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月娥
摘 要:本著解決華龍區企業勞動用工狀況,針對性的對企業提高勞動用工優質服務,作者從企業員工數量、缺工情況、缺工原因、企業招工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分析,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華龍區;企業;勞動用工;調查分析
為幫助企業應對“用工難”問題,有針對性的為企業提供勞動用工優質服務,華龍區人社局教培中心多次深入我區具有代表性的用工企業進行了調研,特別在元旦、春節兩大節日之際,為迎接新的求職、用工高潮的到來,按省、市、區的布置,又選擇40余家代表性的各類企業,又一次深入到企業進行全面細致的調研。調查實際回收有效答卷40份,在數據審核匯總、分析評估的基礎上,形成企業用工問卷調查情況分析:
1 調查企業基本情況
40個企業單位現有從業人員6536人,單位平均用工規模為128.4人;按從業人員規模分,100人以下單位17個,占42.5%;200—300人的單位9個,占22.5%; 300人以上的單位14個,占35.0%;從用工來源看,使用的農村勞動力達3286人,占全部從業人員的50.2%。在全部的從業人員中使用勞務工為912人,占全部從業人員的14%。按行業分類,40個調查單位中,服務行業31個,占全部調查單位的77.5%;建筑業企業5個,占12.5%;批發業零售企業4個,占10.0%。
2 當前企業用工狀況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越來越全球化,處于經濟體系的每一個環節發展狀況的異變,都會對其他環節引起連鎖反應,特別是美國和歐盟經濟危機的爆發更是不容忽視。從調查情況來看,我區企業有很大的用工需求,與此同時,用工需求和招工難的矛盾也十分突出。
2.1 大部分企業近期處于缺工狀態
40份調查答卷中,存在缺工現象的有27家,占全部調查企業的67.5%;其中一直處于缺工狀態的單位有8個,占缺工企業的29.6%,企業缺工主要為短期缺工或臨時性缺工,反映短期、臨時性缺工的企業19家,占全部缺工單位的70.4%。
2.2 企業用工缺口比例較大
一是與企業自身工作環境有關。比如化工廠,長年累月的處于潮濕、有毒操作之中,有的還常常冠以加班加點連軸轉的方式。工資雖然開的不低,但是許多的員工因此吃不消,干不長時間就退出了,致使他們的用工進入“招一批走一批,走一批又招一批”的惡性循環,形成用工招工流水線;還有一些企業不能按照要求為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和辦理各項勞動保險,存在違反勞動合同和社會保險等法律、法規的現象。二是外部環境所致。當前同類企業不斷增多,同時受世界經濟危機及原材料漲價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行業利潤越來越低,一些企業想方設法提高自身技術含量,力求降低生產成本,從而加劇了人才競爭現象。40家調查企業,今年共計劃招收員工9325人,占現有員工的20.7%,其中正常補充(因退休、解聘、離職等原因需補充的人員)1091人,因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招工5055人,占全部計劃招工人數的54.2%,是企業招工的主要原因。
2.3 高素質員工稀缺
企業對新招員工的職業技能和文化程度均有明確要求,在對企業調查中,企業招工崗位中近1/3都要求具備一定的職業資格。其中,要求具備初級工水平的崗位占25%,要求達到中級工及以上水平的占7%。對職業資格暫無要求的占68%。企業招工要求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要求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5%,暫無要求的占26%。在27家有員工缺口的企業中,有23家用工單位表現出對技術工人、管理人員、熟練操作工的需求,占缺工企業的比例高達85.2%。企業近期計劃招收的9325名員工中,對學歷有要求的1985名,占全部招收員工的21.3%。
2.4 招工難現象較為普遍
企業招工難是這次調查的重點內容,從調查情況來看,大部分企業存在企業招工難的問題。調查數據顯示,40家企業中有26家企業認為存在“招工難”,比例達65.0%,其中認為企業招工非常難的有4家。
2.5 多數企業預計人工成本上升,務工人員預期平均工資漲幅高于企業預計工資漲幅
對企業調查中,有72%的企業預計2013年人工成本比上年會有所上升,與上年同期調查相比,預計人工成本上升的企業增加了32個百分點,企業預計員工工資平均上升幅度為9%。對務工人員調查中,打算繼續外出務工的人員預期2013年平均工資收入比2011年實際工資收入增長幅度超過14%。由此看出,對平均工資增長幅度的預期,務工人員比企業高出5個百分點。
3 企業用工矛盾成因分析
調查企業用工現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企業存在用工缺口,大部分被調查企業有較大規模的招工計劃;另一方面企業招工難現象較為普遍。究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隨著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目前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臨近結束,與勞動強度不成正比的工資,臟、亂、差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高昂的外出生活成本,是導致企業用工矛盾的直接原因。根據調查情況分析,我們認為經濟發展是企業用工的根本動力;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企業招工難現象的普遍存在,積極培育就業市場,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就業指導作用,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招工難的現狀。
3.1 技術工人短缺問題亟待解決
從調查情況來看,企業對熟練操作工和技術工人有很大的需求,隨著企業技術升級,企業對高素質產業工人的需求還將擴大,技術工人對企業發展的制約將會日漸凸顯。
3.2 企業招工難原因
在回答招工難的具體原因時,企業認為,招工難集中體現以下幾個方面:員工工資待遇條件要求高,缺少技術人員和熟練操作工,專業知識不符合崗位要求等,很多企業同時受上述條件的綜合制約。在調查中,比較集中的原因體現在求職員對工資待遇的要求、技術要求兩方面。在反映招工難的26家企業中,有18家認為用工供求雙方對工資待遇存在矛盾,占比高達69.2%;對崗位的技術要求、能力要求的矛盾也日漸突出,有15家企業認為招工的難度在于難以招收到接受過專業培訓的熟練操作工,比例達到57.7%。
4 加強和推進企業用工保障措施
一是搭建勞動力資源供需平臺。發揮市場配置的主渠道作用,在廣泛開展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的基礎上,根據不同時期的用人需求特點和集中求職需要,適時舉辦各類專場招聘會,在城區適宜區域建設規范管理、功能完備的人力資源市場,搭建用人單位、雇主與求職人員就業的平臺,提高就業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企業用工需求,促進高校畢業生、外來務工人員、農村勞動力及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將繼續開展如春季現場招聘周、“春風行動”市、區聯動大型人力資源推介會、農民工就業服務招聘周活動等等。
二是進一步完善用工與求職信息渠道。為了更加匹配求職者和企業用工的信息,更加方便查詢求職者和企業用工的信息和及時更新企業的用工需求。逐步加華龍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用工與求職信息發布力度,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及時準確的信息,形成內外結合、相互補充、全方位、立體化的信息化就業網絡,提高企業用工信息和就業信息發布的質量和覆蓋面。
三是加強引進外來勞動力的力度。根據企業缺工的具體情況,積極聯系與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徐州技師學院、濮陽市職業教育學院等院校的合作,采用與企業合作等形式,引進具備一定專業基礎的大中專畢業生,為企業解決用人缺口和高校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四是建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勞動力資源服務機制。定期了解我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設情況,將其作為勞動力資源服務工作重點。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人才與勞務需求狀況,進行摸底調查、動態走訪等。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務進企業,對企業提出的急需解決的問題,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一事一議,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通過各種有效形式,實現勞動力資源全天候服務和人才引進常態化。
五是與企業建立聯系機制,幫助企業穩定老職工、吸引新職工
認真落實各項政策。一是進一步落實省、市、區工資指導線,引導企業與職工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使在區內企業務工人員工資盡可能不低于外出務工人員工資收入水平,同時為企業免費提供技能提升培訓,使企業增強自身吸引力,為其穩定員工隊伍營造良好的氛圍。二是采取多種形式深入企業宣傳《社會保險法》、《就業促進法》、《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增強各企業負責人和管理人員法律意識。將和工商、地稅、公安等有關部門實施聯合執法大檢查,力爭全區各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5%以上,同時進一步加大養老保險征繳力度,不斷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對不簽合同、不繳保險的企業和單位,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將采取嚴厲的處罰措施,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穩定現有職工隊伍。三是繼續擴大小額擔保貸款和社會保險補貼范圍,爭取城鄉一體的優惠政策。
2、努力改善工作環境。針對我區部分企業缺乏安全措施,工作環境差等情況,區人社部門配合區有關部門采取切實措施,督促企業改善一線職工工作、生活、福利待遇等環境,使職工安心務工,扎根企業,減少現有職工流失。
5 應對建議
解決企業用工難、招工難問題,要從多方入手,企業是根本,政府職能部門是橋梁,求職人員是基礎。加快企業發展,提升區域經濟的競爭優勢,提高地區企業對人才的吸引力,是解決企業招工難的根本。政府職能部門是企業和求職人員的橋梁,提升政府職能部門的服務能力,提供良好供求平臺,是解決就業、用工的可靠保證。
5.1 企業自我提升是解決招工難的根本
調查結果表明,企業招工難的現象和企業關系密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求職人員在關注工資待遇的同時,對企業前景的看好,對企業文化品質的注重越來越突出。一是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員工工資待遇,是吸引求職人員的根本;二是提高員工勞動保障水平,解決員工的后顧之憂,提升企業對人才競爭力;三是提升企業的文化品味,滿足員工精神追求,對企業文化的認同。
5.2 搭建平臺,政策引導,拓寬用工供求雙方的溝通渠道
從調查情況來看,部分企業反映目前招工渠道不暢。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效能,加強政策引導,暢通渠道,搭建良好的供求雙方交流平臺。部分城市政府就業管理部門積極和勞務輸出大省的政府溝通交流,組織務工人員來本地就業,集中解決特定時期招工難問題,值得借鑒。再者,加強對職業中介機構的管理,以積極的政策扶持、引導,充分發揮職業中介機構對供求雙方的雙向作用,事半功倍。
5.3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有效促進就業
從調查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缺工人員大部分是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的工種,一些專業性不強的工種,也缺少相應的熟練工。員工缺乏專業技術,到企業不能很快上手的問題普遍存在。求職人員要提高培訓意識,不斷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業務技能,既能促進就業,同時也解決了企業招工難的問題。
5.4 構筑良好政策環境
政府要發揮公共管理職能,構筑優質用工環境。一是落實平等待遇。建議政府出臺有關政策,按常住地原則將務工人員納入城市管理和服務的范圍,在戶籍政策、子女就學、社會保障等方面給予平等的市民待遇。同時對企業的薪酬要有所監管,重點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實行動態監控。另外還要對勞動力培訓等活動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二要建立企業用工信息平臺。建立由鎮街經發辦逐級、定時向上級部門匯報企業空崗情況的制度。做到對企業用工狀況了解清、掌握全、匯報快。并充分利用經發和勞動等相關部門就業服務平臺,開展就業服務。三要開展維權行動,積極協調勞動監察、工商、稅務等相關部門,聯合執法,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各項權益。特別是凡有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例,出現一例,清查一例,決不讓農民工吃虧,確保拖欠農民工工資現象零狀態。四要強化勞務合作。在外省市設立勞務駐點,加大引進外省市勞動力的工作力度,切實緩解企業用工緊張局面。要與當地有關部門、技工學校深化勞務合作關系,摸清技校畢業生的畢業時間、專業、人數,組織企業參加技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開展校企長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