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勝
立德樹人,是學校辦學施教的最基本目標,是學生成為社會有用人才的基礎和前提。但在實際的學校德育工作中,卻常常有形無實,收效甚微。如何才能讓學校德育工作名實相符,開花結果呢?結合我校的實際做法,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德育工作要貫穿在學校的管理育人理念中
學校德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獨立存在的,體現在學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處處是德育課堂,事事為德育內容,時時是德育實踐時機。因而在學校管理實踐中,要樹立管理育人的理念,突出德育工作的優先地位,把德育工作貫穿在學校的整體管理過程中,體現在學校工作的各個方面,要充分發揮政教處、團委、學生會、年級組、心理輔導室等功能部門作用及思想品德課、周會課等主陣地作用。在其內容上,除傳統的愛國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和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外,要特別把公民意識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網絡下的德育作為學校德育新的增長點,以豐富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增強學校德育教育的時代性、實踐性、實效性。
二、德育工作要滲透在各學科教學中
學校德育除了要充分發揮政教處、團委、學生會、年級組、心里輔導室等功能部門作用及思想品德課、周會課等主陣地作用外,還要充分體現在各學科的課堂教育教學中,讓“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落到實處,收到實效。如語文、史地、藝術課要突出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德育點,理科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生命意識、規則認知的培養。特別是在各學科教學中,要注意挖掘課堂教學內容中隱含性德育點,通過巧妙設計、合理安排,使德育內容明朗化,效果最大化。
三、德育工作要體現在學校文化建設中
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則與之化矣。學校校園文化對學生德育形成的無形影響,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積極、健康、昂揚向上的校園文化,會使學校德育在不知不覺中滲透給學生,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干凈整潔的校園環境,涓涓細流般熨帖經典的墻壁話語,深情激進旋律優美的校歌,匠心獨到安靜舒適的教室布置等,都會使學生精神愉快、心境開闊,向善近美、和諧文明,體現出文化育人的德育功能。
四、德育要凸顯在各種校園活動中
德育工作中要盡可能少說教、多體驗,做到德育內容與學生品質形成的相容和自然生成。這就需要學校開展各種有益的社團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集體利益和個人榮譽的關系,體會尊重、愛的付出與回饋的相互作用,感受公序良俗的公平與對等等。這樣,德育工作的效果就會水到渠成、自然生成,體現出“學校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因而在學校整體教育教學中,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好軍訓、升旗儀式、晨操、運動會、藝術節、校外采風、紅色之旅、知識競賽、校園講壇、爭創文明班級、宿舍等活動,為學生德育在活動中自然形成搭建好平臺。我校在這方面充分發揮文學社、美術社、體育社、音樂社、英語社等社團活動引領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尊重友愛、學會競爭協作,體驗真善美、體驗公平,效果顯著。
五、德育工作要形成在學生養成教育中
1.教師的榜樣示范
桃李不言,其下成蹊。在學生的養成教育中,教師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則。要倡導教師衣著得體,語言文明,按時上下課,作業批閱規范認真及時;要關愛學生,學生行禮問好時,教師必須回禮等。
2.依據“六抓”,規范行為
依托學校提出的學生養成教育“六抓(升旗儀式、紅歌傳唱、文明出行、集體宣誓、文明禮儀、衛生習慣)”活動,結合學校實際,強化宣傳,明確要求,加大檢查,公正評估,形成學校德育網絡和有效機制,促使學生優良品質和規范行為的形成,最終在長期的規范中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六、德育工作要落實在解決實際問題上
學校德育工作的極終目的是端正學生品行,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為社會培養“合格建設人才”。因而學校德育工作應與學校存在問題相伴而行,離開解決實際問題,德育工作將空洞無力,有名無實。這就決定了德育工作既要有長期計劃和目標外,更要有短期目標,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如學生抽煙、酗酒、打架、上網、玩手機等。同時學校德育工作過程中要特別關注留守學生、單親學生及學困生。面對這些學校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德育工作應以解決這些問題為目的,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學思結合、知行并重,在學會學習的同時,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豐富德育內容、鞏固德育效果,從整體上提升德育有效性的目的。
學校德育工作的途徑很多,方式不一。我校近幾年圍繞以上幾點開展學校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的各項要求很具體地落實到了年級組、班級,落實到學生的心坎,內化成了學生的自覺行動。目前,學生中抽煙、酗酒、打架、上網、玩手機等現象基本消失,學生語言文明,習慣良好,行為規范,公民意識增強,整體學風好轉。但學校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與時俱進,進一步開拓創新。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