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翠蘭
摘要:語文是其他科目學習的基礎,而識字則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識字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學生要想進行閱讀和寫作,首先要學好識字。然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一些教師沒有對識字教學引起足夠重視,一些教師難以有效地把握識字教學的重難點等,這使得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效率難以提高。對此,本文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原因進行了分析,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識字教學 ?問題 對策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首先,過于重視講解而忽視寫的訓練。在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對于字的結構、音節和筆畫筆順給予了關注,而且非常重視關于這些方面的講解,甚至有些教師對于三四個漢字的結構、音節和筆畫筆順講解要用去十幾分鐘的時間。此外,對于學生的書寫指導也要講解,這樣,如果一篇課文生字較多的話,教師的生字講解和指導就要用去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就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練習書寫。
其次,寫字練習關注點在量上而忽視寫字的質。小學語文教師在給學生布置寫字練習的時候,往往以量為標準,要么要求學生一個字寫多少遍,要么要求學生將學習過的生字寫多少篇,總認為這樣就可以牢固學生的記憶力。其實不然,從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中我們就可以發現,學生在初始寫字時還能保持工整規范,越到后面,字寫得就越發潦草、不規范。雖然是這樣,教師們依然以多寫多練來要求學生,而對于學生的寫字的質關注不夠。
最后,偏重于字寫得對,而不重視字寫得好。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只關注學生字寫得正確與否,而對于學生字寫得是否規范工整卻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如有的學生把“森”字寫成了上小下大,使得整個字失去了美感,很難看、別扭等。而對于這些學生寫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不能做到一一指正,也沒能夠對其做相應修改。久而久之,很多學生就養成了寫字不規范、潦草等不良習慣。
二、原因分析
首先,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推行和實施了很長時間,但是課堂教學依然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不管在教學內容、方法和程序上都存在一些不合理。此外,部分教師在傳統教育思想和固化教學習慣影響下,很難在短時間內轉變識字教學理念。大部分也習慣了傳統教育模式和教材上的識字學習安排,對于新教材的編寫、識字順序等在短時間內也難以完全適應。
其次,不重視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識字學習也是如此,所以,教師也要遵循這個規律。而且,學生的認知是有規律的,教師只有重視和把握好學生的認知規律,才能更好地開展識字教學。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都是不切合學生實際的,如教師在上復習課時,總是習慣性地讓學生把學過的生字反復重復訓練,這樣不僅會使得學生感覺枯燥,而且也難以使得學生的認知得到升華。
三、相應對策
首先,創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模式。傳統教育思想下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講為主,以教師為中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只能被動聽講,難以產生主動性。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要求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改變,要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識字教學教會學生技能和方法,就必須創新教學模式,凸顯靈活性,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發揮主動性。如在對“青”字進行教授和講解的時候,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青”是大自然中的一種美麗的顏色,還可以引申出與“青”組合成的字——“清” “睛”“靜”等,并且讓學生們猜猜這些字的怎么讀,代表什么意思。這種教學方式形象生動,能激起學生識字的興趣,而且也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此外,多媒體技術、探究式學習等都可以在識字教學中加以應用。
其次,認清并且充分重視學生的認知規律?!跋纫缀箅y、先直觀后邏輯、興趣主導一切”是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而且要對此給予充分的重視。低年級小學生的直觀性思維占優勢,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增設一些生動直觀的內容,讓學生在興趣的引導下進行識字。如教學“日”字時,教師可以多一筆將其變成“目”,進而講“日”和月組合成“明”,這樣符合學生的思維邏輯,有利于學生識記。此外,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講究有序性,“循序漸進”的教學才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新課程教材中,“體”字在前邊課文中已經出現過多次,而在后邊課文的生字表中才被列為生字。教師如果沒有把握生字分布特點,就可能在前邊的課文中就要求學生對“體”字進行識記,這就使得學生在接受上有一定的難度。
最后,注重識字方法的引導。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不僅注重學生的知識積累,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該重視識字方法的教授,以此提高識字效率,使學生掌握多種識字方法。如學習“眺”字時,教師引導學生調出以往學習過的生字“跳、挑、逃、桃”等讓學生做細致分析——“跳”是要用腳的,所以是“足”旁;“逃”偏旁是“走之兒”,所以與腳的走動有關;“桃”與樹木有關,所以是“木”旁;“挑”是“提手旁”,故與手的行為有關。以此類推,“眺”是眼目旁,所以與眼睛看事物有關。這種步步引導的識字方法可以使得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容易,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認清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對其產生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總結和研究,探索更多適合小學生認知規律的識字教學方法,使其真正服務課堂教學,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焦海榮.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淺談[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2(1).
[2]孟慶琳.淺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5).
[3]張永強.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5).
[4]張茜.淺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興趣培養[J].語文天地,2009(1).
[5]魏長青.新課改背景下的識字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3).
[6]蘇金祿.識字教學的新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09(3).
[7]吳耀堂.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J].科學教育,2009(1).
[8]林冬梅.識字教學,應回歸生活本源——關于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