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隆鋼
【摘 ? ?要】本篇文章嘗試從備課、導課、提問、互動、課尾總結以及作業布置六個循序漸進、銜接緊密的教學環節,淺議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問題。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學藝術 ?備課 ?導課 ?提問 ?互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1.139
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經說過:“教學是一門藝術,參透這門藝術的奧秘就在于探索和思考。”不同的初中語文教師依托于自身獨特的教學實踐經歷或者是不同的切入點,針對具體的語文教學藝術有不一樣的見解。本篇文章嘗試從備課、導課、提問、互動、課尾總結以及作業的布置六個循序漸進、銜接緊密的教學環節,淺議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問題。
一、用心備課的藝術
(一)用心備教材
教材是教師傳遞知識最重要的工具書,因此,語文用心備課的時候,需要用心備的就是語文課本。在備課的時候,教師不僅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用心地備好課文中涉及到的所有重點難點,還要針對每一個字的發音、每一個詞語的解釋都要做到爛熟于心。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兢兢業業備好了教材。
(二)用心備學生
知識的接收方是學生,學生能否在課堂上掌握所有的知識、消化所有的內容,與教師的準備工作有很大的關系。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接受能力,一味增加知識難度,學生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影響。如果教師講解的知識過于簡單,學生又可能滋生驕傲的心理。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語文功底有準確的把握、對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全面的了解。
(三)用心備狀態
教師講解知識的效率不僅與教師的專業功底、教學技巧有關,與教師的精神狀態和身體情況也有直接的聯系。如果教師不注意課下的休息和狀態調整,上課的時候就可能以一種疲憊的、無精打采的狀態出現在學生的面前。這樣的教師出現在學生面前的時候,自然是沒有感染力和教學激情的。所以,教師在上課之前,要注意加強身體鍛煉和情緒的調整,爭取每一次都以十足的激情和飽滿的狀態感染學生,每一次的語文課上都給學生帶去知識和歡樂。
二、精心導課的藝術
(一)精心設置懸念
導課的主要作用之一就在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好奇心進入到接下來的課堂內容之中。所以,設置懸念是教師精心導課的最佳模式之一。不僅可以針對文章的作者設置懸念,還可以針對文章的中心思想、時代背景等很多角度設置懸念。有時候,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也可以成為教師設置懸念的依據。教學實踐證明,懸念設置合理的情況下,學生時而緊張、時而興奮,注意力一直都集中在所學的內容上,不僅學習的效率高、學習的狀態也好。因此,設置懸念是教師精心導課時必須重視的方面之一。
(二)精心組織語言
首先,語文課本身就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因此,教師的語言藝術顯得至關重要。其次,導課這一環節本身占用的課堂時間不多,因此,教師要想在較短的時間內達到較高的導課效果,就需要精心組織自身的導課語言,在保證用詞準確、聲情并茂的同時,還要盡可能保證語言的簡潔。
三、巧妙提問的藝術
大多數語文教師的課堂提問都是非常隨機的,有時候并沒有經過真正的深思熟慮。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師的提問過于隨機,就難免影響提問的效率,因此,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也要注意提問的藝術。
(一)巧妙選擇時機
提問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瞌睡、跑神的情況通常是在所難免的。這個時候,如果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的注意力就會立刻集中到教師的身上來。這便是對提問時機進行巧妙把握的一個實例。除了這種情況外,當學生有話要講,有表達的愿望和意圖的時候,也是教師需要把握的提問時機。總之,教師選擇的提問時機很重要,如果選擇得好,那么學生的思維激發就恰到好處;如果選擇得不好,學生就會有一種不知所措的感覺,不能夠以最佳的狀態回答教師的問題。
(二)巧妙啟發思維
教師在提問學生的時候,有很多的問題類型可以選擇。有的問題是主觀性的、有的問題是客觀性的,客觀性的問題的答案通常是一定的、沒有更多選擇的;而主觀性的問題則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對答案的包容性更強。教學實踐證明,語文教師在提問學生的時候,最好選擇一些主觀性的問題,這樣子教師可以一步一步啟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有更加寬廣看待問題的視野。此外,教師還可以選擇連環問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思維。總之,巧妙啟發思維是提問的目的之一,也是提問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
四、推進互動的藝術
(一)注意營造和諧的互動氛圍
如果氛圍不對,那么學生自覺跟教師進行互動的意愿就會降低很多。因此,教師在推進課堂上的互動的時候,首先需要注意營造和諧的互動氛圍。營造氣氛不僅可以借助一些小游戲,也可以借助學生的力量。初中時期的學生正如冉冉升起的太陽,充滿了活力和朝氣。
(二)同步推進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
廣義上的互動指的不僅僅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還包括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所以,教師在努力推進師生互動的同時,也要注意創造條件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只有兼顧這兩個方面,才是完整意義上的互動。師生進行互動的時候,教師要注意把握自己在互動中的語氣和態度,不要給學生一種盛氣凌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學生之間的互動則更加強調互動的有效性,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更多的分享一些有價值的觀點和見解。
五、課尾總結的藝術
(一)課尾總結要突出重點,言簡意賅
有的教師喜歡在課尾總結的時候長篇大論,這樣不僅會導致學生的反感,還容易讓學生疑惑當堂課的重點究竟是什么,所以,教師既要言簡意賅,更要突出重點。
(二)課尾總結要設置懸念
一節課的結束,意味著下一課的來臨,一個明智的語文教師會利用課尾總結的時機,制造懸念讓學生更加期待這一節課的到來。
六、作業布置的藝術
(一)作業量要適中
傳統的語文作業,給學生留下的最主要的印象就是量大,不僅抄寫類型的作業量大,就是背誦的作業就足夠學生花上很多的課下時間了。其實,過分在作業量上對學生嚴格要求未必是明智的做法,因為時間久了,學生從內心深(下轉第119頁)(上接第140頁)處對語文作業是一種恐懼的態度,學生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不快樂,學生是不可能真正在作業的完成中有更多的收獲。所以,我認為,作業量要適中,既要保證學生溫習到多的知識,還要顧及學生的感受。
(二)作業類型要多變
除了書面的作業和記憶的作業之外,教師還可以嘗試一些不同類型的作業。比如說,讓學生在課下交流語文學習的感想,課上反饋交流的經驗和心得;再比如說,讓學生搜集資料,課堂上進行呈現和分享等等。總之,作業的類型越多樣,學生得到鍛煉的能力就越全面、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