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恒善



摘 要:黃山市作為一個旅游大市,其旅游產業的發展也被提上日程,隨著近幾年的不斷發展,其各項指標均符合產業集群的要求,為了更好的發展黃山市旅游產業集群,有必要對黃山市旅游產業集群的動因進行分析,本文依據波特的鉆石模型,找出黃山市旅游產業集群的形成的動因,通過動因的分析為黃山市旅游產業集群的將來發展提供策略依據。
關鍵詞:集群界定;資源稟賦;創新意識;社會資本
一、旅游產業集群概念和黃山市旅游產業集群的界定
1.旅游產業集群概念
國內外對于產業集群的研究很多,綜合眾多研究,我們可以定義:旅游產業集群是圍繞特定區域的特定旅游吸引物形成的旅游核心產業、旅游依托產業、相關輔助機構以及旅游組織和教育培訓機構在空間上集聚,組成完整的旅游服務體系。這些主體基于旅游產業結網并互動,協同工作,創新旅游產品和服務,提高旅游產業競爭力。
2.旅游產業集群判定方法
旅游產業集群的判定應圍繞旅游企業集聚區是否具備了旅游產業集群的特征:區域的聚集,產業間的網絡體系,創新和提升競爭力而進行,由于旅游產業的產業特性和統計數據的難得,旅游產業集群的判定需要定性判斷和定量測度兩種方法結合起來逐步進行。
首先通過區位商法和旅游業產值專業化指數測量旅游集聚區的旅游專業化程度,以此判斷旅游產業在所處區域的產業規模和地位;
其次是通過投入產出分析方法,判斷產業部門規模和產業鏈的長度及內部專業化分工程度,并通過抽樣調查方法對企業進行調查,判斷企業間是否形成了合作性競爭以及共享的行為規范;
最后,通過考察集聚區內旅游業整體的創新和企業創新情況并結合對創新績效的調查判斷旅游企業集聚區的創新能力。
三個步驟的結果相結合,最后判定旅游產業集聚區是否形成了產業集群。
二、黃山旅游產業集群的判定
1.區域集聚——區位商和專業化指數
(1)區位商法。區位商((location quotient,簡稱LQ)是用來反映集群區域內產業的出口導向和專業化程度。通過區位商法可以判斷從就業方面顯示的某一產業在國家或區域的規模以及某一產業在特定區域是否存在集聚現象。
其中ei表示某區域產業i的從業人員數;Ei表示整個國家或區域產業i的從業人員數。
LQ表示某個區域從業人員中i產業所占份額與整個國家或區域從業人員中i行業所占份額之比,如果該系數大于1,表明i產業專業化程度強,同時可根據系數大小,認定i行業是否為重要的財富創造者。在大多辨認集群的研究里,大于1.12已表明高水平的專業化,特別是一個集群在區域經濟的份額達到20%時就被認為是“亮點”該方法從點到面、從中觀到宏觀表明本地產業占整個產業的比例,既提供了集群存在于一個特定區域的一個跡象,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產業區或集群的聯系。
(2)旅游業產值專業化指數法(Zx)由于黃山旅游產業是黃山市支柱產業,而且屬于第三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單位產值的產出需要相對較多的從業人員,因此,單純從從業人員區位商去測度旅游產業集群的規模和地位很難象工業產業一樣,評判相對不全面,因此應結合區域產業產值專業化系數對旅游產業集群的規模和地位進行判定。
旅游產業專業化指數(簡稱Zx)的公式和區位商的公式相同,只是指標中:ei表示某地區i產業的產值,Ei表示整個國家或地區i產業的產值。產業專業化指數是評價兩個區域的專業化結構的相似度,如果專業化結構比值處于: ,表明兩個區域專業較相似, ,則表明專業化結構不相似,而且指數越大,表明該區域的專業化程度越大。本文通過與國家旅游業的比較,看旅游行業在黃山的專業化程度的高低,如果專業化系數大于2,則表明旅游產業在該國家或地區的產業規模較大,產業地位高,有形成集群的產業基礎。
需要指出的是:無論是區位商還是旅游業產值專業化指數都有是兩個區域指標的結構比較,本文通過與國家該產業比較,確定其在全國平均水平下,其產業是否具備了比平均區域更大的優勢,因此在指標的比較對象選取過程中:計算的區域范圍應在旅游景區(景點)所屬的縣、市,或者是作為一個旅游目的地的中小城市,而與之比較的區域范圍則是比其高一級的行政區,或者全國的平均水平。本文中采用的指標區域為黃山市旅游產業和全國平均水平,在評價過程中,加入安徽省的數據加以對比。
注:其中全國旅游從業人員采用的數據是全行業在職人員培訓總量,黃山市旅游從業人員采用數據為黃山市第三產業從業人數;因黃山市沒有旅游產業總收入的內部結構抽樣調查統計,按照其他省份的旅游剝離系數分析,不符合黃山是旅游產業實際情況,因此在對照分析時,采用的是黃山市和全國旅游產業總收入進行對比。
黃山市旅游產業產值占黃山市GDP的比重平均下來為67.13%,按照其他省份的旅游剝離系數分析,各內部結構產業增加值剝離系數都低于50%,即比重按照剝離系數最大計算后為33.57,按照Luxem Bourg產業聚集的“亮點”說法,黃山市旅游產業已經達到高專業化程度,黃山市旅游業區位商和旅游業產值專業化指數方面,由于旅游業屬于第三產業,其投入和產出相對比較簡單,投入過程中的中間消耗相對較小,可以簡單的以其產出作為其增加值,因此,我們用收入指標直接與區域GDP相比較來計算旅游業專業化指數,結果顯示,黃山市旅游產業區位商年平均達到62.70,且每一年都超過了1.12,表明黃山旅游產業具備高水平的專業化,黃山市旅游業產值專業化指數年平均達到14.08,且每一年都超過了2,而且遠大于2,表明旅游產業在黃山市的產業規模較大,產業地位較高。以上幾項區位專業化程度要求都超過了產業集群判定要求的標準,因此在產業規模和地位方面,黃山市旅游產業具備了形成產業集群的基本條件。
2.企業關聯和競合
(1)指數旅游產業中行業關聯和企業競合。旅游產業中行業關聯是判斷該區域中核心行業與輔助支持行業的關系,以及行業的依賴程度,本文通過產業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分析旅游產業中行業的影響力。旅游產業中企業的競爭狀況是旅游產業集群形成的重要特征,這可以通過對旅游企業的競合關系進行考察。該部分通過對黃山市旅游產業中企業調查問卷獲得。
產業分工方面:旅游產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專業化分工,在旅游產業鏈水平方向上不僅有旅游核心行業“旅游六要素”:交通、購物、住宿、游覽、餐飲、娛樂,而且六要素已經構成旅游收入的71.9%(見表)高于全國的50.30%和安徽省的63.93%,此外還出現了迅速發達的延伸產業:房地產、園林綠化、養殖、代購等行業,在橫向也出現了專業化細化,例如交通方面有鐵路,公路,航空等,購物有土特產,中心購物區,紀念品等,住宿有高等酒店,中檔賓館,招待所,客棧等,游覽有山水、人文、古村落等,娛樂有高爾夫、溫泉、徽韻等。從行業的縱向和橫向看,黃山旅游產業具備了產業鏈條和專業化分工。
(2)產業灰色關聯度分析——灰色關聯度。灰色關聯分析屬于灰色系統理論方法,是用灰關聯順序來描繪因素間相關程度的方法,強調了因素間相互影響程度的順序。它可以采用不同產業和同產業間的各組成進行分析,通過不同因素的關聯程度的變化程度找出因素之間的依賴度,加以排序,確定關聯的強弱,灰色系統理論是處理數據少不確定性問題的理論,通過關聯度分析,可以找出影響關鍵量發展變化的主要因素。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主要是判定在旅游收入變化過程中,其主要6要素的變化對旅游收入變化的影響,確定依賴關系。
分析結果見表:從表3中可以看出黃山市旅游產業對游覽,餐飲,住宿等關聯度。
(3)企業競合:采用調查問卷分析方法。企業的競爭按照利克特5級量表劃分,調查問卷采用打分制模式,5個大類,10個小類,每個小類包括具體的選項:例如:服務和產品減值又可以分為減少工序,節省原料,以次充好,拒絕售后等。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打分,然后進行特征值和均值的計算,黃山市旅游行業的企業具體調查數據經統計分析得分均值和方差如下表:
其中特征值均大于1,可以選作為因子項,從中看出,因子1的消極競爭手段的均值是最小的,都小于3.0,而積極競爭手段和合作競爭手段的均值大于4,這些說明黃山旅游行業中各企業基本達成共享的競爭合作關系——積極競爭手段,在這種狀況下,各企業可以共享信息,共同提升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同時又能夠相互合作,結成伙伴關系,形成一個競爭整體,各企業在整體中按照定位,有序的進行生產和服務的提供。整體上發揮出集群的規模效應,提升整個產業的競爭力。
3.企業創新
(1)創新能力評價法。產業集群在發展的不同階段對于創新都是有很大的需求的,雖然創新的內容可能不同,作為處在判定黃山市旅游產業是否是出于產業集群,即從可以從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時期的創新內容去加以衡量,集群在形成和發展階段,其創新的主要表現在創新的時間和空間的密集型,即較快的創新頻度和較多的致力于創新的企業比例,本文通過2010年黃山市工業企業創新調查數據和對旅游企業的調查問卷分別判定黃山市旅游企業的創新。
企業創新基本情況:2010年黃山市旅游企業創新調查共計調查248家企業,在被調查企業中,有92家企業實現技術創新,占被調查企業的37.1%。其中有76家企業實現產品創新,占調查企業的30.6%;有87家企業實現工藝創新,占調查企業的35.1%。截止2006年底,有76家企業正在進行創新活動,占調查企業的30.6%(部分企業既有產品創新又有工藝創新)。
在實行產品創新的76家企業中,有40家企業實現消化吸收再創新,占52.6%;有26家企業實現原始創新,占34.2%;有25家企業實現集成創新,占32.9%。企業從外部對引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再繼續產品創新的比重為最高,說明了黃山市旅游企業重視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創新,以快速提升企業的內在實力,提高競爭力。
(2)利克特5級量表分析。而對旅游產業中六大要素企業的調研采用的方式是:抽樣調研和重點調研相結合的方式:調查的結果按照利克特5級量表劃分,具體的得分狀況和特征值狀況如下表。
從以上的數據上看,黃山市企業整體狀況是參與創新的企業比例很大,而且創新轉化為實用的能力較強,能夠快速的提升企業的能力。
從企業創新方面,可以看出黃山旅游企業的創新在創新的時間和空間上呈現密集型發展,即呈現出較快的創新頻度和較多的致力于創新的企業比例。
三、結論
根據普遍使用的產業集群的界定方法:判定黃山市旅游產業已經形成了產業集群;首先黃山市旅游產業的區位商值為62.70>1.12(大于1.12表明高水平的專業化),旅游業產值專業化指數為14.08>(專業化系數大于1,則表明旅游產業在該國家或地區的產業規模較大,產業地位高,有形成集群的產業基礎。),遠遠大于測量旅游集聚區的旅游專業化程度。根據黃山市旅游產業的供應鏈合作競爭統計分析:根據產業鏈中各產業的產值和就業人口可以發現其專業化分工程度較完善,,關聯分析得出黃山市旅游產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關聯系數均大于0.6(結構效應),其產業關聯方面符合集聚的產業鏈要求,通過調查問卷及分析結果發現該區域形成了合作性競爭以及共享的行為規范。最后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獲得旅游業整體的創新和企業創新情況:具備基本的創新能力(分為5個類型:很好,好,中等,差,很差)。通過以上的基本數據可以得出黃山旅游產業形成產業集群。
參考文獻:
[1]黃山統計年鑒[M].2008-2010.
[2]郎咸平.產業鏈陰謀: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M].東方出版社,2008.
[3]Salvador Barrios,Eric Strobil,Industry Mobility and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Economics Lethe[J],2004,p82.
[4]馮衛紅.旅游產業集群判定和識別初步探討[J].經濟問題,2008,(4).
[5]石建中,邢萍.我國旅游產業集群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6(2).
[6]宋國權.黃山政府工作報告[EB/OL].黃山政府網,2010(2).
[7]林南枝.旅游經濟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
[8]劉婷.基于SWOT分析的黃山市旅游業發展對策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