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慶位于黃金水道上游,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文章通過分析最近的一些數據來研究鐵路、水路、公路、航空、軌道交通的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從而探討重慶未來的發展趨勢。將重慶打造成西南地區的綜合交通樞紐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關鍵詞:重慶;交通;現狀;問題
1.引言
重慶位于長江黃金水道上游,承接著整個西部地區的水路貨物運輸,而且黃金水道與國際鐵路大通道、航空通道有著更加緊密的銜接,能夠使貨物的運輸更快捷、更高效。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知道意見》,與此同時為了更好的發揮重慶段黃金水道的作用,重慶市交通委員會也提出了加快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著重完善重慶沿江重要港口集疏運通道,促進鐵公水聯運發展,打造重慶水鐵路空一體化綜合交通網絡的建議,所以建設重慶為西部交通樞紐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2.重慶市綜合交通體系現狀
重慶是位于黃金水道上游集鐵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五種運輸方式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2.1鐵路
據統計,2013年底重慶擁有鐵路營運里程約為1680.1km,占全國鐵路營運里程的1.63%。市域鐵路主要分布在西部,主要有成渝線、渝黔線、襄渝線、渝懷鐵路、渝遂鐵路等[1]。目前成都、蘭州、西安、鄭州、北京、武漢、上海、長沙、廣州、貴陽、昆明等地區均有鐵路通往重慶,而且未來規劃開通與蘭州、西安、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昆明等地的高鐵線路,使鐵路運輸更加快捷。重慶現在擁有菜園壩、重慶北站、西永團結村三個大型火車站,而團結村站又是“渝新歐”國際大通道的始發站,它緊密的連接著重慶乃至整個中國與歐亞地區的貿易關系。目前渝新歐已經全線開通,這為開拓歐洲及海外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2公路
重慶有著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連接周邊的17條跨省公路。兩條環城高速公路已全面開通,快捷的公路網絡已經將“三基地四港區”完美的銜接起來,外環高速將航空物流基地、果園港區、東港港區、公路物流基地、黃謙港區、西部物流園串聯了起來,寸灘港區與內環高速相連,航空物流基地靠近渝鄰高速,果園港區與東港港區則靠近渝宜高速,渝湘高速則與公路物流基地相連,黃謙港區臨近渝滬高速。據統計,2013年底公路通車總里程為122846km(其中高速公路2312km、一級公路618km、二級公路7669km、等外公路32488km),公路橋梁數量為10153座,貨運總量80695萬噸,客運總量165445萬人。2013年底重慶擁有公共汽車12088輛,天然氣燃料車9557輛,出租車20431輛,公路營運載貨汽車257327輛,客運量為242031萬人。
2.3水路
重慶是位于黃金水道上游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我國西南地區實現水路轉換的最大交通樞紐,境內有長江、嘉陵江、烏江等通航河流,擁有內河航道里程4331Km,占長江經濟帶內河航道里程的5.25%。重慶瀕臨長江、嘉陵江,在3000余公里的航道上分布著上百個港點,共有15個港區的吞吐能力在50萬噸以上,其中在長江干線上有12個。據統計,2013年重慶港口的貨物吞吐量為13676萬噸,進港貨物量為8618.55萬噸,出港貨物量為5057.34萬噸,客運總量為1230萬人,碼頭岸線長16905米,生產所用的有14405米,泊位數為195個,生產用的有154個,與重慶正班通航的城市個數為130個,其中國際地區有34個。2010年建成了以嘉陵江、長江、烏江“一干兩支”高級航道為核心,主城、萬州、涪陵“三樞紐”港區為中心,全市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1.25億噸,基本上把重慶建成了長江上游的航運中心。
2.4航空
江北國際機場是重慶目前開通的最大民用機場,位于主城東北方向21公里的兩江新區,是西南地區最大的航空樞紐之一。2010年底江北機場三期擴建項目竣工啟用,這使機場邁入了兩座航空樓、兩條跑道同事運營的“雙跑道時代”。2011年開啟四期擴建,修建東航站區及第三跑道,工程總投資261億,同年年底軌道三號線也開通至江北機場,使得去機場更加快捷。工程預計2015年建成,建成后將有170個機位,機場年飛機起降量將達到26萬架次、年旅客吞吐量達3000萬人、年貨郵吞吐量達45萬噸。機場外有停車位992個,出租車位266個,室內停車位135個,每天進出航班車50余班,運送旅客600余人,實現了“空地”零換乘。目前有44個航空公司入駐,與重慶通航的國內外城市有140余個,上百條航線,覆蓋了全國各地區(含港、澳、臺),開辟了通往韓國大邱、襄陽,馬來西亞吉隆坡,美國舊金山的國際航線。據統計,2014年江北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2926萬人次,增長15.8%,旅客吞吐量首次超越西安機場,在全國十大機場中位于第八,而增速位于十大機場之首。
3.存在的問題
重慶主城區交通現在存在兩大問題:一是車和路的矛盾,二是人和路的矛盾。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與路網發展較慢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區路彎、坡陡、道路窄,交通誘導系統還不完善[2],換乘銜接不夠緊密。常規公交運輸能力低且耗時過多,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選著軌道交通,導致部分公交入座率降低,資源遭到閑置。
影響重慶段長江黃金水道的主要因素有三個[3],一是長江干線航道的通航標準需要進一步提高,二是三峽船閘的通過能力已經趨于飽和,三是長江上一些早期建成的橋梁對通航能力有較大的影響。現在黃金水道的潛能還未充分發揮,不僅航道能力不足,而且港口的集約化水平不高,還缺乏大型深水港區。
4.結論
重慶現在正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雖然鐵路、水路、航空、公路、軌道都存在一些問題,但是并不能阻擋它快速發展的趨勢。重慶必須建立布局合理、運行順暢、安全環保且高效的交通運輸體系,從而實現重慶和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任其亮.重慶市綜合交通體系現狀及問題分析[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6.
[2] 劉幼昕,鄒曉波.基于”暢通重慶“的常規公交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2.
[3] 鄔金輝,長江三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研究[J],鐵道運輸與經濟,2014,(07).
作者簡介:雷莉娟(1990—),女,漢,重慶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主要研究供應鏈與物流管理,電話:15823197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