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嵐
摘 要: 我國高校自從擴招以來,每年都大量畢業生走出大學校門,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而高職類學校的畢業生,相比于普通大學的畢業生而言,就業劣勢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大學生缺乏相應的法律知識,維權意識也較為淡薄,社會經驗更是稀少,在就業競爭的壓力之下,很多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難免遭受侵權,這給畢業生本身及其家庭和社會帶了諸多危害。本文就高職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就業權益如何能受到保護進行了探討,目的在于給高職畢業生提供一些策略和建議,更好的維護就業過程中遇到的侵權問題,以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的就業權益。
關鍵詞:高職院校 畢業生 就業 權益保護
中圖分類號:D9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6(b)-0000-00
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需要更多的符合型人才來建設,因此我國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進行高效擴招的政策。高等教育的不斷深入,使得高校培養了許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高校擴招帶來了近些年畢業生數量的猛增,使得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倍增。普通院校的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較大,但是高職院校畢業生由于其自身的劣勢所在,就業壓力更為巨大。惡劣的就業環境導致了高職院校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屢屢遭受侵權和就業權益難以維護的現象。如何保護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是本文要探討的主要問題。高職畢業生由于高考之后錄取的成績較低,其自身的綜合素質稍顯欠缺,在學制三年的學習過程中,學校的辦學方向傾向于技能和技術的提高,因此,高職畢業生學歷層次和知識范圍本身相對較低,在就業時其整體的競爭力明顯低于普通本科生。由于畢業生基于就業和盲目就業,給自身的權益保護埋下了隱患。另外,高職畢業生由于自主學習能力的相對不足,很多學生缺乏自我完善的動機和主觀意識,對就業方面的法律知識交接了解不夠,特別是完全不熟悉《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法》等,也是就業是權益無法受到保護的原因之一。第三,社會經驗的欠缺使得學生在就業權益受到損害時,顯得慌亂無措,很少想到以法律規范來切實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因此,全社會都要關心和探索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保護的問題。
1 高職畢業生就業應有的權益
作為畢業生的一個重要群體,高職畢業生在就業過程中相應的權利應該受到法律和就業單位的保護。按照目前就業規范的相關規定,以下的就業權益是高職畢業生應當享有的。
1.1 就業信息獲取的權益
畢業生擇業成功的關鍵和前提是就業信息,只有在充分占有信息的前提下,高職畢業生才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進行擇業。因此,作為用人單位,有責任和義務將就業的全部信息清楚明了的畢業生,以便畢業生在信息對稱和透明的情況做出選擇。
1.2 畢業前的就業指導
作為高職院校的就業部門,有責任在學生就業之前,給學生開展定期的畢業前就業指導講座或課程,且學生有權接受就業指導,學校的就業部門要通過上課或者講座的形式為學生安排就業前的法律規范指導,讓專業老師對畢業生進行指導,包括國家有關畢業生就業的方針、政策等內容,講授擇業的技巧,引導學生根據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結合自身實際選擇職業。通過就業指導,讓畢業生能準確定位,并合理擇業。
1.3 有被推薦的權利
畢業生就業前學校有責任為學生提供較為可靠的就業單位,并且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推薦。學校和用人單位,作為公對公的企業或視野單位,為學生的就業權利進行保障。用人單位要保證給學校提供透明真實的用人條件,而學校也要真實有效的為單位推薦優秀的人才。因此,學校和用人單位的負責,才是對畢業生就業最大的權益保障。
1.4 學生自主的選擇權
按照我國教育改革的有關規定,實行招生并軌改革的高校畢業生有權利對就業崗位進行自主選擇,依據國家就業方針和政策的要求自主擇業。只要符合國家的就業政策和方針,畢業生就可以對用人單位進行自主選擇,而不受到外界的干涉。這就是說,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是自主的,雙向選擇的,所有單位或個人都不能夠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畢業生,并迫使他們到某個用人單位是學校對畢業生的一種侵權行為。結合自身實際畢業生可和用人單位協商,通過學校的推薦,簽訂就業協議。
1.5 有被公平對待的權利
應該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用人單位和畢業生進行雙向選擇。在錄用畢業生的過程中,用人單位要同等對待,不可以以學校的名氣定性,而應該以畢業生自身的特長和學識為評估是否被錄用的條件。但是當前高職畢業生的公平錄用權利被侵害的最為深入,尤其是性別的歧視,導致了女性畢業生就業的難度遠遠高于男性畢業生。畢業生最迫切需要得到維護權益的就是公平的受錄用權。
1.6 違約及求償權
在自愿自主的前提下,用人單位、學校以及畢業生三方簽訂了就業協議,因此任何一方都不能隨意更改或是毀約。但是畢業生侵權的問題就在于一些用人單位隨意毀約,那么畢業生就應該依照相關的法律條文進行違約賠償,要求對方嚴格執行就業協議,如不這樣用人單位需承擔一定的違約責任,并付違約金,畢業生也有權利索要補償。
2 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現狀
因受用人單位觀念、就業法律法規不健全以及就業權益救濟渠道不暢等的影響,目前,高職畢業生就業的過程中,就業權益受到侵犯的現象很普遍。通過CCTV與智聯招聘網對大學生就業權益保護問題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求職者遭遇正當權益被侵害的事件高達74%。
2.1 就業歧視
從該課題研究者設計的調查問卷可以看出,高職畢業生就業中的歧視現象嚴重,主要是戶籍歧視,占約45%以上。另外,有很嚴重的性別歧視現象,據調查顯示,認為在找工作時遭遇了性別歧視的女生有55.8%,覺得目前用人單位錄用大學生時存在“很歧視”或“比較歧視”女生的,女生、男生分別占到了63.7%和47.6%。此外,歧視畢業學校的也不少,高職畢業生中有60.2%的認為,相比于本科生,在找工作時高職畢業生很容易受到學歷的歧視。其他則還有健康狀況、婚姻狀況、血型星座以及身高和相貌等方面的歧視。endprint
2.2 用人單位違反就業協議
其次,高職畢業生在就業中由于對勞動合同知識的欠缺,導致了很多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無條件地延長試用期并且不按照規定支付相應的工資待遇。還有一些單位收取各種名目的押金、培訓費。一些不規范的企業甚至限制畢業生的人生自由,從事非法活動。用人單位無故違約或者是沒有兌現協議相關條款。因為大學生面臨就業的困境,不少的用人單位憑著自己的優勢地位,所以在簽署就業協議時出現霸王條款,或者隨意更改協議內容等。對于協議中的工資待遇或者福利不予支持。
3 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受侵的因素
之所以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權益會受到很多的侵害,是因為整體的就業環境,法律保障體系,學校及學生個人自身的因素綜合造成的。
3.1 就業環境
高校的擴招致使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劇增,導致了整個就業環境的惡化,在就業時尤其是高職就業生處于相當劣勢的地位,用人單位的強勢,使得勞動關系中出現了不平衡的顯現,畢業生就業權利的侵害就很容易發生了。高職畢業生為了就業,屈就于一些用人單位的霸王協議或者隨意毀約,為了節約成本,一些招聘單位在員工試用期快結束的時候就找各種理由將畢業生辭退掉,這種現象被稱為一種就業陷阱。還有一些單位用“高薪”來引誘高職畢業生,但是一旦招進來了之后,卻只字不提加薪、發放福利的事情了。
3.2 法律原因
雖然我國已經相繼出臺了《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但是很多用人單位鉆法律的空子,或者對這些法律法規熟視無睹,因此導致這些法律法規無法全面有效的保護大學畢業生尤其是高職畢業生的權益。招聘的時候,一些用人單位還要求“招聘先交錢”,非法收取畢業生的各種費用,這違反了國家的法律規定。另外,社會保障的不完善也是畢業生權益遭受侵害的重災區,社會保險購買率低下,簽訂的勞動合同不規范,短期化等,都是侵權行為。
3.3 高校自身的原因
高校對于畢業生的就業前知道工作做得不夠到位,雖然就業指導課程各個學校都開設有,不過沒有系統化,開展的方式大多以專題講座為主。與此同時,就業指導的老師基本是從事思政工作的人來擔任,沒有足夠的資質,沒有專業性和針對性的指導工作。學校就業部門也沒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來提升就業前指導工作的質量,也缺乏換位思考的理念,從學生的利益出發,幫助學生更好的自我認識,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并實現自我的成長以及發展。
3.4 畢業生自身的原因
缺乏法制意識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對《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有關法律不是很了解,因此就更談不上“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學生除了學子之外,很少參加法律協會等學生社團組織在高校普法活動,輕視網絡宣傳及普法專欄,因此,學生自身也要通過案例學習提升他們的法律素養。
4 我國高職畢業生就業權益的對策及思路
4.1 細化法律制度,保護大學生就業權益
當前,在實體法和程序法中都沒有明確規定高職畢業生的平等就業權,制定細化明確的法律制度來及時有效的保護大學生就業時的權益,使得大學生平等就業,設置專門的機構來監管這些問題。2007年8月30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中明確規定,“勞動者的平等就業權;實施就業歧視的,勞動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建議制定《大學生權益法》,明確規定大學生就業權益保障,對現有的《勞動法》進行完善,使其對就業歧視過于狹隘的范圍的狀況有所改善,達到充分保障大學生平等就業權利的目的。
4.2 改善就業環境
由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環境的惡劣,加上有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以及舊觀念、舊思想的等不良風氣的影響,在就業過程中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權益受到了一定的侵害。改善社會整體就業環境,教育大學生學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才能真正使得大學生在公平透明的社會環境中自主選擇用人單位,快樂就業。
參考文獻
[1]程榮暉.畢業生違約現象分析及對策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15)
[2] 陳平.當前我國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田.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6,(8).
[3]韓旭,劉俊麗.高職學生勞動權益保障問題研究——以勤工助學及就業為視角[J].法制與經濟,20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