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摘要:對研究生學位課程《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進行全英文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有助于提高學校的國際化水平。教學改革和實踐包括原版教材的選擇、全英文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全英文授課。在具體的教改實施中,還是遇到了由于學生英語水平較差無法理解授課內容的困境,通過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相似的教學困境是很多全英文課程都會遇到的問題,需要教師及時對教學方法做出調整,并逐步提高學生英文聽說能力。
關鍵詞: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全英文教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B)-00
1 教改的意義和目的
《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是浙江工業大學藥學院微生物與生化藥學碩士點學位課程,總學時為48學時,以16周為教學周期,每周上3節課。《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分子生物學的基本技術,將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于基因工程,為學生從事基因工程制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礎。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的重要理論和技術都是國外科研工作者奠定和開發的,目前在相關領域,還是國外科研者在領跑。雖然中國在基因工程領域與國外起步時間差不多,但由于文革時期科研嚴重落后,與國外的差距仍然很大【1】。分子生物學技術基本上都是國外發明的,對原理的闡述和技術指導文獻以英文為主。因此,這門課是非常適合進行全英文教學的。基因工程技術發展十分迅速,相關的前沿技術日新月異,頂尖的文獻都刊登在外文雜志,在追蹤前沿技術方面,需要學生掌握基因工程的英文專業術語,具備較高的英文水平,這樣才能在這一領域繼續深造,做出較為先進的科研工作。所以,對該課程進行全英文教學具有必要性。該教改項目對《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課程進行全英文教學的實踐,旨在研討全英文教學的可行性及教學效果。
2 教改內容及心得
(1)原版英文教材的選擇
對于全英文授課課程來說,教材的選擇是很重要的。教材選擇的原則是教材內容要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英文寫作簡單流暢,圖表豐富、形象、標注清晰、易于理解【2】。由于該課程并不是單獨學習分子生物學或者基因工程,一些分別專注于這兩方面的書籍由于覆蓋面有限,不能入選。比如著名的教材《Gene》,全書專注基因的結構和修飾,基因表達的調控,理論性較強,實際應用案例和分子生物學技術涉及的亦較少,作為教材不合適。教材《Molecular Biology》則只關注了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和操作,未涉及基因工程方面的內容,也不能作為教材應用。有本教材相對較為合適,它是《Principles of Gene Manipulation》。這本書的寫作較為簡單,圖片很多,標注清晰;內容和章節也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電子書可以從網上下載,不僅價格便宜,還具有很明顯的優勢【3】:學生可以用電子產品隨身攜帶,不怕丟書;教師可以使用軟件在電子書上進行批注、劃線和注解,傳送給每個學生,利于學生的課內外學習;還可以對重要章節進行復制和修改,使教材不再是死書一本,會變得靈活多變,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省錢便捷。因此,課程使用原版教材電子書經教學實踐檢驗,教學效果較好,也受到學生歡迎。
(2)全英文多媒體課件的制作
課程進行全英文教改后,多媒體課件必須改成全英文。這里主要有以下問題需要解決。
第一,教學內容的變化。由于使用了原版教材,教學內容的安排需按照教材的章節內容進行調整。我的體會是,多年的授課經驗會告訴教師,哪些是教學重點,哪些是教學難點,哪些是必須掌握的。這三部分內容在原先的課件中就有體現,所以,這部分內容要保留,并參照原版教材的內容進行中文轉化成英文的工作。相信這三部分內容,原版教材中肯定也是包括的。在轉換過程中,盡量使用原版教材中的英文表述。這部分內容占到了整個課件的三分之二,以中文替換成英文的模式來修改課件既節省了時間,又可以幫助教師進一步凝練授課重點,減少全部重新制作課件的困擾。以我為例,原來的課件總共有1000多頁,如果全部推翻重新制作,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利用這種替換的方法,其中有600-700頁將文字換一下就可以,保留了主要教學內容,也達到了英文教學的要求。剩下的三分之一內容為根據原版教材新增加的內容,體現在學科的歷史、案例、前沿進展等。這些新增的內容體現了原版教材的精髓,任何一個學科都有自己發展的歷史,了解歷史就能掌握這個學科的內涵。原版教材中的實驗方法和生動的案例闡述能使學生接觸原汁原味的語境。前沿進展更是需要用英文來體現其國際性和前沿性,一些新的英文名稱恐怕還沒有被翻譯成中文呢。
第二,圖表的選擇和注解。以前課件的圖表有相當一部分是來源于中文參考文獻和書籍。圖表的標注都是中文。全英文課件中應該是不出現一個中文字符的。所以,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重新制作全英文圖表,一種是對中文標注進行修改,替換成英文。當制作全英文圖表比較困難,或者很難找到合適的全英文圖表時,且更換中文比較簡單時,可以使用一些軟件對中文標注進行更改。可先將中文字符遮蓋,然后在覆蓋上面添加英文。這種方法省時省力,效果也較好,遮蓋后的添加有時會使字體顯得更有層次感和立體感,整個圖表會更漂亮。但是,當修改很困難時,比如修改的字符太多、太小、太復雜時,更換圖表是比較明智的選擇。
第三,語法是否正確的問題。PPT的表述方式與寫文章不同,有時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主謂賓結構。所以,在PPT中如何進行英文表述是個問題。不論老師還是學生,我們習慣按照中文的語法方式來寫和理解英文【4】。我的體會是,既然是全英文教學,當然要竭盡所能使用標準的英語;但是當你在為一個詞語寫作絞盡腦汁,花費了幾個小時都無法確定的時候,我覺得把你認為你看得懂的英文寫上去吧。因為制作課件的目的是教學,不是去參加英語寫作比賽。當整個PPT中絕大部分英文語法沒問題,我覺得就是一個合格的課件了。因為,課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每次上完課我都會有改一改課件的習慣,相信在上完幾年全英文課程后,不斷的完善和修改會使課件越來越標準和精致。
(3)全英文授課的方法
全英文授課的關鍵在于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樣的授課方式。上完第一節課后,就有學生反映聽不懂,所有的學生都認為重要內容用中文講解比較好。根據學生的要求,對全英文教學做出了以下調整。每周3節課,第1、2節課主要講解知識要點,應用雙語教學的方式,教案為全英文,理論、專業名詞用英文,闡述和舉例用中文。還有一節課與學生一起閱讀原版教材,在相應章節部分,給學生圈出專業詞匯,讓學生解釋圖表,將英文翻譯成中文,并用英文回答問題。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的英文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課程內容沒有因為抽出一節課的時間讀原版教材而減少。前兩節課時對一些內容進行了縮減,只講解最重要的,在學習原版教材中,有些教學內容可以在學習英文中傳授。我的體會是,這種方法是十分適合英文教學課程的。雖然還沒有達到全部課程用英文講解的程度,但是在教改計劃制定時就考慮到,全英文教改最終的目的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如果全英文讓學生學習困難,無法理解教學內容,那么就要適時進行一定的改變。就目前我學院研究生的英文水平,進行全英文教學具有相當大的困難,困難在于學生英文水平較差,加之教師的英文表達能力有限,導致學生無法聽懂課程。
在咨詢其他全英文教學課程的任課教師后,發現教師均表示全英文課程在對外國學生進行授課時沒有問題,即使教師英文表達能力不是很好,學生也能聽懂,就跟我們中國人能聽懂外國人不標準的中文同理。但是對于中國學生,使用全英文教學都存在學生聽不懂的問題,教師需要使用一些輔助的方法,對教學方式進行更改,以便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我們學校有很多外教,外教在教授專業課程時也遇到了學生不理解的問題。所以,這種全英文教學的困境雖然教師具有一定的影響因素,但最主要是出在學生方面,究其根源,是出在中國的英文教學模式上。中國人學英文不可謂不早,很多幼兒園都在教英文,進行雙語教學。但是多年的英文教學就是背單詞,背課本,較少有與外籍人士自由交流和溝通的機會,聽說能力較差,寫作能力更差,要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在短時間內接受專業課程全英文教學具有較大的難度。雖然具有難度,但是也要一步步進行改革。該教學改革的最大成果在于體會并認識到了全英文教學的困境,并適時做出了調整,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英語能力。相應的教學經驗也可供廣大全英文課程授課教師參考。
參考文獻
【1】 王嬌.基因工程技術的現狀和前景發展.河南化工【J】.2010,27(2),3-4
【2】 張紅,陳峰,孫濟慶.外國原版教材的評估模型研究——以上海市高校全英語課程為例.現代情報【J】.2012,32(10),134-137
【3】 王躍虎.電子書與紙質書的差異.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J】.2011,21(31),36-38
【4】 賀美娜,袁平華.中國式英語使用研究——以研究生英語課堂為例.南昌師范學院學報【J】.2014,35(3),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