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 劉方 馬華


摘要:針對城鎮人居環境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特點,提出了分類培養模式,探討了課程設置、實踐教學內容模式、校外實踐基地建設與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以及專業學位國際化等問題,探索了具有行業和學科特色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關鍵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X2-4;G64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2909(2015)03-0038-05
為培養適應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具有創新能力的綜合性、實用性、復合型人才,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專業學位教育制度[1]。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是新的培養模式,以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為培養目標。與學術型學位相比,專業學位教育在保持研究生層次所需知識結構的同時,更注重加強實際應用能力和技能的培養[2]。因此,積極探索符合我國城鎮人居環境領域特點的專業學位教育,是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與教育的必然要求。
學院自2009年起,在建筑土木工程領域和環境工程領域招收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與管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以國家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有關精神為目標,針對城鎮人居環境類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特點和需要,融入學院多學科交叉優勢,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加強校企合作,切實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積極推動合作辦學、定向培養、雙導師制等校企合作方式,創造專業學位教育良好的社會環境[3]。
學院現有生態學、土木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三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建筑與土木工程和環境工程兩個全日制專業學位領域。城鎮人居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研究生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城鎮化與環境保護的交叉學科前沿,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探索解決節能減排、可持續城鎮人居環境質量、三峽庫區水環境安全保障、災害防治與災后重建等重大科學技術問題。因此,城鎮人居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必須緊密圍繞專業學位特點,跨傳統學科體系,體現專業學位大領域類別培養的特色。
我院城鎮人居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學位碩士畢業生,主要面向三類工作單位:設計咨詢類、項目建設與產品研發類以及工程運營和管理類等,因此,該專業學位研究生分為咨詢、項目建設與產品研發、工程運營和管理等三類進行培養。從而以城鎮人居環境類人才社會需求為導向,提出了全日制專業學位分類培養的理念,即課程教學體系、專業實踐內容與模式等,都應與領域相關的規劃設計院所及咨詢機構、項目建設與產品制造企業、運營管理企業等合作,并制定相應分類培養課程體系、實踐模式及實踐內容。
文章結合我院學科特色和學院優勢,論述了城鎮人居環境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著重探討了全日制專業學位課程設置、重要教學環節的專業實踐內容與模式、校外實踐基地與校內實踐基地建設,以及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等方面的改革實踐。
一、以實際應用為主線,構建科學的課程培養體系
課程設置是專業學位研究生掌握專業領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備科學研究和實踐工作所需要的知識結構的主要環節。我院城鎮人居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涵蓋環境科學與工程、市政工程和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三個研究方向,交叉性強,其課程體系應以實際應用為主線,以職業需求為目標,課程設置既要有一定的專業性和基礎性,又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先進性、實用性,突出研究方向。因此,在課程設置上,針對不同的專業方向,設置了設計咨詢類、項目建設與產品研發、工程運營和管理等三個方向的模塊課,提出分類培養模式的課程體系,突出并加強了專業實踐課程,以強化研究生培養與社會工作需求的對接。其中,根據環境科學與工程、市政工程、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三個專業方向,在每個專業方向下設三個不同的培養模塊,具體培養模塊見表1,對應的特色課程設置見表2。
二、創新專業實踐內容與模式
根據分類培養的理念,提出了咨詢類、項目建設與產品研發、工程運營和管理等三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專業實踐內容。
(1)環境工程方向。研究生培養重點是針對我國當前城鎮環境污染問題的復雜性和前沿性,依托重慶市環衛集團、重慶市水務集團、江蘇凌志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水務集團等校外專業實踐基地開展污染控制新技術、新設備研發、工程咨詢和運營管理等實踐。依托機械工業部第三設計研究院、重慶市煤炭設計研究院等校外專業實踐基地開展環境咨詢及污染控制工程設計的實踐活動。
(2)市政工程方向。針對市政工程領域規劃、設計及咨詢過程迫切需要解決的規劃、設計和計算方法和關鍵參數及標準圖等開展專題研究,研究生參與給排水工程施工和產品研發、改良、優化調試工作。一方面參與工程施工的技術管理,學習工程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另一方面參與施工管理新技術的研發,提高項目建設企業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參與新產品的設計、試制和試運行調試等工作,工程運營和管理類學位研究生參與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管理,為水務企業或環境治理企業提供額外的技術支持,研究水處理工程的優化運營模式和節能高效管理方法。
(3)暖通空調方向。研究生參與暖通空調系統設計、暖通空調系統的運行與調試、基于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的高平臺設計與咨詢、可再生能源系統在建筑中的應用項目建設、建筑節能產品的研發與應用,以及智能建筑設備系統控制與管理等。依托重慶市設計院、中國建筑西南設計院、浙江建工集團設計院進行暖通空調系統設計的實踐工作以及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實踐工作,依托空調設備商進行設備系統的運行與調試實踐工作。
專業實踐教學以“集中實踐與分散實踐”相結合、“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實施。集中實踐方式:研究生由學院統一安排到校內校外培養基地,按照研究方向的不同進行實踐。分散實踐方式:一是由導師結合自身所承擔的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安排研究生到行業相關的單位進行實踐;二是由導師根據研究方向安排研究生進行如工程項目設計、工程實驗研究等實踐;三是學生結合本人的就業去向,自行聯系向單位進行工程實踐。調查學院2011級 35名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情況,其中參加設計與咨詢類實踐的學生占50%以上,參與項目建設類實習的學生約20%,參與工程運營管理類實踐的學生約10%,其余學生參與了導師科研課題,主要在學院的教育部三峽庫區生態環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
三、推進校外實踐基地建設
三年來,學院不斷加強校企合作,切實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與行業知名企業建立全面的合作關系,構建可持續的研究生實踐體系。利用學院多學科的學術優勢、技術開發優勢,在企業建立技術研發基地、成果轉化基地、人才培養基地、研究生實踐培養基地,進行合作辦學、定向培養、雙導師制等校企合作方式,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創造專業學位教育良好的社會環境。建成一批穩定、優質的滿足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需要的校外實習基地。
目前,已與浙江凌志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重慶環衛集團、南充玉樹科技、成都自來水公司、重慶燃氣集團、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重慶市設計院、浙江建工集團設計院、廣東歐科空調設備有限公司、美的集團、格力集團等25家全國知名公司(企業)建立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站,多元化、穩定的實踐與就業基地,為學生實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通過廣泛吸納和使用社會資源,聯合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將人才培養與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結合,順應高校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要求。
學院申請獲準2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及實踐示范基地。南充玉樹科技專業學位學生聯合培養與實踐基地的實踐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高層建筑供水一體化設備生產制作實踐、高層建筑供水一體化設備測試模擬試驗實踐、高層建筑給排水技術與設備開發實踐和高層建筑給排水系統安裝施工及管理實踐等。重慶燃氣集團專業學位示范基地的主要實踐內容為:依托重慶燃氣集團現有國內最大天然氣儲配站,進行天然氣供應負荷數據采集與分析;依托重慶燃氣設計研究院,進行天然氣規劃與設計培訓和實踐;依托重慶燃氣具質量檢測站,進行節能與環保天然氣利用燃燒設備開發。
四、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
一批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對保證專業學位研究生工程實踐需求,提高專業學位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具有促進作用。但是,專業型學位研究生在企業實踐期間主要根據企業生產所需從事一些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管理和運行管理工作,缺少創新能力培養,研究生取得的創新成果相對較少,對學科發展貢獻少。因此,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學科發展有機結合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專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是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和水平的必然選擇。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應依據專業發展方向,建設相應的實驗實訓平臺。學科重點發展方向,提出將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專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成一個前后銜接、工藝貫通的培訓體系,以順應未來學科的發展。
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專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涵蓋水污染控制技術、城鎮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環境污染生態修復技術、環境監測技術及質量評價,以及環保設施調試、運營管理等六個核心發展方向,強化對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應對當前我國環境保護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市政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專業實驗實訓,涵蓋“飲用水深度處理,污水深度處理及其再生利用,湖庫水源保護和藻類控制,綠色建筑節水及水資源利用,城鎮供水、污水處理設備一體化研發”五個核心發展方向,強化對市政工程方向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應對當前我國水處理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學位研究生校內專業實驗實訓,涵蓋“建筑環境、建筑節能、清潔能源利用、通風空調工程”四個核心發展方向,強化對專業學位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研究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五、推動專業學位教育國際化
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邀請國外多家知名企業進行訪問交流。來自哈希公司、曼徹斯特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卡迪夫大學、巴斯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威斯康辛大學、淘沙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紐卡斯爾大學、芬蘭拉普蘭塔理工大學等諸多國外知名公司與高校的專家、教授前來我院進行訪問交流,舉行學術報告,開設短期課程,對加強科研合作和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設置全英文課程已達15門,精選的高水平英文原版教材已達16部,可持續建筑環境課程成為國家級全英文精品課程。在學院接受國際化教育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已達5屆,總數達30人,其中14人順利畢業。經教育部批準,我院與香港大學、劍橋大學合作創辦“可持續城市建設與環境”碩士班,已連續舉辦三期,共畢業76人,影響日趨擴大。
與國外一流大學合作設立一批優質國際合作課程,師資互派、學生互換和學分互認。采取多種形式,拓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海外實習,推動專業學位的國際評估與認證工作。目前我院已于英國雷丁大學、英國倫敦大學建立校際交流合作關系,積極參與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和行業協會的資質認證工作,鼓勵導師、研究生積極參與國際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與考評,鼓勵研究生申請英國皇家建筑設備工程師協會CIBSE學生會員。通過國際合作教學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專業人才,提升研究生專業學位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六、 結語
城鎮人居環境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是圍繞不同專業方向進行的分類培養,未采用統一的模式。在確立課程體系、實踐內容與模式、實踐基地建設的基礎上,需要緊密結合社會需求,進一步建立健全碩士專業學位實踐過程的管理與監督體系,探討專業實踐質量過程監控運作模式,以進一步推動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郭湘晉,王莉.關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4):15-19.
[2]杜建軍.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的辦學實踐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啟迪[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3(3):16-19.
[3]張智,劉方.人居環境科學與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實踐[J]. 高等建筑教育, 2011,20(6):25-28.
(編輯 周 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