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景 楊坤 盧毅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青年教師的數量也隨之增大,他們已肩負起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的重要使命,是高校建設的重要力量。在當前我國高校大力實施創新教育的背景之下,促進青年教師的職業發展和提高青年教師的創新活力成為高校人才培養和科研發展的關鍵,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校 青年教師 職業發展 創新活力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突飛猛進,在校大學生的數量較從前有了巨大的增長。因此,大批的優秀畢業研究生被補充到高校教師隊伍中,成為一支充滿活力的生力軍。對高校的發展來說,一支德才兼備的青年教師隊伍至關重要,它直接關系到高等教育質量的不斷提升和高校的持續發展。研究表明,青年教師面臨收入、住房和醫療等多重壓力,職業發展受到限制,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激發青年教師的創新活力,促進青年教師的健康成長勢在必行。
1高校青年教師的一般特點
1.1學歷高,理論知識扎實
從很多高校師資隊伍的結構來看,30-45歲左右的青年教師人數猛增,已經占據學校教師總人數的三成左右,這一教師年齡結構的逐步優化使得高校的師資隊伍充滿了朝氣與動力。現如今,高校也在不斷探索如何合理引進青年教師,最為關注的基本點即為學歷和學緣結構,普遍吸納的是學歷高、德才兼備的博士或碩士畢業生,其中具有海外視野的人數比例也在逐年加大,他們專業理論扎實、科研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同時敢于打破傳統的束縛、大膽創新,適應社會的能力較為突出,這些接受了現代高等教育的青年教師毋庸置疑地正在成為高校發展及師資隊伍質量建設的基礎。
1.2精力充沛,潛力無窮
青年教師的優勢非常明顯,他們思維活躍、充滿激情、熱愛挑戰,能更快地接受新鮮事物、更快地更新知識結構、更快地融入新的團隊。他們敢于打破常規,有很強的創新意識,熟練掌握現代的教育技術,讓課堂充滿活力。
1.3注重職業發展,不斷自我提升
在高等院校這樣的環境中,青年教師一般都比較注重自身的職業發展,這一方面是內在自我成長、自我進步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外在管理政策的作用。凡是能夠獲得自我提升的機會,青年教師大多會努力爭取,比如通過攻讀博士學位來提升學歷、到其他重點高校或科研機構進修、出國加入科研項目的合作研究、努力晉升專業技術職稱等。
2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和創新活力面臨的問題
2.1教學方式欠佳,教育觀念落后
現如今,絕大多數的青年教師都是研究生畢業后直接進入高校的,從一名學生轉變為教師,角色的迅速轉換會使他們不能很快適應,隨之帶來一系列問題。據調查,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師大多缺乏講課經驗,只采取整堂課灌輸的方式,與學生交流互動不夠,教學質量很難提高。另外,這些年輕的教師初入職場,大多沒有工作經驗,需要資歷深的教師指導,或者自行摸索,逐漸才能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學方式和觀念。普遍來看,高校對青年教師的鍛煉和培養,主要是在校內開展,這導致了青年教師的教學方式陳舊,教學觀念很難更新。
2.2崗位認識不清,育人意識缺失
應屆畢業生求職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業形勢嚴峻導致很多畢業生放棄自己的理想,或是迫于家庭與生活壓力,無奈地選擇就業崗位,而高校教師作為一個體面的工作,無疑吸引了大批優秀畢業生。他們中的大多數對成為一名教師并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和認識,只是單純的作為一種較好的就業選擇,當真正成為一名高校教師,感受到高標準的要求和壓力后,初始的自豪感和熱情就冷卻下來。人們常說,教師最主要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而對于剛走進高校的青年教師來說,往往認為教好書就夠了,育人工作有學校、學院領導和輔導員。正是這種錯誤的意識使得很多青年教師不能夠很好地勝任教師這個崗位。
2.3學歷壓力大,參與科研少
就學歷方面來說,從各大二本以上高校的教師招聘簡章上來看,都要求的博士研究生學歷,其中很多還要求畢業于“985工程”高校或者要有海外留學的經歷等,一些冷門專業或者藝術類專業都至少要求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可見高校對于青年教師的準入條件是非常嚴格的。作為高校青年教師,對高學歷的追求成為了一項必須的工作,因此很難有足夠的時間投入到教學中,教學質量難以保證。與此同時,受到自身能力、科研條件等多因素的制約,青年教師在申報課題方面也顯得力不從心,即使申請到了項目,也難以完成,這也無形中影響了青年教師參與科研的熱情和積極性。
2.4教師待遇低,心理壓力大
社會經濟這一外部大環境的迅速發展,使得教師的工資待遇、社會福利以及社會地位較從前有了大幅的提升,但與此同時,物價飛漲,社會平均消費水平也在上升,這對于高消費群體之一的青年教師來說,還要面臨組成家庭、撫養子女等多方面因素的巨大壓力。據了解,曾經高校很多諸如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等令人羨慕的福利都在逐步市場化,這進一步增加了青年教師的負擔。對于剛進入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來說,還有各種關系需要去應對,如教學科研、人際關系、家庭關系等,這在無形中又給青年教師增加了一層沉重的壓力。
3高校青年教師促進職業發展和創新活力的對策
3.1多種方式并行,提升理論技能
首先利用好崗前培訓,這不僅可以補充自身專業知識的欠缺,還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技能,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其次爭取更多的在職培訓,通過交流、訪學的機會將青年教師輸送到國內外的名校或科研機構,進行系統的培養,吸收其他院校優質的教育教學理念,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提高教學水平;第三利用業余時間,加強業務學習。如果想要成長得更快,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去努力,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查漏補缺,及時總結,彌補不足。
3.2提升教師認同,重視師德培育
人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增強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清楚自身的職業定位,切不可貪圖一時的物質誘惑,忽視了教師這一神圣職業所肩負的社會責任。“教育”二字清晰地告訴我們,青年教師在加強業務學習的同時,更要重視師德的培育,即“教”與“育”結合起來,不斷提升個人修養。這就要求青年教師要學習傳統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加以實施,還要學會反思。通過不斷的反思,有助于將師德要求內化為自身的素養,提升育人的影響力。
3.3加大扶持力度,激發教師能力
在高校中,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是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要加大對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扶持力度,諸如學校對青年教師設立教研項目,加大教學科研項目經費資助;同時,鼓勵青年教師積極申報省級、國家級等教育教學項目,縱向人文社科或自然科學研究項目等,鼓勵青年教師注重科技開發能力與“產學研”合作,與企業開展橫向科研課題。鼓勵青年教師進修、學術交流、到對口企事業頂崗掛職、實踐等,這都有助于青年教師學習最前沿的教育教學、科研成果,開拓思路,提高創新實踐能力。
3.4完善激勵機制,緩解教師壓力
逐步完善激勵機制,保障青年教師的基本物質需求。首先,在績效工資方面,實施激勵機制,根據青年教師的日常教學以及科研工作的情況,在績效工資分配的過程中適度向青年教師傾斜;其次,在津貼發放方面,根據青年教師的工齡、學歷、職稱等差異,分層級對青年教師進行津貼的補貼,緩解青年教師的經濟困難;第三,在住房方面,學校應考慮到青年教師的實際情況,通過建設青年教師公寓、提高青年教師的住房公積金或住房補貼等方式,解決青年教師的后顧之憂;最后,醫療、養老和子女教育等都是青年教師關注的重點,學校應做好保障服務工作。
4.結束語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步入高校教師的行列,青年教師已經成為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毋庸置疑,初入職場的青年教師,在工作中一定會存在諸多問題,制約著自身職業的發展和創新活力的提升,因此,需要社會、學校、教師三方共同努力,相互依托,這樣才能激發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和高等院校的不斷壯大,進而加速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雷,許禮發.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問題及對策.考試周刊,2007(50):122-123.
[2]李欽,江擒虎,彭幫國.基于高校青年教師職業發展的綜合能力培養探析.中國高校師資研究,2013(1):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