身中14刀,用背心托著流出的腸子追歹徒達五十多米,最后倒在血泊里。悲壯的語調、贊嘆的表情、形象的手勢像磁鐵般地吸引住學生,他們深深地被英雄事跡所感動。
(3)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運用多媒體(電影、電視、戲劇、音樂等藝術形式),將有關政治課教學內容的基本原理與之聯系起來,會使情感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通過教學過程中的藝術形式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師所預先設計的情感教育目標,在藝術美的熏陶下使自己的情感得到自由的釋放和陶冶,不知不覺地逐漸排除急躁、輕浮、粗野的性情,從而有利于學生良好情感的養成。還可以通過課堂文化和校園文化的創設和營造,形成無形情感教育課程,將蘊含著的文化心理、觀念沉淀和精神本質三個方面通過潛意識,以無形的方式滲透到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中。學生置身于優美整潔的校園環境中能獲得一種賞心悅目的精神享受,并能從熏陶中產生一種聚合力量,激發集體榮譽感。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唯情感教育是推進教學過程優化的最強盛的驅動力。總之,政治教學離不開情感教育,只有當教師學生都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和學習中,才能迸發出思想的火花,使政治課變得生動起來、輕松起來,也才能真正與政治素質教育的目標相接軌。
參考文獻
[1]薛文瑛.讓情感滲透到政治課堂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年5期.
[2]澤仁曲珍.情感教學在初中政治課中的應用研究《文理導航(中旬)》2013年6期.
[3]李軍.淺談初中政治情感教學的應用與實踐《新課程研究(下旬)》201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