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毅
【摘 ? ?要】有效的教學情境的創設,對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教學中,需要從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
【關鍵詞】初中歷史 ?教學情境 ?興趣 ?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128
在傳統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對課本內容進行單調的講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歷史教學的效果。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的優勢
(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只有有了足夠的興趣才能更為主動地學習。因此,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需要充分的激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自主性與能動性,有效的創設教學情境,能夠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的激發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之中。這就需要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教學的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的情境,有效的借助于一些教學工具,增強自身對教學的情感投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思考。
(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學歷史知識
初中歷史教學最基本的任務是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在教學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不但能把促進學生更加認真的學習這些基礎知識,還能夠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認識這些知識的實質以及內在聯系。例如:在進行《美國南北戰爭》部分知識的講解時,關鍵是讓學生理解引發南北戰爭的主要矛盾。因此,教師要在課前對相關歷史資料進行整理,在上課時先把一些引發南北戰爭的關鍵詞寫在黑板上。
再比如:奴隸制度、勞動力、工業原料、關稅等等問題;我們可以將學生按性別分成兩個陣營,讓學生跟隨教師的引導,“穿越”到南北戰爭前的美國,讓兩組學生分別扮演南北方議員的角色,對矛盾中的焦點問題進行辯論。設置這種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十分活躍,不甘示弱,充分的將自己的觀點表述出來,使教學矛盾得到了緩解。同時,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整個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調動,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對該部分歷史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
(三)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的創設教學情境;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目標進行優化,增加在教學中的情感投入,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在課堂上積極思考,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并對學生日后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二、創設有效教學情境的策略
(一)借助實物、圖片等模擬歷史情境
歷史講述的是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無論教師的講解多么生動、有趣,如果沒有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和感受,這些知識內容就很難在學生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直觀的教學工具將所講的歷史情境再現,從而盡可能的拉近學生與歷史知識之間的距離。圖片就是一種能夠拉近學生與教學之間距離的工具,教師對相關歷史圖片的講解和展示,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更好的接受所學知識。
當進行戰爭知識的講解時,需要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地圖,以促進學生空間感的形成;在講到歷史人物時,也需要有人物的一些圖片,這樣學生就能在腦海中勾勒出該人物的大體輪廓,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與教學相關的一些模型,通常與所學知識有著直接的聯系,也能夠形象的展現真實的歷史情況。比如:在進行兵馬俑、長城以及都江堰等內容的講解時,借助相關的模型和圖片,能夠將學生帶入到這些偉大的工程之中;親身感受這些人類歷史上的壯舉,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增強自己的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
(二)優化教學情境中的教學語言,增強對教學的情感投入
教學語言在教學情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學語言的好壞對創設教學情境的最終教學效果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語言進行優化,并與其他教學手段相互配,共同完成教學內容。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增強自己對教學的情感投入,以積極、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教學之中,為學生講述動人的歷史故事;描述社會發展中的千變萬化,突出歷史人物鮮明的個性,展現歷史的魅力。教師還要用自己飽滿的熱情去激勵和鼓舞學生,將學生吸引到教學之中,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幫助學生更為理性的去認識歷史。
例如,在進行黃海海戰這一部分內容的學習時,為學生講述鄧世昌的事跡:“志遠號”不幸被魚雷擊中,整個船開始下沉,船上的所有將士都落入水中。有士兵給鄧世昌救生圈,但是被他拒絕了,鄧世昌的愛犬用力咬住他的辮子,想要救出自己的主人。然而鄧世昌一心為國捐軀,把自己的愛犬拉入水中,帶著滿腔的抱負沉沒在濤浪之中。教師充滿激情的講解,會將學生帶入到激烈的黃海海戰的場景之中,幫助學生更加充分的了解了鄧世昌的愛國情懷和英勇的大無畏精神。
(三)注重教學情境的游戲性,積極開展歷史活動
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新奇、有趣的事物具有很大的興趣。因此,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在設置教學情境時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增添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樂趣,從而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之中,提高對歷史課的興趣。
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對游戲和各種活動有著很強的欲望。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如果為學生創設一種和學習內容相關,同時又具有很強游戲性的教學情境,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以目前自身的認知情況為基礎,積極的進行思考以及自主探究,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比如:在進行《紅軍長征》內容的學習過程中,積極設計并開展“重走長征路”的活動,讓每位學生都扮演長征中的紅軍戰士,體會長征的艱辛、感受歷史、感受長征精神。
還比如:在進行《五四運動》知識的學習時,讓學生在課下查閱相關資料,結合課本中的內容,動手制作五四運動時的傳單、口號和標語等;借助于這樣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到五四運動時期,體會那個年代的青年們對祖國的熱愛。此外,在日常的初中歷史教學中,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模仿一些收視率較高的電視節目,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動手、動腦、動口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認識和理解所學的歷史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由于我能力有限,對如何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更好的創設教學情境的研究還不夠完善,在這方面還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