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昊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創新教育指的是旨在培養具備高度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思維的現代化創新型人才的教育活動。創業教育指的是旨在培養具備創業精神與能力的個性化人才,深入挖掘學生內在的成為新社會的企業家以及高級管理人員的潛能的教育模式。
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在創業的過程當中,團隊的主導者必須要具備高度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善于發現別人所難以發現的創業機會同樣屬于創新的范疇。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育模式,其內在核心在于挖掘并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以及素質,以期集創新創業能力與創新創業精神于一身。
在該種模式之下,經管學院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新創業類的課程,對選修的學生的不加限制,只要其對創新創業感興趣均可選修此類的課程。經管學院主要負責的是:指導學生編寫專業化的商業計劃文件,使其明確企業資本運營的基本流程,企業管理的側重點以及關鍵點。此類課程的學習難度并不大,容易吸引學生參與其中,經管學院可在此基礎上深化課程,開設雙學位輔修課程。
以現代化研究型大學為后盾,以將科技研究成果轉化為原始資本積累、培養現代化復合型人才為核心目的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組織形式即是大學科技園,可將其視為新時代背景下大學功能的擴張與延伸。早在1999年,我國教育部門便組織開展了大學科技園成立的試點工作,要求掙脫傳統教學模式的禁錮,隨市場與社會的需求而變動與調整教學方案,為學生提供創業環境與機會,培養其實踐能力,大學科技園與其余的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有機結合,搭建立體化的創業平臺。
目前,我國已有許多高校成立專門的創新創業教育部門,如“學院”,也取得很多成績。創新創業教育學院的教學對象涵蓋在校的全體大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參與性較強的互動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及實踐能力,創新創業教育逐漸走向分層次以及全覆蓋的發展道路。個別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學院也已組建實驗班,逐步將創新創業相關專業納入招生計劃,著重培養創新創業意愿更為強烈、實操能力更為突出的學生,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當下發展方向相契合,值得推廣與借鑒。
就當前所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互動而言,大部分高校所開展的僅僅是一至兩門創新創業類的課程,并未形成相對完善的課程體系,再加上大部分課程也只是以選修的形式存在,單純依靠學生的興趣以及積極性來引導其參與其中是遠遠不夠的。

圖1 創新創業教育目標體系結構框架
在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當中,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地位是同等的,不存在孰輕孰重的區別。創新教育的要旨在于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利用創新性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創業教育則是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使其熟悉具有創業前景的各大行業的基本運作流程,強化其創業能力。
然而,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培訓混為一談,未能足夠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尚停留在技能操作培訓的范疇,無法與專業教育的教學體系相互融合,實現良好的互動。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培訓混淆不清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扶持小部分學生的創業活動,未能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性創業教育,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流于形式,難以起到預期的作用。
筆者認為,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所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其涵蓋的受眾非常有限,只是面向少數對創業有興趣以及具備創新創業培養價值的“精英學生”,即便是開展大學生創業的相關比賽活動,對參賽學生也有著諸多的限制,致使創新創業教育以“自娛自樂”的形式而存在。與專業教育脫軌的創新創業教育猶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理論基礎的缺失,注定創新創業教育無法持久。大部分高校學生的創業項目均為低等級、低層次的創業,上述種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在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分離,導致創新創業的實踐缺乏專業理論以及技術的支撐。再加上專業教師未能參與其中,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建議與幫助,致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無法實現深層次的互動與融合。
專業課的任課教師須要從根本上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摒棄從前片面地認為創新創業教育僅僅是小部分創新創業教類課程教師的工作任務,專業課的任課教師必須要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當中去。與此同時,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也須緊扣學生的專業方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盡量向學生的專業方向傾斜,避免泛泛而談,空無一物,確保有的放矢,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的互動是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互動的必然條件之一,在專業教育課程的基礎上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以實現教學內容的互動與融合。在實現教學內容互動的過程當中,教師的參與是必不可少的,專業教師在進行專業課程講授的過程當中,適當地穿插并引進創新創業的相關內容,促使學生能夠更為清楚地認識到各個專業知識的實際用途,以提高其學習興趣與注意力,有助于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與落實。
專業課程的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具有針對性地引進本專業的動態與前沿信息,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了解程度,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在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當中深入挖掘有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元素,與相關的專業知識的實際用途相互結合,繼而起到指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內在關系的作用。

圖2 互動教育層次
在專業教育的傳統模式中,教師的角色定位固定在“演說家”的范疇內,而學生則扮演的是聽眾的角色,兩者的雙向互動嚴重不足。在“填鴨式”的教學活動當中,整個課堂氣氛顯得消沉而壓抑,不利于刺激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鑒于此,在強調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互動的過程當中,教師的角色定位必須要轉變,由“演說家”向“引導者”的方向轉變,繼而促進教學方法與模式的轉變。
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創新創業與本專業知識的內在聯系以及共通點,繼而激發其創新思維。筆者列舉幾種常見的新型教學方法以供讀者參考:行動導向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此外,建議借助網絡多媒體技術,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堂外,針對學生在創新創業活動當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及時向教師請教或者是自主在網絡上搜索資源。
總而言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是統一而不可分割的整體,促進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良好互動,關鍵在于明確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兩者之間的內在關聯,挖掘實現兩者深層次互動的可行性因素。在此基礎上,充分認識到目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互動的各方面不足,繼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立足于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積極轉變,融會貫通,踐行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搭建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互動的廣闊平臺,以更好地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互動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