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偉芳
【摘要】目的 探討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中對危險因素的分析以及防范對策。方法 選取我院心血管內科2014年3月~11月接受的45例患者,并對其患者的資料進行相應的分析,將護理中存在的危險因素以及防范對策進行統計。結果 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存在的危險因素主要是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態度以及護理水平、患者自身存在較大的期望值以及住院環境等。結論 采用相關的護理規章制度,提升護理人員自身的綜合素養,轉變對患者的服務態度,對護理人員進行技術能力的培訓,以上措施能夠有效的防范心血管內科護理中所存在的危險因素。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危險因素;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都病情較為嚴重,同時還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其中心血管疾病中包含了先天性心臟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它具有病因復雜,種類繁多等特質,一旦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或者護理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從而形成醫療糾紛。所以對心血管內科護理中的危險因素進行探究,并采用一系列的措施,以此來提升護理的整體水平,從而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本研究就我院在2014年3月~11月期間接受的45例患者進行總結,分析在護理過程中所出現的危險因素以及防范對策,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心血管內科2014年3月~11月期間接收的4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為16例,其患者年齡在34~85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3.2±8.6)歲。在45例患者中,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為5例,患有心肌梗死患者為20例,患有高血壓病患者為12例,患有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為7例,其他患者為1例。
1.2 方法
分析全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資料和護理人員對患者的護理情況。并為患者以及20例護理工作人員發放危險因素以及防范對策的調查表,共計65份,并在調查完畢后全部收回。而患者調查表中主要包含了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水準、對待工作的態度、人際情況、住院環境等。而護理工作人員的調查表中主要包含了護理水平的缺陷、用藥情況、管理制度、文書書寫是否規范、患者原因等。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5.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治療進行數據的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0名護理工作人員的調查表中,其護理專業水準存在缺陷現象為5名,占據25%,沒有實行管理制度為2名,占據10%,用藥情況不符合標準為3名,占據15%,文書書寫沒達到標準為6名,占據30%,患者原因為4名,占據20%。
4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調查表中,護理工作人員水平不高為10例,占據22%,護理工作人員沒有較強的責任感為15例,占據33%,醫患交流溝通存在障礙16例,占據35%,住院環境因素4例,占據0.8%。
3 結 論
在心血管內科護理的過程中,護理工作人員是執行者,而工作人員素質的好壞能夠直接影響護理的質量水平。而心血管內科護理具有較大的工作量以及危險程度,一旦沒有及時的對患者進行護理就會引發相應的安全事故,并形成醫療糾紛[1]。因此,需要提升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現在大多數醫院護士都較為年輕,護理工作時間短,沒有足夠的臨床經驗,無法一人完成工作。同時,對于心內科室的器械并不熟悉,會因為設備使用不當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除此之外,醫院重視其專業護理,往往忽視了人文護理,因此導致醫患之間存在較難的溝通[2]。并且,很多的護理工作人員沒有較強的責任心,并未照相應的標準進行,對患者的觀察度不夠。
對于醫院而言,心血管內科病擁有較多的床位,其醫療器械也比較多,往往會出現人員擁擠的現象,并存在一定的噪音影響,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影響,極易引起患者的投訴。如果患者房間內沒有達到衛生標準,其患者會引發不滿的情緒,甚至患者的病情會逐漸加重,因此還會造成相應的醫療糾紛。伴隨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大多數的患者極其家屬會存在較高的治療期望值,一旦在治療的過程中,沒有達到患者之前所期望的,其家屬就會感到一定的失望[3]。如果患者的病情出現惡化,家屬就會把責任推卸到醫護人員身上,同樣還會引起醫療糾紛。
所以,所有的護理人員都需要確認自己的崗位,依照交接班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來進行規范的操作。并且醫院需要依據心血管內科護理的特點來編制相應的管理體系,例如,護理工作的程序,文書的規范程度、交接班制度等[4]。同時在醫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醫院加大建設的力度,例如,保持病房的整潔度,并且適當的在病房中添置電視等設備,為患者營造一個良好的住院環境。
同時醫院還應該實施人文管理,其人文管理不但是對于患者而言,還需要為護理工作人員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對護理工作人員多一份關心,協助護理工作人員進行工作,讓護理人員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促使護理工作人員盡最大限度為患者進行服務,以此來防止由于護理工作人員情緒而引發的醫療糾紛。
綜上所述,護士是醫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護理工作質量的好壞能夠直接影響到醫院的整體形象、名聲以及效益。所以,心血管科的護理工作人員需要認識到由于危險因素所產生的后果,并且還應該明確各位護理工作人員的責任,創建一個完整的管理制度,并加強工作人員的法制觀念,使工作人員將護理過程進行完整的記錄,定期對護理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以此來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時,還應該轉變其服務的態度,和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以免發生由于護理不當而在造成的醫療糾紛事故。
參考文獻
[1] 翟英芬,韓艷茹.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危險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10):70-72.
[2] 張新玲.心血管內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29):172-175.
[3] 李桂芳,凌 晨,王 丹,等.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24(4):2265-2266.
[4] 梁紀鳳.淺析心血管內科護理管理中風險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對策[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11):529-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