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小琴 李幼蘭 卜晨雷
摘 要:在回顧國內外高校內部審計的發展歷程,通過對高校內部審計的必要性,從保持審計的獨立性、強化內部審計職能、加強審計人員隊伍建設三方面,探討如何加強高校的內部審計,實現對高校各項經濟活動的有效控制,促進高校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內部審計;獨立性;高校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6-0140-02
引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指出:“加強經費使用監督,強化重大建設項目和經費使用全過程的審計,確保經費使用規范、安全、有效。”高校內部審計是高校經濟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內部審計機構,或配備了專職、兼職內部審計人員,依據《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制定了各種審計規章制度,并積極開展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但是,由于內部審計固有的限制、高校特殊的主客觀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制約了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的發展,使高校內部審計職能弱化。因此,在新形勢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缺陷或弊端日益顯現。
一、國內外高校內部審計的發展及研究現狀
國外,內部審計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組織規模的擴大,出于內部管理的需要而產生和逐步興起的。其發展大致經歷了財務審計階段、經營審計階段、管理審計階段和風險導向的綜合審計階段。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1999)定義內部審計:“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它的目的是為組織增加價值并提高組織的運作效率,它采用系統化規范化的方法來對風險管理、控制及治理過程進行評價,提高它們的效率,從而幫助實現組織目標。”在國外高校已有健全的高校內審組織,在美國,高校內部審計機構通常會接受大學審計師協會(ACUA)的管理和協調,ACUA成立于1958年,為美國及其他國家的500家高等教育機構提供服務。ACUA主要有三種功能:一是為高校內審人員提供后續教育的機會、調整高校內審的規章制度和風險管理;二是對高校之間的內審工作進行一定的協調;三是ACUA有學術刊物,以此鼓勵高校內審人員積極從事內審方面的研究工作,為高校內部審計機構之間交流工作經驗提供了一個平臺。在澳大利亞,高等學校的管理是按照經營的理念來運作的,審計方式有很強的獨立性,所發表的審計意見既不受政府也不受學校的影響。
我國高校的內部審計發展與國家內部審計的發展同步的,在國家立法和行政的推動下,高等院校的內部審計逐步發展起來,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983—1990年各高等院校一面組建機構,培訓人員;一面積極開展工作,摸索內審經驗。第二個階段,1991—1998年各高校以建立健全內部監督制度,強化科學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防止和糾正、流失和浪費現象,作為內部審計的主要任務。第三個階段,1998年教育部原審計局由審計署的派駐機構調整為派出機構,國家審計機關不再直接管理教育審計,教育審計歸屬教育部財務司管理這一轉變,進一步理順國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關系,有利于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進入21世紀高校內審緊緊圍繞高等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教育部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式下教育審計的任務和目標,規范了教育審計工作程序。對內部審計的機構設置形式,審計范圍,審計程序,審計職責,審計權限等方面如何適應市場經濟和教育改革的需要都做了新的表達,為教育審計的發展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各地方也相應配套制定了教育系統的內部審計規定。另一方面,從其審計的內容來看,內部審計經歷了以財務收支審計為主,基建修繕工程審計為主,經濟責任審計三個階段;其審計職能主要為監督職能、評價職能和服務職能。
二、加強高校內部審計的必要性
近年來,伴隨著高校規模不斷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增大,辦學經費籌措渠道多元化、教育資源配置廣泛化,經費支出繁雜化,基本建設投資大幅增加的形勢下,高校經濟管理活動日趨復雜,高校不再是一方凈土,頻頻出現違規、違紀現象,這對高校的聲譽和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如何建立適合高等學校的內部審計制度,強化內部審計監督,實現對高等學校各項經濟活動的有效控制,防范和化解內部財務風險,促進高等學校的廉政建設,是高等學校管理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
三、加強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建議
(一)保持高校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也是審計的立身之本。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要求是內部審計人員必須獨立于他們所審查的活動,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是通過內部審計部門的組織狀況和內部審計人員的客觀性來實現的。作為高校內部設置的審計部門,由于內審機構及其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對象都隸屬于同一單位,想要在審計中保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不受外界干擾,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學校通過設置形式上獨立的審計部門,實行垂直管理,直接向校務會負責。內部審計部門的經費、人事及業務開展,在分管相關業務副校長的監督下進行,但最終審批權集中于高校法人。從而使內部審計機構在組織中享有經費、人事、業務開展等方面的相對獨立性。同時,給予內部審計絕對的權威性,使高校內部審計在制度上得到保障,保證內部審計形式上和實質上的獨立性。
(二)強化高校內部審計職能
高校管理層要認識到內部審計在高校組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確內部審計機構的職責,加強對內部審計的統一領導,賦予內審機構全面履行審計職能的權限,確立內審機構是學校唯一辦理審計事項的職能部門地位。內部審計是高校實行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因此審計部門要首先履行其監督、控制職能,對學校內重要的經濟事項、重點基建項目,物質采購等財經活動進行全過程的監督,由以前的事后審計,變為成全過程的跟蹤審計,實現動態的監督過程。其次,審計處作為高校的職能部門,擔負著維護學校健康發展的重要使命。通過對校內各部門的內部審計,審計部門也直接參與了學校的管理工作,其角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監督,而是經濟管理的重要參與者,因此管理職能漸漸演變成內部審計的一個重要職能。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高校在被賦予更多職責的同時,自主性也大大增強。比如辦學形式的多樣化,后勤改革的社會化,學校開展“產學研”,開辦校企合作等高校經濟形式的多元化,通過對經濟活動的內部審計,為學校管理層提供決策服務和咨詢職能。
(三)加強內部審計隊伍建設
審計對工作人員的要求比較高,既要求有過硬的業務水平,也要求有良好的思想素質。目前很多高校對行政人員實行聘用制,導致人才的流動性比較大;而高校去行政化,又導致行政人員吃緊。具體體現在審計部門中,專業審計人數偏少,而且審計人員隊伍不穩定,有些從基建、財務等其他部門轉到審計處。因此,充實、合理配置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顯得非常重要。首先,將業務素質強,經驗豐富,思想素質強的人員充實到內審的領導崗位上;其次,對一般人員的選聘中,要選擇專業對口,具備審計、財務等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在工作中能堅持原則,忠于職守,客觀公正;再次,要保持審計隊伍的穩定性、連貫性,只有對學校的校情熟悉的審計人員,才能在工作中抓住重點,及時發現問題,真正實現查錯防弊,有效地提出建議和意見,切實發揮好審計的職能功效;最后,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后期培訓和學習,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提高業務水平,掌握和運用現代化的審計手段,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劉會燕,李麗.對高校內部審計獨立性的思考[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7,(3).
[2] 許潤發,荊陽.高校內部審計風險控制與職能重構的嘗試[J].現代企業,2014,(9).
[3] 楊維東.高校內部審計機制研究——基于雙重制度同形視角[J].財會通訊,2014,(9).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