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楠楠
[摘 要]自古以來,音樂與社會就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音樂通過心靈對流動音響的審美感受,以中國潛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影響著社會的發展,而社會則以強有力的政治、經濟力量宣傳和支持音樂藝術的發展。音樂藝術的功能價值決定了它在構建當今和諧社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和諧社區文化;關系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2015)08- 0190-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91
[本刊網址]http://www.hbxb.net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社會包括三個子系統: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當今社會,文化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社區文化建設,文化與社區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和時間向度上生成的,社區是文化的土壤,社區結構的形成依賴于文化的制約,文化的孕育和傳承又存在于社區的社會活動和生活工作之中。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社區文化建設已成為社會發展趨勢,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任務。
在中共中央實行以“社區發展”為中心的城市發展和管理的新思路下,社區被提高一個很重要的議程上來。社區文化建設的意義已不再僅僅局限于和諧社會的調節手段,而是通過文化的激發力和感召力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正確的發展方向。
一、當今音樂教育發展的社會背景
(一)建設和諧社區文化有助于推動和諧社會的發展
社區是什么?社區是社會活動,是基于人與人互動關系、人類群體和區域持續力的活動。社區是城市的細胞,城市管理的基礎,具有多重功能區域性的共同體。
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從建設和諧社會開始,使社區在提高服務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發揮作用,為黨和人民的密切關系的搭建橋梁,為建設群眾創造安居樂業的生活環境發揮促進作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區文化建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需要社區文化的支持。
社區文化是一個全方位的文化,其娛樂功能是第一位,社區文化能夠滿足社區居民的精神需求,居民通過參與社區文化活動,調養身心和鍛煉身體;教育功能是社區文化具備的第二大功能,“寓教于樂”是現代教育的核心觀,社區文化能夠運用群眾最易于接受的形式對其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是現代教育實施中的典范;
除此之外,社區文化還具備傳播信息功能,社區文化活動為居民提供了活動交流的平臺,同時也搭建了一個信息交流的平臺,居民能夠很好的在這個平臺中學習知識和傳承文化。
(二)和諧環境下的音樂藝術教育
如今,我國已經興起一片藝術學習的熱潮,每年有許多的藝術院校高考大軍前赴后繼的奔赴在藝考之戰中,許多青少年宮和藝術培訓班每周都擠滿了莘莘學子,藝術正漸漸的融人到許多青少年兒童的生活之中。
正是因為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藝術院校放寬了招生政策,我國的音樂藝術教育如溫室之花般蓬勃發展起來。專業音樂院校、高等師范院校都相繼成立了音樂系,并逐步發展為音樂學院。與此同時,隨著私人教授音樂蔚然成風,我國的社會音樂教育也得到迅速發展。
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我們應該結合我國對和諧文化的主旋律與音樂普及教育的實際情況,重新認識音樂教育,定為音樂教學,促進音樂藝術教育與經濟、社會和文化建設的全面融合、和諧發展,使音樂教育符合構建和諧社會文化的要求,符合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
二、和諧社區文化建設的意義及對音樂教育的需求
(一)構建和諧社會文化的意義
社區建設的具體內容包括諸多方面,如基礎設施、環境、社區服務、社區治安及社區文化等。社區文化反映了社區居民的精神風貌、文化觀念和群體意識,是社區的靈魂。
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和諧社區文化是全體人民團結進步的重要精神支撐。”和諧社區文化是中國特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文化的和諧指的是融思想觀念、行為規范、社會風尚于一體,以及最活躍、最生動、最具吸引力和感染人的方式,滿足著社區居民的精神要求,維系著社區各項事業的有序發展。
構建和諧社會從繁榮社區文化做起,繁榮社區文化離不開社區的內部和諧,社區居民成分復雜,個體差異大,經常會出現“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狀況。可見,構建融洽的鄰里關系能夠為社區居民提供一個愉悅、舒心、健康的生活氛圍,有利于開展社區活動,并繁榮社區文化。
(二)和諧社區發展對音樂教育的需要
和諧社區的發展需要教育,社區成員通過共同的活動形成同樣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認同感之后。社區可以利用社區音樂聯歡活動的開展,提供交流的空間,這樣可以縮減居民間的距離,為居民建立起“城市大家庭”的理念。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建立這種理念。
首先,合理利用硬件資源,達到整合社區文化資源的目的。硬件建設上,根據社區內現有的空間,社區大小設立規模不等的音樂教育培訓中心,面向全體社區居民,將教學、音樂展示、音樂比賽、音樂講座融合到一起,實現藝術多元化發展下的資源共享。另外,還可以采用市場運作方式,吸引社會資源,將這些資源,合理投入到社區音樂學校的建設中,使之服務于社區音樂教育的文化建設。
其次,社區文化教育人才是社區文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和必要條件,她們同時也是社區文化活動參與的主體,是實現群眾文化普及教育工作的原動力。所以,加強社區文化人才建設,增強后備力量,才能更好地開展社區音樂教育工作。社區文化建設不能僅僅依靠有限的藝術專業人員,我們都希望能吸引優秀的音樂教育者為社區音樂教育服務,但是由于,社區音樂教育屬于藝術普及教育范疇,而這些音樂教育者更愿意從事藝術專業教育。故而,社區要把重點放在吸引專業畢業生,對此可以采取一些優惠的條件和措施,這樣可以有效的提高音樂教育的普及水平。當然,單單依靠自給自足是不行的,還可以與文化部門、民政部門進行積極的合作,實現社區文化信息的資源共享,從而滿足社區文化建設發展的需要。endprint
再次,不僅僅只是針對中老年人這個群體,中青年上班族充滿活力,并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特別是很多上班族身體都處于亞健康狀態,精神緊張壓力過大,且容易患脊椎病,眼睛視力不良,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無法抽出更多的空余時間,往返與城市中進行身體鍛煉,可見,他們同樣需要社區提供一些人文關懷,比如開展一些健康講座、瑜伽班、健身操等項目,以幫助上班族能夠就近調節身心的疲憊。
最后,社區可以將社區中各年齡段的力量進行融合,發展社區的音樂教育,需要縮短從不同年齡段之間的各層音樂發展水平,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促進多種年齡段之間的交流,運用多種形式的活動,拉近年齡段之間的距離,使之形成互動,讓活動凝聚所有的群體,使他們都參與到社區文化建設中來,從而形成音樂教育與社區文化良性互動機制,產生區別于其他文化的獨特社會效果。
三、音樂教學在社區和諧文化建設中的對策
(一)社區音樂教學應與居民的日常生活相適應。社區居民結構復雜,層次各異,對文化的需求不同。音樂教育可以根據社區居民年齡段、修養、水平、社區規模等實際情況,組織社區居民進行合唱教學,舞蹈教學,器樂教學,并配合教學進行舞蹈表演、器樂合奏、合唱比賽,表教結合增強居民的興趣。這樣,才能使社區音樂文化立足于社區,服務于居民,使音樂教育真正的融人到居民的生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二)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區藝術文化。社區音樂教育不能枯燥,要在愉快中學習。社區文化建設的教學對象是社區居民,內容是居民的日常生活,是居民對時尚生活追求的自我體現,所以社區音樂教育不能像學校音樂教育一樣,得在注重娛樂的基礎上,開展音樂藝術教育。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三)擴大音樂文化建設的影響范圍。社區音樂文化作為社區文化的組成部分,面向的是全體社區居民。由于目前,我國的音樂教育還是以家庭個人學習為主,對象大多是青少年。在擴大音樂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建立社區音樂學校,將參與人群從青少年擴大到老年人,以及中年人,由家庭延伸到街道,由群體文化到社區文化,結合興趣社團、文藝表演等,利用一切可以影響到每個人和每個家庭、樓院、企業、學校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音樂學習的樂趣,更可以提高整個社區的影響。
結語
無論是柏拉圖的法治治國,還是儒家中庸的大同社會,都是引導大家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內心的和諧。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文化建設是基礎,社區文化建設更加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意義。古希臘柏拉圖曾指出:“音樂的教育比其他的教育方式重要得多……節奏與樂調具有強烈的清潤心靈的力量。如果找到一種合適的教育方法,他們就能化作美來清潤心靈,因而美化了心靈;如果沒有合適的教育,心靈會因而丑化。其次,受過良好音樂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一切藝術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也會因此而厭惡,但是一看到美的東西,會情不自禁的贊賞它們,并把它們吸收到心里,滋養起來,從而能把自己性格也變成高尚優美。”因此,社區音樂藝術教育對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是有積極的意義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