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珂
【摘要】目的 探討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危險因素及應對策略。方法 對我院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內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誘發護理危險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應的防范策略。結果 心血管內科護理過程中誘發危險事件的主要因素有院方因素、護理危險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危險因素三個方面。結論 心血管內科護理危險產生的原因主要老源于護理人員、院方及患者本身,其中最主要的危險誘發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因此在開展心血管內科護理時必須重視與患者的有效溝通,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注重臨床資料的規范記錄與自身的工作態度,從而降低心血管內科護理危險的發生率。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護理;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248.1 【文獻標識碼】B
近些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主要的原因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攝入的脂肪、膽固醇等高油脂食物越來越多。在對心血管疾病治療與護理過程中,常常會發生一些原本能夠避免的危險事件。我院對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探討誘發臨床危險事件的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78例,女42例,年齡39~81歲,平均(62.4±4.2)歲。疾病類型:心臟病56例,高血壓48例,冠心病39例,心肌梗死36例。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12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臨床資料,探討誘發護理工作的危險因素。
1.3 心血管內科護理危險因素
1.3.1 護理操作中的危險因素
由于心血管內科的藥物品種多樣、名稱復雜,再加上在使用藥物的過程中劑量方面會有所偏差。護理人員如果在配藥的時候未能嚴格遵循藥物配伍核對原則,未能嚴格參照藥物處方劑量進行配藥,從而為患者造成很大的危險。除此之外,一些護理人員在為患者進行靜推呼靜脈滴注的過程中,由于靜推或靜脈滴注的速度沒有把握好,從而導致患者血壓升高、心臟負荷過重等,甚至嚴重者會造成患者心力衰竭。
1.3.2 護理書寫不夠規范
護理書寫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護理記錄缺乏完整性:心血管內科護理內容繁雜,例如,對于心肌梗死患者每隔30 min就需要對生命體征與心電圖進行監測,而在實際工作中如果患者癥狀得到改善后,一些護理人員就對觀察工作不夠重視,因而造成記錄不全或漏記的問題,最終誘發護理危險事件。②護理記錄欠缺真實性:由于護理監督工作存在不足,一些患者離開病房或擅自外出時恰逢護理值班巡查,因而未能對其進行真實的監測與觀察,部分護理人員為了應付工作擅自填寫護理資料,導致部分記錄的數據缺乏真實性[1]。③護理記錄不夠及時。由于心血管內科中危重患者所占比例較大,很多患者入院時都需要進行搶救,這就造成很多護理記錄都是術后或治療后補寫的,所以這可能會由于填寫不夠及時從而造成記錄資料產生一定的誤差。
1.3.3 院方因素
由于當前心血管疾病治療的檢查費用與醫藥費用都較高,一般的患者由于經濟條件有限,難以承受昂貴的醫療負擔。如果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沒有及時告知患者各項治療費用或在催款時由于態度不當,從而就可能激發患者及家屬與醫院雙方的醫院糾紛。
1.3.4 患者自身危險因素
一些患者由于臨床癥狀改善顯著或已經消失,對于疾病的危害也會產生輕視心理,有的未經醫療人員同意擅自離開病房或治療時不遵醫囑。由于心血管疾病發病十分急促,而患者一旦處于醫療之外的環境中,發病后就會對自身生命健康產生極大的威脅。與此同時,部分患者對于醫院的治療結果期望過高,這就導致在病情惡化之后,有部分患者及家屬會將責任推卸給醫療人員,從而導致嚴重的醫患矛盾。
2 結 果
120例心血管內科患者經治療后發生護理危險事件35例(29.17%),其中因患者自身因素誘發的危險事件20例(16.67%),由護理工作誘發的護理危險事件12例(10.00%),由院方因素誘發的護理危險事件3例(2.50%)。
3 討 論
心血管內科護理危險事件的發生不僅對患者的生命健康產生嚴重的影響,更對護理人員的工作及醫院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為此,必須做好相關護理預防措施,以降低心血管內科護理危險事件發生率。筆者認為,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①提升護理水平:要想有效避免心血管內科危險因素,護理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護理水平。首先應當從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入手。醫院應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護理操作制定,利用科學的操作為患者提供有效而及時的護理。在護理人員給患者用藥前后均要對患者生命體征與癥狀進行監測,在靜推或靜脈滴注的過程中,嚴格控制滴注速度,避免出現因注藥速度過快導致的護理風險。②護理人員應當進一步加強對法律知識的學習。臨床護理人員應當全面提高自身的法律知識儲備,并將學到的法律知識合理運用到工作中去,杜絕危險因素的產生。在出現醫療糾紛的時候,護理人員應當善于運用法律知識維持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進一步提升臨床資料記錄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將記錄誤差降到最低。③護理人員應當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護理人員應當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的醫療環境,充分考慮患者對治療的感受,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性格與行為。此外,護理人員還應當提高語言的親和力與文明程度,努力提升自身的醫德與綜合素質,日常的護理中結合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指導患者更好地進行術后康復訓練,并結合患者病情發展對其開展健康教育。
綜上所述,心血管內科護理危險產生的原因主要老源于護理人員、院方及患者本身,其中最主要的危險誘發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因此在開展心血管內科護理時必須重視與患者的有效溝通,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注重臨床資料的規范記錄與自身的工作態度,從而降低心血管內科護理危險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翟英芬,韓艷茹.心血管內科護理中危險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0:7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