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菁 劉增安
【摘 要】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為河北省職業教育帶來機遇和挑戰。河北省職業教育應看到自身優勢,更要正視存在的問題。樹立京津冀一體化全局觀念,加強區域職業教育發展的頂層設計,走集團化發展之路,完善職業教育層級結構,搭建立交橋,大力發展涉農職業教育,構建完善的區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省;職業教育;發展策略
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京津冀協同發展列為我國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的三大戰略之一。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就意味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以就業為導向,具有廣泛人民性,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職業教育將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重要的人力資源支持。
一、河北省職業教育的歷史使命與戰略機遇
河北省作為職業教育的大省,在“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一是為區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培養適應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的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二是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力度;三是擔負起職工技術更新教育和技能培訓的重任,化解產能過剩,推動產業升級;四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職業教育應提供多層次、多形式、多類型的教育機會。
二、河北省職業教育存在問題與面臨的挑戰
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賦予的歷史使命,適應當前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要求,河北省職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河北職業教育在資源配置、辦學水平等方面處于“低谷地帶”。首先表現在與京津兩市相比,河北省高校數量與人口規模不協調,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匹配。其次,在院校類型上,京津兩市國家重點建設的211、985大學數量眾多,集中了全國優質教育資源。
二是河北職業教育生源萎縮,職業院校面臨重新洗牌風險。自2008年起,河北省高考報考人數已是連續七年下降。
三是需要接受職業教育的適齡人口增加,與職業教育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凸顯。目前河北省職業教育自成體系,但特色不鮮明。
三、河北省職業教育發展對策與建議
就河北省職業教育科學發展,更好地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如下建議與對策:
1.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規劃京津冀區域職業教育總體布局
京津冀三地政府應在區域協同發展的戰略框架內,加強統籌協作,搞好頂層設計,通過“有形的手”提供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統籌區域職業教育發展,優化功能定位。有研究者提出了未來京津冀職業教育“8+X”網狀發展的構想,即以工業加工類、電子信息類、汽車物流類、建筑建材類、醫藥護理類、農業食品類、紡織服裝類、現代服務類等八大類為主,選取相應產業發展的典型地區作為職業教育品牌發展的落腳點。由此,使職業教育形成既有點又有面的網狀發展。
2.集團化發展,加大特色職教園區建設力度
三地教育行政部門應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主動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制定校企合作、校際合作指導意見,建立覆蓋京津冀區域職業教育聯盟,積極推動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位于廊坊市的東方大學城,地處京津之間,具有區位優勢,且由北京市政府支持,企業投資興建,目前已初具規模。近期應以加快大學城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明確定位,完善功能,率先突破,取得經驗,使其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3.完善職業教育層級結構,構建職業教育立交橋
2014年國務院頒布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提出;“發展應用技術類型學校,培養本科層次職業人才。建立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引導部分本科院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讓高校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零距離對接,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研究推進高職院校轉升職業教育本科的試點工作,在區域內選擇一些具有多年辦學經驗,基礎較好的高職院校升為本科職業技術學院;加快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研究生職業教育銜接和融通的立交互通體制機制建設,逐步形成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4.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大力發展涉農職業教育
河北省作為農業大省,早在1995年就推廣確定了“縣級職業教育中心辦學模式”,在全國開創了縣縣都有職教中心的先河,構建了以縣級職教中心為龍頭,以鄉鎮成人學校為骨干,以村級成人學校為基礎的縣域農村職業教育網絡,實行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極大地推進了河北省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為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奠定了基礎;近期要主動承接京津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加快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優先發展環京津貧困帶職業教育,建立公益性農民培養培訓制度,以涉農中等職業學校為主渠道,大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總之,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河北省職業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河北職業教育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按照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要求,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深化產教融合,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構建多元化投資主體,改革職業教育招生考試辦法,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建立科學完善的評價機制,創特色、爭一流,為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的技能型人才。
項目基金:2015年度石家莊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院(課題編號:SH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