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莉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繁榮,我國在重視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同時更加關注國計民生的工程建設問題。但是,正是這項推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得源動力,卻因為資金的長期不到位而出現捉襟見肘的局面,這樣的局面不僅嚴重影響了我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進程,更在我國邁進工業化社會的前進途中設置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BT模式就是專門針對由政府主導的民生項目工程的融資方式而生的。本文將就BT模式下的稅收政策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找出具體的對策。
【關鍵詞】BT模式 稅收政策 現狀 分析
一、引言
BT(Build-Transfer),該融資模式是由BOT模式在得到廣泛的運用后衍生出來的。在我國,該模式在民生基礎設施的建設中起到了極為積極的籌資作用。在一些城市的民生工程項目的施工中,由于資金的匱乏,基于對公共安全方面的考慮,BT模式逐漸成為很多建設者的籌資首選,另外,BT模式中,投資者不必擔心經營的風險,投資的周期也不長,投資的回報率還算合理、客觀,因此,在很多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中備受關注。但是,在實際運用中,由于缺乏政府層面對BT模式的規范性應用的正式立法,對BT模式的理解也存在著差異化的理解,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BT模式的推廣。由于BT模式是一種新型的融資模式,并且運作時間較短,在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成功案例較少,缺乏必要的借鑒,特別是在稅收政策的支持方面更是嚴重匱乏。因此,正是基于此種形勢,分析BT模式中民生項目的稅收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二、BT模式中稅收政策現狀分析
BT模式可以分為兒子招標型BT項目、工程總承包型BT項目、施工承包型BT項目。隨著我國經濟的繁榮與發展,為了實現我國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偉大目標,我國一方面實行了穩健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又加大了對國計民生等密切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使得全國各地各種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危房改建等的推進工作逐漸加快了步伐,但是,由于迫于資金的壓力,很多工程無法順利實施,在此背景下,BT模式得以推廣。該模式的迅速推廣不僅有效的緩解了各地政府的資金壓力,更降低了工程的實施難度,提高了投資建設的效率。但是,BT模式的產生增加稅收征管工作的難度,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相關政策不到位造成的。
(一)BT模式項目支持的稅收政策無法可依
從國家層面來看,目前,我國的BT項目投融資建設模式在稅收支持政策上尚不明確,存在無法可依的現象。由于缺乏相關的稅收政策的規定,BT項目在稅收征管中只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40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第52號令)進行征管。隨著我國“營改增”稅制改革的實施,這一問題更加明顯。與BT模式類似的BOT模式相比,BOT模式由于主要針對的是具有經營屬性的投資建設項目,因此,國家在對投資建設方的經營期間的所得給予了稅收上的優惠政策——三免三減半。即:前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后三年減半征收所得稅。但是,作為BOT模式的衍生品BT,并沒有經營屬性,也就不能享受國家的相關所得稅減免的政策支持。
(二)BT模式地方稅收各自為政
從地方政府層面來看,在一些BT模式相對活躍的地方,為了加強對BT項目的稅收征管,有的地方政府制定了適合本地的稅收征管政策。例如:我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的惠州市、吉林省、江西省、重慶市、安徽省的宣城市、天津市等紛紛根據本地的BT項目制定了稅收征管政策。但是這些地方的稅收征管政策總體呈現出“地方割據的諸侯”現象,并沒有統一的標準。
三、BT模式中的稅收政策建議
(一)不斷規范BT項目稅收征管的基本原則
首先,遵循稅收政策支持民間資本參與BT項目的基本原則。稅收工作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實現稅收收入在數據意義上的最大化,而是應該在具體的稅法的支撐下,本著真實、客觀、務實的態度與原則站在整體的高度進行通盤的思考。BT項目的規模較大,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工程,其中的稅收調節作用非常明顯。因此,各地的稅務機關應本著關心社會民生工程的態度,積極了解在工程項目中的投資主體與責任主體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明確各主體應承擔的責任與納稅義務。其次,遵循確保稅務機關對項目實行有效管理的基本原則。由于BT項目的投資金額較大,因此其涉稅金額必然也很大,如果稅務機關不能對BT項目做到有效管理,那么不僅造成國家大量稅款的流失,更給一線的稅收管理人員帶來了執法風險。第三,遵循規范稅收管理與創新稅收征管手段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稅收征管工作的創新不僅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工作效果,更能改進工作方法。由于BT項目的特殊性,應該制定專門針對BT項目的管理方法,例如:信息共享、資金監控、保證稅款、稅款的足額入庫等,一定要開動腦筋,多想辦法、出新招、出好招,見實效。
(二)努力構建BT項目稅收優惠政策體系
公共基礎建設的快速發展是我國中央政府、各地方政府提高全體公民的社會福利、體現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前提。因此,應當充分發揮稅收政策的杠桿作用,全面支持BT項目的建設,做好相關稅收的減免政策。例如:可以暫免征收“建設-移交”融資中的合同印花稅、對BT項目的投融資建設方取得的投資收益實行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政策、對BT項目的投融資建設方營業稅的稅基上做到最大的優惠等。
總之,要想實現對BT模式的有效的稅收征管工作,要在稅收政策統一的基本前提下,實現加大稅收優惠政策的扶持力度,進一步規范稅務管理工作,盡快統一BT項目的征稅口徑,使BT項目真正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建設、保障我國國計民生建設、體現我國人民社會福利的助推器,為我國經濟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付軍.BT模式項目會計處理與涉稅事務探討[J].財政監督,2010(08):43-44.
[2]賀成功.我國BT項目稅收征管與會計核算現狀[J].中國外資,2012(1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