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城遠,白若琦,陳忠海,謝美芬,徐曉樂,吳春誠(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浙江 溫州 325006)
“平行與相交結合”式機械制圖與AutoCAD課程教學改革
程城遠,白若琦,陳忠海,謝美芬,徐曉樂,吳春誠
(溫州科技職業學院,浙江 溫州 325006)
摘 要:《機械制圖與AutoCAD》是機電類專業普遍開設的基礎課程,然而在高職院校由于其特殊的培養模式使得學時較少,因此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文章在分析各類教改的基礎上重新調整授課順序,提出了在少學時下“平行與相交結合”式改革方案,即機械制圖部分按照知識的遞進性,AutoCAD部分按照命令的使用頻率設計了兩條并行的主線,同時將每次課的機械制圖內容作為AutoCAD的實訓素材,做到知識點的復習和鞏固,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一定的效果。
關鍵詞:機械制圖;AutoCAD;教學改革;教學順序
“機械制圖”作為一門基礎性專業課,在我國高職院校機電類專業普遍開設。該課程最主要的目標是使學生具備機械圖樣的繪制和識圖能力,并能獨立完成零件圖和裝配圖的繪制[1]。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在對圖形進行思考、識讀和繪制過程中,使空間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然而,絕大多數學生都是第一次碰到專業的機械圖樣,因此入門較難。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模式有一定的弊端,效果一直不夠理想。“AutoCAD計算機輔助設計”是機電類專業另外一門專業基礎課,雖然同樣講授圖樣的繪制,與“機械制圖”相比,繪圖工具有所不同,從手工繪圖變成計算機軟件繪制,兩門課程通常是獨立、分開講授的。這種教學方式最直接的后果是課時以及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內容嚴重重復,學生對于相同內容學習積極性較差。因此如何改變舊方法舊模式,探索一條更加有效又合理的教學途徑,既要減少課時數,又要保證教學質量,既要保證理論知識的傳授,又要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每位授課勞師都應當去思考的問題,也是本文將要探討的問題。
“機械制圖”課程強調投影法的應用,通過機械圖樣的閱讀和空間幾何問題的解決,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和想象能力,并扎實掌握對機械圖樣閱讀、繪制等方面最基本的知識、技能和方法,能夠識讀和繪制復雜程度中等的零件圖和裝配圖[2]。
“AutoCAD”則是一種當前流行又先進的作圖軟件,利用計算機高效的計算能力和形象的成形效果,協助設計師完成產品的設計和建模,是制圖理論新的表達載體[3]。“AutoCAD”的誕生改變了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和手段,設計質量明顯提高,開發周期卻大大縮短。CAD技術在各個領域都有一定的應用,毫無爭議的成為工程類專業必學的基礎課。CAD技術取代的是手工制圖的操作,但是取代不了制圖理論和相關的標準、規范,恰恰相反,它是在機械制圖下衍生出來的繪圖軟件,并極大豐富了制圖理論。
機械制圖是AutoCAD的基礎,前者強調制圖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后者則注重軟件的熟練應用,兩門課程共同的目標都是培養學生的繪圖、識圖能力和空間立體思維,兩者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更是相輔相成的。
機械制圖課程由來已久,自引入CAD技術后,兩者經過多年的調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筆者調查了前人的教學改革,同時結合個人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點存在的問題。
3.1 課程內容相互分離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機械制圖和AutoCAD是作為兩門獨立的課程分別在大一的第一、第二學期開設,課時一般為72和36學時。教學過程中以各自為中心,自成體系,沒有將兩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在學習機械制圖時,學生由于缺乏實際模型不能充分發揮想象力,課程內容又缺乏趣味性,對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大一新生來說容易打擊自信心,進而對大學學習或專業發展產生畏懼。在第二個學期學習AutoCAD時,雖然學生學期興趣較濃厚,但是此時對于機械制圖的知識又有些許遺忘,在教學過程中片面強調命令的學習,脫離制圖知識,出現了學生熟練掌握AutoCAD軟件卻不能較好的表達機械圖樣的問題。這種知識內容相互分離的模式使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3.2 課時偏少
高職院校的學生頂崗實習的時間較長,在校學習時間僅兩年半,絕大多數學校將本課程的教學任務安排在第一個學期內完成,而新生報到時間較晚,始業教育、軍訓等又占用約兩周時間,再除去考試周、節假日等原因,實際授課時間最多為60學時,與傳統的兩學期108學時相比嚴重偏少,因此給任課老師課程計劃的制訂帶來巨大的挑戰。
3.3 教學順序不合理
本課程常見的教學順序有兩種:先學機械制圖后學AutoCAD,或者兩部分知識按章節穿插。第一種方法使兩部分過分分離,不能在內容上形成互相支持,第二種方法雖然有些改變,但僅僅是機械式的交叉,學生學習時難以把握思路。此外,這兩種方法還有個共同的特征,即每次課的內容多、任務重,容易出現一次課完成一整章的內容或者掌握5-6個命令,對于剛進入大學還未完成學習方法轉變的新生來說,較難適宜,必須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筆者根據以上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并分析本課程的特點后,初步對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順序的重建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4.1 調整教學內容
(1)雖然畫法幾何學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感,但是這部分知識難度較大,效果又不如三維軟件好,因此減少該部分的內容。
(2)因為AutoCAD三維建模的能力較弱,而學生在后續的課程中還將學習Pro/E等當前使用較廣泛的軟件,因此刪除該部分知識。
(3)后續的互換性技術課程中將會重點介紹公差、配合等技術要求,因此在本課程內只介紹其標注方法和注意事項,符號和名稱的對應關系在考核中不做要求,但學生應當掌握問題的解決方法。
(4)修改學生課堂操練的內容,確保練習內容既能鞏固當時課堂學習的命令,又能對已學命令加以綜合應用,還能及時復習機械制圖部分的知識點。
4.2 重建教學順序
打破原有的先學機械制圖后學AutoCAD,或者兩部分知識章節簡單穿插的學習順序,各自內容細分成一學時45分鐘的量,機械制圖部分按照內容循序漸進的原則形成一條主線,AutoCAD則改變原有的按功能類型逐條講解的順序,以服務于實訓和機械制圖部分的練習為宗旨,按照各種命令的使用頻率和重要性排序。同時,在學生上機實訓上形成交叉,以機械制圖的內容為素材,用當前已學的AutoCAD命令進行繪制,為每次上機練習設計一份獨特的實訓內容。例如,學生在學完機械制圖關于國家標準部分的內容后,在隨后的AutoCAD及其實訓中配以環境設置、點樣式、字體設置等,不僅學習了AutoCAD的功能命令又使國家標準在實踐中得到體現。
4.3 編寫實訓和練習內容
依據機械制圖和AutoCAD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和實訓,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規律,力求使每次的教學內容都能在實訓和練習中得到及時鞏固,并復習已學過的知識。素材以各類競賽題目和來至企業的真實資料為主,在教學中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力圖使學生在參加工作初期就快速完成思維習慣的轉換。
4.4 改進教學方法
科技在不斷的發展,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的更新,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4.4.1 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法目前在教學實踐中頗受師生的喜愛,利用精美的PowerPoint教學課件、直觀的AutoCAD、立體感十足的Pro/E等軟件設計的教學材料進行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隨時調用進行講解,動畫、語音、多樣的色彩等效果都是傳統黑板加粉筆所無法比擬的,該方法對教師的備課要求比較高[4]。
4.4.2 實例教學法
實例教學法是本課程常用的一種方法。教師直接選取企業里典型的零件圖、裝配圖對知識點進行詳細的講解和分析,將學習聚焦于實例的繪制過程,體現了學以致用,同時也在教學過程中實踐了高職院校“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4.4.3 示范教學法
在實物模型和三維動畫模型的幫助之下,教師進行教學信息的演示,學生則通過觀察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這種方法在課程的初始階段較為適用,比如在分析三視圖的形成時,利用三維動畫來模擬其成形過程,同時在黑板上演示作圖過程。對于沒有制圖基礎的學生來說,示范教學法能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4.4.4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
任務驅動法則注重培養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該方法建立于相應的基礎知識之上,將全新的知識點隱含于特別設計的任務內,學生首先對接受的任務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討論,然后在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和指導下,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最后完成任務,通過這種方式重構了所學的知識,并理解其意義[5]。任務驅動教學時,教師應當全程參并進行實時指導。任務驅動法更強調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好處在于能有效促進學生積極并主動思考、對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
(1)積極參加各種相關的技能培訓,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技能。
(2)要有扎實的基本功。無論是“機械制圖”還是“AutoCAD”都要做到融會貫通,對于課堂上出現的各種無法預知的問題和困難都能解決。
(3)課前認真做好備課工作,將 “機械制圖”的重要知識點,在AutoCAD軟件中充分體現出來。設計合適的課堂練習,借助AutoCAD工具,將難點簡單化,將立體直觀化。
(4)注意避免學生養成對AutoCAD的過分依賴,錯失了提高空間想象能力的機會。時刻記住學習AutoCAD繪圖工具的同時,要更好的理解機械制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5)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讓課堂教學的技能與企業的實際需求有機的結合并對應起來,使學生不但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更能以最快的速度改變角色,進入工作狀態,融入企業與社會。
《機械制圖與AutoCAD》是高等職業院校機電類專業普遍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筆者依據該課程和高職教育的特點,分析了課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教學內容取舍、授課順序調整、教學方法改進等方面進行了初步探索。實踐證明,通過本教學改革,將機械制圖和AutoCAD兩部分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教學中互相貫通相互補充,使傳統的課程顯示出極大的活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唐士娟.“機械制圖”與“AutoCAD”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0(09):190.
[2]張淑娟,賀俊林,趙美香. AutoCAD軟件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1):64-65.
[3]劉新陽,高傳昌. 工科院校AutoCAD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7):91+93.
[4]高強. 淺談《機械制圖》教學中的多媒體應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08):163.
[5]張子容. 高職《機械制圖及CAD》任務驅動教學法探索與實踐[J].科學咨詢(科技 管理),2012(01):105-106.
課題項目:溫州科技職業學院2014年教改與課改項目kjxyjk1442,程城遠
作者簡介:程城遠(1987-),男,浙江溫州人,助教,研究方向:機電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