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摘要:隨著新課標下的教學要求,在聲樂教學中對學生心理的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聲樂課堂上對學生的心理調控主要是指通過教師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感能力等一系列方面的能力進行提升,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正確理解并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動。筆者通過對音樂學院學生心理活動的研究,對學生如何在學習中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增強其學習信心,為創造出更具價值的音樂作品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聲樂教學 心理活動 調控措施
聲樂是一門藝術,在其表演過程中通過表演者的歌聲使得聽者產生共鳴,調整了聽者的心理狀態并且升華了他們的感情。在聲樂表演的過程中,表演者所扮演的是聽者心理活動的操控者,所以在對聲樂表演的學生進行培養時,培養其心理調控方面的能力是一門分重要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心理活動的教學十分復雜,因為人的思維模式是教學中最不好把控的一個環節,但是又十分重要,對學生心理活動及時控制,使得學生正確處理自己的學習狀態,關系到整個聲樂教學工作的成敗。
一、培養學生唱歌的自信心
在學生的聲樂課堂上教師應該采取一定措施建立學生唱歌時的自信心,只有讓學生敢唱歌,他們才會愛上聲樂,在今后的學習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對于教師培養學生的唱歌自信,可以按照以下幾點方法:首先,教師應該意識到每個人的嗓音都是完整的,音樂學院學生的嗓音更是特別突出,但是學生的嗓音特點確實不同的,而造成嗓音不同最大的因素則是學生們后天的生活環境,例如對于在鄉村生長的學生,他們的嗓音是粗獷、豪放的,而城鎮學生們的嗓音則是纏綿纖細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善于發現學生嗓音的不同,針對學生嗓音的不同進行單個輔導,培養出適合他們嗓音的唱法。其次,由于學生在進入音樂學院學習之前已經有了一定方面的音樂基礎,但是他們的演唱方法不一定正確,這時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多聽學生們唱歌,及時發現學生們在唱歌時不好的習慣,對于歌唱的方法特別不正確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幫助他們改正,防止由于他們的錯誤方法而影響了其在今后音樂道路上的發展。最后,在正式進入音樂學院學習之前,學生們對唱歌已經有了自己的技巧,但是在進入音樂學院學習之后,教師講授的發聲方法可能會與部分學生原有的發聲方法不相符,如果一味按照教師教授的發聲方法會使得這部分學生發聲困難,他們懷疑自己的歌唱能力,甚至對唱歌產生膽怯、厭惡的心理。教師要通過與學生們的溝通并及時發現這種現象,幫助他們建立自己的歌唱方法,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增加他們對自己唱歌信心。
二、正確的教學引導方法
在學生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但是在這其中有幾點需要教師注意:第一,在現階段的聲樂學習中,有不少同學對聲樂有著錯誤的理解,一些同學認為在唱歌中只要唱高音就顯得自己有能力,這其實是一種完全錯誤的理解,在唱歌中,由于他們過多關注了演唱聲調的頻率,而忽略了演唱中的演奏技巧,對提高自己的音樂素質極為不利。因此,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演技巧,通過這些演唱技巧表現出歌曲的內涵,這才是聲樂表演的最終目的。第二,在對音樂學院的學生進行調查中我們發現,一些學生在選擇演唱風格時猶豫不決,有時候甚至會選擇原本不適合自己的演唱風格。例如由于受現在外界環境的影響,更多的學生愿意選擇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而忽略了高雅的民族風格的歌曲,這樣就會出現學生所演唱出的歌曲特別通俗,毫無自己的創意。因此,學生選擇演唱方法之前,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演唱水平加以考察,科學理性的分析學生選擇各個唱法的利弊,為學生的選擇做出最合理的衡量。第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教師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會在講課結束后做出小部分歌曲的范唱,但是學生卻不能很好地理解與掌握要領,主要原因要歸咎于教師范唱時缺少與同學們的溝通,教師的演唱功底必然要遠遠高出學生,在范唱時無論對自己聲音的掌控能力還是吐字的飽滿度都是學生無法比擬的,學生必然十分難以理解。因此,教師應該掌握學生的實際水平,在示范時盡量選擇貼切學生們生活的歌曲,這樣學生們就會更容易理解和模仿,學習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
三、提高學生聲樂的創新意識
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必然會對學生的演唱技巧等加以指導,但是教師如果一味按照死板的規定指導學生們學習,雖然學生們的演唱技巧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學生們在聲樂道路中的創新能力必然會被扼殺在搖籃之中,甚至一些學生由于害怕教師批評,在和教師對音樂的歌唱技巧有不同意見時不敢及時向教師提出,這些因素都極大程度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為了增加學生聲樂的創造性,教師應該按照下列方法進行教學:第一,每當對一首歌曲或者是一種唱法進行教學講解后,教師應該讓學生獨立的練習,而不要因為害怕學生出錯,就對學生的演唱全程控制。在學生獨立演唱的過程中,學生們不但會更好地消化理解教師的授課內容,而且還會舉一反三,總結出在唱歌時的小技巧。第二,在對學生進行某段歌曲檢查時,當學生的發音或者演唱技巧與自己所教授的方法不一致時,教師不應該一味讓學生改正,而應該根據學生演唱的實際情況讓同學及其他教師進行最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不但能夠對演唱方法及發音技巧欠缺的同學起到警示的作用,還能夠鼓勵一些學生與眾不同的演唱方法,增加他們聲樂創新的熱情。第三,對于演唱歌曲水平確實不高的學生,教師不應該一味指責批評,而應該盡量從他們演唱中找出優點,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信心,使得他們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歌唱方式。
總之,心理情緒在學生聲樂學習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處處為學生們著想,及時了解學生們當前階段的心理狀態。在教學中要對學生們的嗓音等問題加以引導,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演唱方法,在教學方法上應該采取學生演唱為主教學為輔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們在獨立演唱的過程中發現適合自己的演唱技巧,為今后的聲樂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晉瑋,李晉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北京:華樂出版社,2003.
[2]俞子正,田曉寶,張曉鐘.聲樂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潘春榮.中等藝術學校聲樂教學改革思考[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