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軍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關于英國文學教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英國文學經典作品的閱讀現狀依然存在問題,為了推進英國文學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關注下一代的人文情懷,我們需要更加重視閱讀經典與英國文學教學相關方向的研究。
[關鍵詞]經典;閱讀;英國文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5) 08- 0143 -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68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外國文學教學在改革開放后獲得了再次的蘇醒,英國文學等外國文學研究更是蓬勃發展。我們看到新一代的英國文學研究領域的人才隊伍正不斷壯大,但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英國文學教學的成就
首先是大學英語語言文學的本科和碩士專業增多,這些學科擁有自己的專業課程,很多的師范學校以及綜合型大學也將英語語言文學作為重點學科和必選選修學科;其次國家的自考規模不斷壯大,這也為英語文學專業的人才提供了學習的機會。如果刨除引進的英文教材,英文原版的教材有《英國文學史》、《英國文學簡史》等,作品選讀部分主要有《英國文學作品選讀》、《英國文學選讀》等,而詩歌方面的教材則選用了《英國詩選》、顧子欣的對照版本《英文詩三百首》以及《英詩教程》等優秀教材。在小說方面有上海外國語學院編輯的《英國短篇小說集》、《英國短篇小說選》等,散文方面涉及到吳井榮先生的《當代英文散文選讀》、《現代英文散文讀寫教程》,此外在戲劇方面還有《英國戲劇選讀》,何其莘和程雪猛兩個版本的都值得學習
英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和發行都出現了欣欣向榮的局面。不僅有國內著名的學者進行翻譯還有外研社和譯林出版社等知名出版社進行引進古典英國文學作品。與此同時,我國對英國文學的研究也十分積極,主要著作有《中國比較文學》、《外國文學研究》、《當代外國文學》、《外國文學》、《世界文學》等,值得關注的是曾經只刊登語言研究類的《外語研究》、《外語教學》、《外語學刊》以及《山東外語教學》、《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等報刊也逐步出現外文作品和相關研究方向的文章。
二、英國文學教學的不足
(一)方法論——兩層皮
首先從方法論的角度來看,并不完全匹配。中文專業的學者通常單一通過翻譯來解讀英國文學的神韻和風采,因而造成了一個現象就是不精通英文乃至不懂英文的人群很難理解英國文學經典名著的內涵。
而對于外語專業的學生,眾多的分支將文學方向的研究擠壓的可憐。學生更多的被分配去進行翻譯研究、語言學等領域,這就造成文學研究不斷被縮小范疇。同時結合當今的時代背景,過度的消費主義和金錢觀念讓很多人不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讀書,若是讀也是挑選一些簡單的作品,不需要進行較多的思考和品讀,因而現在讀經典作品的人群正逐漸萎縮。
外國文學以及比較文學,兩者誰更具有研究的實際價值是學術領域一直爭執的問題之一,一直以來也沒有確定的答案?;谖膶W本質,研究的學者必需要對原著進行閱讀分析。作為外文學者,有一個短時間內無法提升的不足,即對國學的粗淺認知。而我們的中文學者,只能讀譯作、隔靴搔癢的現象,其實也是相當尷尬的。在解放之前沒有外語專業,統稱為外文專業,當時而言,文學史所有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及中西連貫成一家的觀念也促使了一大批大師人才。放眼現在,英國文學被劃分為三大陣營,外國文學抑或世界文學抑或比較文學。中外學者互相看輕,甚至沒有任何交集和接觸,這就造成了一種我國研究外國文學很怪異的局面。其實研究領域的多元化并沒有任何的錯誤,如果說有問題,那問題一定是“失去了本心”。如果最根本的東西偏離了軌道,那如何形成正確的結果。
個人認為應該加強中外學者的交流與聯系。中文學者多讀英文原著、外文學者對國學進行學習。只有通過這種途徑,長期學習互通有無,才能讓中外學者的言論和著作更具現實意義和邏輯參考價值。
(二)經典名著閱讀現狀較差
學生湊者群體是閱讀的主體也是出現問題最多、最鮮明的群體。一些學生進行外文經典名著的閱讀,只是為了應付四級、六級還有種種紛繁復雜的英文考試;一部分學生是出于對外文的好奇,想要演唱英文歌曲、想要獲取最新的國際新聞,但是往往新聞的性質都屬娛樂居多;還有一部分學生只能閱讀翻譯的版本,如果翻譯較精準有深意就能獲取一些營養,如果翻譯得比較低端,那么自己的閱讀水平無形中被拉低了也是渾然不知的。最后還有一小部分癡迷于英文原著的閱讀,關注于文本的真實含義,但是畢竟只有極少數。
再來說一下閱讀英文名著的數量和質量,經過統計,很多本科學生的外文閱讀量不足十本,閱讀的質量也是參差不齊,很少有學生能夠靜下心來通讀一部名著,更多的是進行選讀。同時我們發現,學校在課程的設置上也沒有將英美文學放在相對重視的層面,課時不足、教材質量一般都是實際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
三、經典文學作品在英國文學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經典文學作品是優質文學作品的融合??梢哉f其代表著一個民族智慧的潔凈、精神依賴發展的方向。通過閱讀經典作品可以近距離感受那個民族的血液、脈搏,可以了解那個民族的精神本質。譬如若想了解我國盛世風采就不得不讀李白杜甫、柳宗元;若想一探先秦文學,就不能不讀《詩三百》。提及英國文學,英國文學中的莎士比亞足以讓英國文壇散發熠熠光芒,如果沒有閱讀過莎士比亞的著作就無法了解英國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積淀。文學語言是語言中的精華,經典文學作品是文學中的佼佼者,所以想要得到優質的語言理解力和語言能力一定不能脫離經典名著的閱讀。如果長期對經典文學作品進行仔細地閱讀和研究,在語言、哲學、美學等多方面都會有提升,整個人的素質和修養都會升華。經典作品是集智慧之大成,可以向本民族和非本民族的人通過對其的閱讀更加了解這個國度、這個民族獨有的精神內涵。endprint
可能會有一些學者質疑,如果大力推薦英國經典名著的閱讀是否會沖擊我國的文學構架,讓新一代接觸英國文學作品乃至世界文學作品是否會讓我國的古典文學、傳統作品受到擠壓。針對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對于文化我們要秉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同樣對待經典文學作品,我們也要這樣取舍。我們可以將對其的閱讀和理解作為提升個人修養和審美意識的有效途徑,同時能夠感知不同優秀作品的魅力也是一種精神的享受;再擴寬到民族的層面,通過閱讀一個國家的文學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國度,無論是優越性還是不足,都會讓我們辯證的對待。發現優秀的部分,譬如莎士比亞作品中常常滲透出的人文情懷讓我們感知英國也是一個文化與人文并重的國度,而面對文學作品中一些負面情緒的蔓延,我們發現可以進行自身的預防,所以學習他國文學作品不會讓我們遺失本民族的優秀文化精華、不會擱淺自己的名著經典,而會更加理性的去理解、去接納,學習和深化。
教和學彼此支撐、相輔相成。指引學生對英國經典文學作品進行閱讀,感受文學的經典文學的魅力,我們的教師也需要對相關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大學的教師肩負很重的教學擔子,既要能很好地傳遞知識,又要將一些有營養的新知識推薦給學生,那么新的學習內容怎樣獲得呢?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通過不間斷的閱讀和研究,不斷提升、不斷更新。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要想獲得能力的提升,想要在教學的高度之上獲得更多的進步、發現一定要閱讀名著,閱讀經典名著。
四、對策
從教學的角度出發,可以從兩方面著手,首先是努力提升閱讀群體的整體英文能力??梢月撓狄恍┟襟w進行視頻教學提升閱讀群體的英文理解能力,還可以定期進行專家賞析,引領大眾解讀;二是多引導學生進行經典名著的閱讀。可以在教育課程中將閱讀名著作為一個量化定性的指標,輔之閱讀經典外文作品的課程。
針對學者和英國文學研究組織,應該對一些經典名著進行重新閱讀和精讀細讀。對于一些刊物進行發表和議題的時候,可以鼓勵學者對一些經典名著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定期舉辦專欄邀請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對閱讀經典英國文學名著的重要性和現實教育意義進行探索。
對于經典的閱讀和研究還要從培養學習態度方面做起,閱讀經典作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積累和形成自覺性的過程。只有擁有對知識孜孜不倦的學習研究精神、忍受寂寞的堅定信念還有對文學真正的熱愛,只有這樣才能最終獲得精神領域的收獲。
結語
提倡閱讀經典名著的意義,除了提升我國英國文學教學水平,對于我國民族精神的樹立和鍛造都有著重要意義。在閱讀外文作品中對本民族發展有益的元素進而提升審美意識的同時獲得精神食糧。簡言之,閱讀經典是提升英國文學教學的必要途徑。
參考文獻:
[1]羅益民.閱讀經典與英國文學教學[J].外國文學研究,2004( 2).
[2]吳桂輝.去經典化與英國文學教學新思路[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5).
[3]溫華.論外國文學研究話語轉型[D].華東師范大學,2013.
[4]劉加媚.文學經典的教學·閱讀與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
[5]王翠.優化英國文學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1(8).
[6]錢冰,徐運保.英國文學教學的新思路[J].雙語學習,2007(8).
[7]葉麗賢.英國文學經典化的溯源研究——回顧與啟示[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8]馬春麗,鄧彩娟,嚴佳.英美文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策略探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