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華
摘 要:循環經濟的實施,促進了現代財務理論的深刻變化。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而言,現代財務理論需要充實新的理論內容,展開新的研究視角,進行新的理論創新。鑒于此,主要闡述了研究環境資本與循環經濟下可持續發展財務的意義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傳統財務學困境的基本問題,探討了以環境資本理念推動循環經濟下現代財務學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
關鍵詞:環境資本;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財務
隨著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深入,循環經濟的實施,促進了現代財務理論的深刻變化。此前的財務理論體系盡管已在傳統理論范圍內達到了相當高度,但面對可持續發展潮流就顯得理論上準備不足和實踐上應接不暇。究其原因,就是基于公司治理為核心的財務理論是從公司運行的自身出發來構建的,缺乏對環境的應對和應用是它的一個重大缺陷。以往的研究多是將環境責任納入到企業社會責任中,而不是將環境作為一種獨立資本來研究企業和財務發展。從可持續發展角度而言,現代財務理論需要充實新的理論內容,展開新的研究視角,進行新的理論創新。
一、研究環境資本與循環經濟下可持續發展財務的意義
從發展趨勢來看,將環境經濟學、財務學等學科進行交叉融合研究,通過公司治理和委托代理路徑將環境資本融入可持續發展財務研究,其意義重大。
1.將環境上升為企業必須面對的資本問題。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環境問題,環境資本的出現改變了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模式及方向。企業對物資資本和人力資本的雙重路徑依賴已無法解釋和應對新經濟的發展,這就需要通過第三重路徑依賴:用環境資本來解釋企業生存發展和財務活動。
2.將環境資本嵌入企業活動中是一種新型的委托代理關系。環境資本的提出改變了公司治理的基本邏輯和委托代理關系的范圍內容,奠定了現代財務研究的基礎和學科發展境界。
3.環境資本的嵌入擴大了財務主體、對象和要素的研究,拓展了公司治理的責任范圍,改變了財務決策的內容和方式,影響了財務報告的內容和范圍一擴展了財務分析的對象和方法。這一系列變化都涉及學科定位、理論創新。
4.環境資本的嵌入將現代財務理論推進到一個更新的研究階段,不僅影響財務理論發展,還將對會計學、企業管理理論的研究和應用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在環境會計和環境管理會計已經取得相當理論研究成果的情況下,運用其成果和豐富理論內容,創新以環境財務理論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財務。
二、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傳統財務學困境的基本問題:環境資本缺失
隨著可持續發展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問題受到廣泛關注,人們對于經濟、企業活動服從于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對于生態環境在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認識在不斷深入,要求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協調發展,企業應當成為與社會和諧、人類相融、人環相安、持續發展的經濟組織。企業的生存發展更多地依賴環境的保護和改善、自然資源的循環利用。現代財務學的發展也不可避免地要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相適應,其本身也成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容,二者密不可分?,F代財務學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相互關系是多方面的,但都與環境問題緊密相連。
把環境因素納入到財務體系,創新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的財務模式,從企業層面探討解決可持續發展所必須應對的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效率、節能減排等問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與人類生產活動一樣,環境也存在著再生產問題。但環境再生產周期要遠遠滯遲于經濟再生產周期。這存在兩種情形:一是由環境破壞導致環境再生產規律紊亂,最終結果是人類生產和經濟的被破壞;二是把經濟活動控制在環境再生產的范圍之內或同步,這又有兩種情況,或是通過對環境的補償來達到盡量與經濟再生產活動一致,或是完全把經濟活動控制在環境再生產的節奏或范圍之內。不論是何種情況,環境問題都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展的關鍵因素。
環境再生產問題的提出,凸顯了現代財務學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三大問題:一是現代財務學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二是現代財務學與學科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三是現代財務學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環境因素成為影響和推動現代財務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外部因素,又是企業財務行為的決定因素之一,亦是財務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所以,基于環境視角研究現代財務學的可持續發展就是現代財務學的新起點和新領域。
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針對企業制定的環境保護法規和環境標準日益增多、環境管制的日益加強、社會公眾環境保護意識的日益高漲,都使得企業必須以“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為導向,對發展戰略進行調整。將環境從影響因素提升至資本層面,才能形成理論上的研究高度、實踐中的行為約束和運行中的原則指導?!碍h境資本”的缺失是傳統財務學研究與發展的困境,也是現代財務學發展的破解之題。必須按照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擴展現代財務學的研究內容和領域。
三、以環境資本理念推動循環經濟下現代財務學的可持續發展
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基礎,把環境資本納入現代財務學,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財務學,其關鍵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推進環境資本的確立,把現代財務學圍繞環境資本進行創新和構建,使企業財務行為具有可持續發展理論基礎和動力源。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形成了資源生態環境對企業生存發展的硬約束,這種約束在很大程度上通過政府規制來實現,這決定了環境資本在企業生存發展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環境資本作為一種資本形式和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依賴路徑,支配和決定著企業必須服從環境約束,支配和決定著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把環境約束作為一種行為規則。環境資本既是現代企業的重路徑依賴,又是社會、公眾和政府對于企業基于環境的經營管制權力的來源,更是企業在現代經濟下循環經濟獲得超級權益的根源。
環境負外部性約束企業通過主動構建環境資本來達到減少環境損失的責任和支付,表現為通過環境所有權和環境使用權的實現,在環境改善和優先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環境效率和企業責任,獲得環境利益和超級權益。環境資本既是環境效率的實現路徑,也是環境責任的載體,更是企業獲得超級利益的一種渠道。這還解釋了企業與環境資本的關系:對那些對環境不依賴或依賴較弱的企業,就不存在獲取與環境相關的利益;而隨著企業對環境依賴強度的增加,環境資本的作用相應增加,企業獲得環境利益的機會也相應增加,企業承擔的環境責任也相應增加。
2.推進環境權的落實,是現代財務學可持續發展的現實基礎,也是現代財務學可持續發展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由于環境權所賦予的核心內容,擁有環境權就在很大程度上擁有資源、環境的利用權利。從財務學角度看,環境權作為一項特殊的公權資產,體現在企業權益中,是一種超級權益,這種超級權益造成了企業所有者權益與資產負債關系發生改變,同時在企業盈余分配中形成新的格局。 ? 、
環境權作為環境資本的實現方式,代表著企業獲得了相應的機會和能力,這都是在滿足環境約束和環境規制下實現的。
3.推進環境成本內化的過程,是現代財務學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作,也是環境資本作為現代財務學可持續發展理論支撐的必然結果。環境外部成本內化是現代財務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新問題。
4.推進企業經營目標的轉變,是現代財務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認識和關鍵環節。傳統財務學是從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角度來認識企業的經營發展目標,傳統財務學下的企業經營發展目標就主要是一般經濟人和公民經濟人下的目標模式。一般經濟人強調物質資本依賴下的企業,利潤最大化成為企業的初始目標。但企業不僅是“一般經濟人”、“公民經濟人”,還是“環境經濟人”。這些使企業不得不重構企業目標。企業的存在價值首先在于滿足社會需求,同時以獲得利潤作為回報。環境資本效率慨念也就應貫穿于企業財務的各項決策中。
5.推進并注重企業環境投資績效,是現代財務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決策和基本手段。環境資本化是企業對環境投資形成的環境投資績效。
對環境投資績效研究的主要是投資和支出兩個方面。從直接投資而言,企業的環境投資既是會計意義上的支出,又是資本意義上的積累。企業對環境的持續投資支出不僅是企業競爭力的提升,也應視作是環境資本的構建,這種“額外成本”因“資本性支出”而形成“索取權”。從間接投資而言,環境生態補償原則。其實質是,環境投資受益者和付費者隨著其投資和付費的制度化和經?;?,這種環境投資就成為其獲得環境利益的基本途徑和形式。環境支出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政府的投資,是政府為經濟創造發展條件的一種付出。更重要的是推進環境的資本化過程,并成為環境資本的最大擁有者。
環境資本的提出對現代財務學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基于環境資本的現代財務學可持續發展,不僅需要從理論上進行深入研究,更需要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制度來推進。經濟再生產、環境再生產,使得現代財務學發展有了新的視野、新的嵌入角度和新的創新基礎。有別于傳統財務學的理論架構和發展模式,現代財務學在環境資本推動下正開創和呈現新的戰略思維。
結語
環境資本的提出使企業生存發展路徑由此前的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雙重路徑依賴轉化為三重路徑依賴。在這個過程中環境資本通過公司治理及委托代理的實施和作用,在資本結構、投融資、資金運營、利益分配、財務報告、財務決策和發展戰略等各個環節中體現出來,形成新的財務運行態勢。
參考文獻:
[1] ?秦瑛歆.基于價值鏈理論的環境管理會計的研究與創新[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5).
[2] ?陳璇,淳偉德.環境績效、環境信息披露與經濟績效相關性研究綜述[J].軟科學,2010,(10).
[3] ?施平.面向可持續發展的財務學:困境與出路[J].會計研究,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