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改革的深化階段,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進,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有效適應當前的發展,所以及時的轉變教學模式就比較重要。通過對中醫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積極轉變能夠促進中醫英語翻譯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本文主要就語用觀基礎上的中醫英語翻譯教學進行詳細分析研究,希望此次理論研究對實際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語用觀;中醫英語翻譯;教學探究
一、引言
中醫英語是以英語為依托的,中醫英語翻譯是新興起的學科,在當前還處在初級階段,加強對其優化教學策略的探究就比較重要。實現本語和目標語傳真翻譯就要能夠對語言的動態變化進行有效掌握,對語用觀前提下的中醫英語翻譯教學進行理論研究就有著實質性意義。
二、中醫英語翻譯主要特征及目的分析
1.中醫英語翻譯的主要特征分析
從中醫英語翻譯自身的特征來看,中醫本身就有著很大的困難,英語和漢語之間的語言特點也有著很大的不同,這也是對中醫英語翻譯的最大難點。英語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日耳曼語支,對名詞性結構善于利用,同時對邏輯分析思維也比較重視。例如在漢語方面比較講究整體的思維,簡單的文字能夠對多層意思進行表達,而在中醫用語方便則要能夠突出其簡便性,所以在用語的濃縮性方面較強。如結合形容詞可做名詞修飾限定成分這一語法規則,就有人將風寒翻譯成windy old0,肝氣譯成livers qi等,這樣就造成了詞語上的混亂,而正確的風寒和肝氣則應當翻譯成wind cold,liver qi.
2.中醫英語翻譯的主要目的分析
對中醫英語進行翻譯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讓西方人對中醫文化知識能夠接受,而實現這一方面的目標就要能夠從多方面進行實施。首先就是要能偶對中醫理論正確的理解,要能用現代的語言加以解釋,同時在對中醫英語實施翻譯前可先試著向不懂中醫的中國人講述需要翻譯的相關句子,能夠用漢語進行解釋也就能采用英語解釋清楚。再者就是要能夠對地道的英語表述法熟練的掌握,通過用英語來表達清楚自己的思想。對中醫英語的翻譯主要是對中醫的表達,翻譯過程中的重要原則就是要能夠對等,將中醫的意思表達清楚即可。
三、語用觀基礎上中醫英語翻譯教學策略探究
1.語用觀翻譯理論融入中醫翻譯教學
通過對語用觀翻譯理論的實際應用,能夠對中醫英語翻譯教學的效率得以有效提升,語用學和翻譯都涉及到語境條件下的語言使用以及信息理解,特別是通過恰當的語言選擇以及表達。語用翻譯觀是翻譯理論的全新模式,其主要是主張將語用學的一些成果進行應用在翻譯中加以實踐。語用翻譯是從語用學角度進行對翻譯問題加以探究的,并對理解過程以及重構過程的相關問題進行解決。
2.語用觀基礎上的中醫英語翻譯教學策略
給予語用觀基礎的中醫英語翻譯教學策略的實施要能夠結合實際進行,首先要在教材的選用上要能夠適當,教材是引導教學順利進行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學內容的靈魂所在。中醫英語課程的教學是將中醫作為基礎的,其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例如有中藥學以及針灸學和方劑學等,所以在中醫教材過程中也要能包含這些內容。
然后就是要能偶對中醫文化的導入能夠充分的重視,由于中醫英語翻譯是專業英語的新領域,中醫學根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倘若沒有從傳統文化觀念以及思維方式上來理解中醫詞匯以及翻譯,就不能呈現出最佳的教學效果。對中醫英語的翻譯要能科學化的呈現,比照西醫求同存異。既要能夠看到科學技術的發展,也要能夠看到人類文化具有的共性,中醫英語翻譯要從讀者的角度出發,以讀者的理解為重要的目標,這樣就能夠有效避免由于解釋的缺位而造成的交流失敗。
例如:在中醫中的藥多是通過功效進行命名的,像失笑散就是活血祛瘀散結止痛藥,病人服用此藥之后就會藥到病除從而欣然失笑,所以這一藥名才由此得來。對其進行翻譯通過幾種方法,Powder For Lost Smile,Sudden Smile Powder,Laughing Powder,其中的第一個和第二個對失笑進行了意譯,翻譯成失去的笑容,第二個是突然出現的笑容,而對于失笑的正確意識的解釋是情不自禁的笑,所以在第一種就存在著偏差。而在第二種則是出聲的笑,雖然接近但是還存有偏差,只有再進行補充說明才能夠讓讀者真正明白其中的意義。
另外對中醫英語的翻譯還要能夠注重簡明通俗性,要能夠通過最為簡單的詞匯來表達出準確的意思。古代很多修辭手法都在醫學的文獻當中進行了應用,所以就帶有很強的文學色彩,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就要能夠結合實際通過英語準確的進行翻譯突出簡潔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對中醫英語翻譯教學在語用觀的基礎上要能夠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相結合,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由于中醫文化博大精深,在通過英語進行翻譯的過程中會存在諸多的問題,這就要能夠針對性的進行解釋。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進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論研究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紅蓮.淺析中醫英文翻譯解釋策略[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5(02)
[2]張燕.試論醫學英語專業詞匯的翻譯方法與技巧[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
[3]王銀泉,周義斌,周冬梅.中醫英譯研究回顧與思考(1981—2010)[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4(04)
作者簡介:
張杰(1981~),女,甘肅省蘭州市人,工作單位:甘肅省中醫學校,職務: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