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路 王斯貝
【摘要】我國目前失獨家庭超過百萬,而我國目前沒有關于這一特殊群體的法律制度,失獨老人的養老保障和精神安撫制度嚴重缺失,失獨老人已經成為計劃生育下的犧牲品。為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來保障失獨老人生存權,維護其養老權益。從政府盡快改善經濟幫扶措施、加快建立社會管理機構、健全醫療保障制度、加強心理指導建設等角度出發,最終制定出涵蓋多方面的專項制度來保障失獨老人相關權益,可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失獨老人 養老 制度建設
根據公開發表的人口數據:截至2012年,全國范圍內的失獨家庭至少有100萬個。按此推論,我國每年約產生7.6萬個失獨家庭和14萬失獨老人,十年后大概又會增加76萬個失獨家庭和140萬失獨老人。在我國目前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的狀況下,逐漸壯大的失獨老人群體的社會保障無疑將會成為全社會的焦點。
一、我國現行相關制度及缺陷
社會管理制度上: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專門管理失獨老人或者失獨家庭的政府機構,這些失獨老人老無所依,病無所養。在提高經濟補助的同時,對失獨家庭進行照顧和管理已顯得迫在眉睫。雖然中央沒有出臺失獨老人相關社會管理辦法,但是地方政府在積極探索管理模式,這些對于國家解決失獨老人管理問題有著有益啟示。
醫療保障和護理制度上:目前,針對失獨老人的醫療照料方面,主要的政策導向體現為國家在承擔其基本醫療服務費用的基礎上,以社區以及鄰舍間互助為依托,并增強失獨者的自救能力來進行。調查顯示,失獨老人往往比同齡人更容易患病,因此加強對這一群體的護理力度和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很有必要。我國政府雖已重視對失獨老人的護理工作,但整體尚處于探索和起步階段。由于我國仍未建立一套針對失獨老人的長期照護的保障制度,導致各地方政府對于這個群體的照料費用支出仍顯不足。
心理指導制度上:《全國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試點方案》規定“獨生子女傷、病殘或死亡而女方尚未達到49周歲的家庭,由各級政府、非政府組織為其提供精神撫慰、經濟救助和醫學咨詢指導等服務,幫助有再生育意愿的家庭實現再生育。”這在政策規定上滿足了失獨家庭的心理指導需求。但是,實際卻少有失獨家庭能夠得到心理康復的治療。相關調查顯示,失獨老人大多患有抑郁癥,沒有定期高素質的心理輔導可能會引發相關社會問題。
二、失獨老人社會保障體制建設的思考
(一)建立失獨老人管理機構
無論從現實已經形成的龐大的失獨群體來看,還是從長遠將要產生更多失獨家庭來看,失獨現象不會隨著時間的發展慢慢消失,所以國家有必要建立專門的失獨老人管理機構。雖然個別地方政府已經成立了相關機構專門負責,但是沒有國家統一的管理機構,容易導致機構設置不科學,資源管理浪費,監管缺失,滋生腐敗等現象。國家可以適當放權,堅持“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允許地方根據自己當地的特點適當調整。
針對現行養老院資源存在“逆向分配”問題,國家需要出臺相關政策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或政策優惠,引導養老院開放對失獨老人的大門。失獨群體和一些學者呼吁建立針對失獨老人群體的獨立養老院,使他們可以互相寬慰,互相照顧,有著相同的人生經歷更能相處在一起,更能幫助彼此打開心結。
(二)醫療保障制度建設
在社會方面,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起社會責任,給予失獨老人入院就醫更多地關懷,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優惠和給予財政補貼來引導醫療機構更多關注失獨老人。
在商業醫療保險方面,護理險滿足了老年人護理需求。人具有六項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力1、穿衣2、移動3、行動4、如廁5、進食6、洗澡。當被保險人有上述三項或三項以上不能自理者,護理險就為其提供保險金。護理保險擴大了保障范圍,我國應鼓勵失獨群體投保此險種,必要時國家應幫助解決這部分保費問題,因為從長遠看,這一險種可以大大緩解國家財政的壓力。
(三)心理指導
失獨老人的心理問題不容小覷,不僅是為了各種費用支出而煩惱,更是因為子女離世帶來的空虛感。很多失獨老人患有抑郁,產生了孤獨感、自卑感和排外情緒,甚至社會上出現了失獨老人自殺的悲劇。所以不僅要實行經濟幫扶,更應該成立部門或者協會定期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對于以盈利為目的的心理咨詢機構這一行業,由于專業性比較強,由他們進行輔導定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國家應該多加鼓勵,給予稅收優惠等其他政策,引導他們定期對失獨老人進行心理輔導。同時,社會力量也不容小視,規范我國志愿者服務及行為,形成全社會對他們的關愛氛圍,使他們感受到來自社會的溫暖。
(四)出臺全面針對失獨老人的專項制度
國家應出臺一項全面的針對失獨群體的政策,該政策包含不同情況的失獨群體的經濟扶助水平,社會管理,醫療保障,心里指導,遺產繼承,收養兒童,生育二胎等等與失獨老人相關的所有內容。這樣既有利于政策的可實施性,完善了我國制度建設,也有利于失獨群體增加內心安全感。
同時,國家應給予相關政策適當的補充,使法律制度更加具有靈活性。比如失獨老人遺產繼承只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繼承,而沒有其他的余地,這就使得相關人員沒有照顧他們的動力等。
三、結語
穆光宗教授認為:“在所有的計劃生育家庭中,獨生子女家庭是風險最大的家庭。一旦遭遇非常事件導致孩子夭折或者嚴重的傷病殘,‘風險家庭就轉化為‘殘破家庭和‘困難家庭,如果沒有外界的支持和幫助就很難擺脫困境。”目前我國法律制度不完善,失獨老人缺乏保障和依靠,只有加快我國失獨老人社會保障體制建設,才能解決社會上越來越多的顯性問題和未來將要發生的隱形問題。
參考文獻
[1]陳協平,丁芳.失獨老人社會保障體制探究[N].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3-6.
[2]朱艷敏.失獨者養老態勢與困境擺脫[J].重慶社會科學,2013(8).
[3]李洋洋,修柏慧.淺談失獨老人贍養問題[J].才智,2013(14).
[4]沈蓓緋,汪曉東,顧慧麗.失獨家庭社會支持系統構建的創新模式研究[J].理論建設,2013(6).
[5]方曙光.斷裂、社會支持與社區融合:失獨老人社會生活的重建[N].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