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奇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整體的不斷發展進步,我國的非營利性機構的發展規模也在逐步擴大,但是由于我國非營利性組織起步較晚,因此其的發展程度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由于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的制度建設尚不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著我國非營利性機構的進一步發展,稅收優惠制度就是其中的一項。本文將結合我國非營利性機構的實際發展情況,對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所得稅優惠制度問題進行具體探討。
關鍵詞:非營利性 組織機構 稅收優惠
非營利性機構作為我國社會組織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的穩定發展對我國社會整體的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自從我國實行市場經濟以來,政府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失去了直接地控制,非營利性組織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政府更好地實現了對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其漸漸在我國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的不斷優化改革,近幾年來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的發展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其的發展程度始終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除了我國自身經濟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外,制約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發展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稅收優惠制度。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稅收優惠制度在實際的施行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全面分析。
一、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所得稅優惠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營利和非營利的界限不明
國外對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的界定是依據組織從事活動的類型、范圍以及活動收入的非營利性等來劃分的,并且對其范圍的劃分一般有法律制度對其進行嚴格地界定。但是在我國現行的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稅收優惠制度中對于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的劃分界限比較模糊,沒有對營利和非營利的劃分制定出標準的規范,導致一些實際符合免稅條件的非營利組織機構沒有納入優惠政策的范圍,部分不符合免稅條件的組織機構卻享受著稅收優惠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非營利性組織發展的積極性,不利于我國社會的長久發展。
(二)稅收優惠權利執行主體不明確
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限制,我國非營利性組織的發展制度缺乏完善,在現行的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稅收優惠制度立法的執行上,通常會出現各個部門管理的現象,且這些部門的執行權利相互受到牽制,使這項制度發揮實際作用顯得困難重重[3]。在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稅收優惠制度的實際執行過程中,由于缺乏確定的權利執行主體,導致很多非營利性組織雖然具備免稅的條件,卻享受不到實際的稅收優惠,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非營利性機構的發展。
(三)稅收優惠法律系統不完善
由于我國對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的界定比較模糊,導致我國在建立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稅收優惠制度時缺乏標準的主體依據,致使稅收優惠政策在建立的過程中漏洞百出,實際上在我國現行的法律中,《組織法》是第一部涉及到非營利性組織的法律,其只對組織結構的登記管理程序做出了規定,并沒有對非營利性組織本身的權利以及地位做出界定,在后續頒布的各項法律中,對于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稅收優惠制度的具體規定始終缺乏一定的完善度,這就使各級部門在實施這項制度時缺乏標準科學的法律依據。
二、完善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所得稅優惠制度的措施
(一)完善立法體系
我國對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稅收優惠制度制定不完善,導致政府對非營利性機構施行所得稅優惠政策時無法可依,政府在施行這項措施時由于缺乏確定的規章制度約束,其的行為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權利的擴充,曲解了優惠政策的實際效用。上述問題使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稅收優惠政度的實際作用發揮受到限制,針對這種情況,我國立法機構應該以法律形式對這項制度做出基礎性的規定,以保證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稅收優惠制度具有其本身的嚴肅性。立法機構在建立優惠政策基本法的過程當中,要嚴格按照《立法法》的規定,及時舉辦立法聽證會,并讓專家參與立法,從全面范圍內保證優惠政策基本法的科學性和完善性。
(二)整理現行法規,明確權利主體
社會的高速發展使法律的更新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增加,因此立法機構在對非營利性組織機構所得稅優惠制度制定新的法律法規時,一定要同國家財政部門以及國家稅務總局合作,對之前頒布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厘清,結合社會的實際發展情況,將不符合社會發展實際的法律條款進行及時廢除,對于法律條款中的矛盾以及漏洞要進行及時調整和修補。
由于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稅收優惠制度有著靈活多變的特點,因此立法機構在對其進行基本保障法的建立時,一定要從不同方面對制度的實效性加以保障,立法機構應該充分綜合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的實際發展情況,對地方政府以及行政機關授予一定的稅收優惠立法權,以保證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稅收優惠制度全面符合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的發展。另外,由于我國現行立法不同體系之間存在著影響,為了有效防止中央與地方以及不同部門之間出現權利競爭,避免優惠制度落不到實處,立法機構在制定基本法的時候,要明確出具體管理這一事項的某個部門,其余部門雖有行使這項法律的權利,但是其的行為只能給具體實施的部門起到協助作用。
(三)明確界定非營利組織范圍
相關機構在制定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稅收優惠制度之前,要對非營利性組織機構范圍進行明確的界定,具體的界定內容包括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的類型、成立條件、運轉流程等等[6]。之前我國政府在對非營利性組織機構進行界定時,通常會根據組織機構的背景將非營利性組織機構分成不同的層次,這種劃分方式已經明顯不符合我國社會的發展現狀,現代化劃分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的方法,應該積極體現出我國立法的包容性,將一些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以及事業單位都應該劃分到非營利性組織機構旗下,并對其的社會地位進行統一的規定,在嚴格劃分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的基礎上,立法機構可以針對不同性質的組織實行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對那些為公眾利益服務的組織實行最優惠的稅收制度。
(四)規范非營利組織自身的稅收優惠
我國現行《企業所得稅實施條例》中有明確規定,對于非營利性組織機構從事營利活動所取得的收入,免稅部分由稅務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財政決定。對非營利性組織機構實施所得稅優惠政策,主要體現在給其制定的具體優惠政策的制度上,從不同的角度對優惠制度的建立有不同的詮釋,因此,對于非營利性組織機構從事營利活動所獲取的收益,稅收主管機關要對其進行嚴格的區分,對其中符合法律規定的部分收入要免除稅收的征收。在對非營利性組織機構建立稅收優惠制度時,要嚴格貫徹公平正義的原則,在此原則的指導下盡可能對其實行合理的稅收政策,這樣才能促使我國非營利性機構的良好發展。
(五)完善非營利性組織的監管制度
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稅收優惠制度要想在促進我國社會非營利性機構的發展中發揮實質的作用,就要將這項制度在實際的運轉過程中進行積極落實,而加強監管體系的執法力度,能夠有效保障稅收優惠政策的有效實施。相關制度建設人員必須根據稅收優惠政策的實際施行情況,對這項政策建立一定的監管保障措施,目前我國社會上的非營利性組織機構數量比較龐大,其中有不少人以非營利組織為幌子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逃稅漏稅,針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要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非營利性組織機構進行嚴格的審查,如果發現有弄虛作假的情況,相關人員必須對其予以嚴厲的懲處。
綜上所述,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我國社會整體的和諧發展,因此政府要重視非營利性組織機構在我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對其建立科學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使其的運行發展有法可依。雖然我國在很多年前就對非營利性組織機構制定了相關的稅收優惠制度,但是其的實際效果一直沒能得到充分地發揮,這個問題也因此一直限制著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機構的進一步發展,因此,本文結合我國非營利性機構的實際發展情況,對我國非營利性組織所得稅優惠制度問題進行具體地探討是具有實際意義的。
參考文獻:
[1]徐瑩.非營利性組織參與生態道德教育問題探析——以中國生態道德教育促進會為例[N].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2,(5):104-106
[2]施國洪,王曉燕,岳江君等.基于SERVQUAL的非營利性組織服務質量評價模型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1,25(2):147-150
[3]馮麗.非營利性組織財務風險及預警指標體系設計[N].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12,34(5):629-632
[4]宋琳,王保真,鮑贛峰等.國外非營利性組織的運營與管理對我國非營利性醫院的啟示[J].中國衛生經濟,2005,24(9):7-10
[5]雷文艷.美國現代非營利性組織孵化器的發展現狀及啟示——以美國非營利性組織協會(NCN)為例[J].中國社會組織,2013,(11):52-54
[6]夏蕓蕓.對我國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優惠立法的反思——以防范國有資產流失為視角[D].華中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