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瑛
【摘要】基礎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互動性音樂教學是旨在從“互動”中實行對“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的學習,是通過改革教法與學法的全過程。
【關鍵詞】小學音樂;互動性教學;情感
一、問題的提出
(一)互動性教學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求
傳統教學模式多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導,這種學習方式阻礙了學生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和學習創造性,違背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互動教學倡導把抽象難懂的樂理知識以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變成淺顯易懂、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內容,激發學生對學習活動的思考與體驗,肯定學生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認識和感悟音樂的能力。
(二)互動性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
過去,音樂教學壓抑了學生音樂學習中情感及審美的差異,其個體主動性、積極性難以發揮,很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互動性的音樂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通過音樂實踐從整體上去感悟音樂所塑造的形象和意境,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促進學生情感的發展。
(三)互動性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課堂教學
在過去音樂教學中,學生感到沒有能夠激起他們興趣的興奮點,因此覺得困乏。互動性教學強調課堂教學的動態化,讓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教學活動中,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音樂學習。
二、互動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參與
互動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指各種因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互為因果的作用和關系。
例1:教師備課更多地考慮如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來學會有關知識和技能,而且任何方法的運用要取得很好的效果,都必須將這種方法轉化為學習者的一種習慣和技能。
教法:在《小烏鴉愛媽媽》一課中,教師可以扮演烏鴉媽媽,讓學生來扮演小烏鴉,通過簡單的表演,把“烏鴉反哺”的故事表演出來。
分析:一節課下來,學生所感知的不只是膚淺的聲音與圖象,更是通過表演更好的理解了歌曲的真正含義,了解了父母養育自己的不易,從而達到情感教學目的。新的課程改革要求的教學目標中,要求每一個學生有興趣和大家一起唱歌、游戲,體驗表演的樂趣,教師這樣設計趣味活動,可以很好的與學生交往溝通,在歡樂的表演中,滲透音樂和德育教育。
(二)積極互動享受愉悅
隨著時代、社會、科技的發展,教育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的師生觀:關注課堂師生的平等、民主、對話、強調教師在課堂中的組織、引導、協調作用。新的人才觀:關注“以人為本,而非傳統的“以知識的傳授和接受為本”。新的學習觀:注重學生學習成為一種自我發展的需要,學會學習,為終身發展的需要服務。這些觀念的轉變,我們直接能感受到的是課堂上的變化: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全方位發動學生積極投入到對問題的探討中;引入激勵機制,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交換思想,小組合作,主動作出判斷和行動。在音樂課堂上享受著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帶來的愉悅。
(三)自主創作升華情感
自主創作可以分為節奏創作、旋律創作和即興創作等,通過多種形式,對音樂進行二次創作,升華情感。
例4:開展小組合作形式的互動關系,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認識學生的優勢與劣勢,尋找教學的“突破口”,進行互幫互助的自主創作教學。
教法:
①在節奏教學中,如在教學一年級“音的長短”一課時,在學生掌握基礎節奏后,和學生玩節奏補充游戲,然后對創作完整的節奏進行練習。在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培養學生初步的音樂創造能力。
②在教唱比較長的歌曲教學中,開始就完整的試唱全曲會比較難,教師可以采用歌詞接龍的形式,分男女生或小組分句演唱歌曲,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學唱難度。然后根據地方特色改編歌詞,讓孩子能更快掌握歌曲。
③利用場景表演互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
分析:作為音樂教師要從實際出發,開展多側面、多層次的教學引導,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個性學習的需要。
(四)大膽表達抒發情感
通過合作學習,能力動機有效激發,給足互動音樂的時間、空間。學生在音樂課堂過程中,成了一次次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意志也持續增強。
例5:教師根據課堂實際,大膽打破原定的教學方案,讓學生針對某些問題展開熱烈的討論。
教法:《甜甜的秘密》一課中,在課堂最后讓學生來一次愛老師大討論,將歌曲情感內容推向高潮。
分析:老師上課往往最怕亂,總以為一亂就沒法教學了,事實上,“亂”的時候往往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的時候。當學生對某個問題持不同觀點激烈爭論而引起“亂”時,教師不妨讓它亂下去,最好的辦法就是退出教師角色,把主體讓給學生,讓學生暢所欲言。作為教師,只要把自己與學生真正平等起來,自己僅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平等的對話者,學生就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三、結論與探討
互動性學習方式是豐富多彩的,各種互動學習方法既是獨立的又是互相聯系的。學習的主體本身就是一個利用聽覺、視覺、觸覺和大腦進行學習的復合體和共同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以教材內容和學生需求出發,有所側重,既保證互動學習的實效性又保持互動學習方式的多樣性,使每一堂課都成為學生對一切美好音樂的體驗。由于研究時間不長,許多具體問題例如:室外課學生的組織,學生的紀律,對學生音樂素養的記錄,對注意力容易渙散的學生應采取如何對策等問題還需要在以后的教學中具體探討。
參考文獻
[1]趙宋光.音樂教育心理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2]顧通達.聽音樂課引出話題——對藝術教學的思考[J].音樂教育,2012(04).
[3]孫麗娟.小學音樂課上,我的“妙招”[J].新課程(小學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