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菁
摘要:語文是國人最重要的一門學科,也是中華文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學在整體教學中占著十分重要的位置,語文閱讀又是語文教學最基礎的一個部分,所以初中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語文科目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起著關鍵作用,而且語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越來越處于較主要的地位。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能力;語文教學
閱讀是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最基本的學習活動。學生有了較強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使語文學習本身的 聽說讀寫一系列問題得到較好解決,而且對數、理、化、外語等其他學科的學習也大有幫助。可是,目前學生閱讀能力差的情況卻引人注目。這里姑且拋開學生方面的原因不論,就教師方面來說,培 養學生閱讀能力就是刻不容緩的大事了。以下從學法指導的角度談幾個閱讀能力培養的問題。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找到閱讀的快樂,這比什么都是重要的”。我認為,開展語文教育課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追求在于“培養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不是塑造具有某種實用功能的機器”。
人類汲取知識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獲取信息的方式也是數不勝數的,在這其中,“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所占據的分量,可以說是難以用“重要”兩個字進行概括的。除此之外,對于人類認識世界來說,閱讀也是一個良好的途徑。語文學科有諸多的分支,閱讀教學就是其中一個,這一分支早就存在,但是在各種不同原因的作用之下,閱讀教學作為一種獨立的學科,卻沒有在諸多的人心中形成一種意識。然而毋庸置疑,寫作和閱讀之間關系密切,可以說,對于寫作來講,閱讀是一條途徑。為了提升閱讀被關注、被重視的程度,“閱讀”要能夠“獨立起來”,這一目的的實現,首先需要明確的就是閱讀本身的追求或者說是目的何在?是對學生進行情感的豐富、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梳理,還是提高學生對整個人生和整個社會的認識能力?是借助于閱讀,幫助學生進行相關的語言信息的收集、整理、選擇、處理、鑒賞評品,還是讓學生在多樣的、多元的、開放的藝術文化情懷之下進行相關的文學探索?是幫助學生形成一個能夠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還是帶領學生遨游各種文化的殿堂?等等。可以說,這些都是閱讀的追求,都是讓學生熱愛閱讀,形成良好閱讀習慣的最根本的所在。古代,曾經有人言“讀書為上學”;當前,我們的表達變成了“我上學去了”、“我讀書去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還常常說“某某在讀碩士”或者“某某在讀博士”。在這些簡單的語句的表達過程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閱讀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
二、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亞里斯提卡說過:“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樣地,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意指讀書是很必要的,但是讀好書更加重要。富斯德也說過:“我們可以由讀書搜集知識,但必須利用思考把糠和麥子分開。”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之前,必須先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使學生能夠明辨哪些是有用的書,哪些書是不適合看的。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上電子書大行其道,其中不乏劣質的書,學生如果閱讀這些書,不僅對學生的時間是極大的浪費,對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寒暑假是學生進行閱讀的極佳時期,所以,為了避免學生走彎路,教師應該給學生列出一個種類豐富的書單,學生可以從中選擇感興趣的進行閱讀。有的學生在閱讀時有點好高騖遠,想要讀完名家之作,但是有些名家之作也未必適合初中生進行閱讀,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是很重的,因此,筆者建議學生在閱讀時要有所取舍,抓住重點,多讀好書,多讀適合初中生讀的書。
三、分析理解讀物的思想內容是閱讀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
閱讀能力的第二個大的層次包括分析問題能力、歸納問題能力和排難解疑能力。閱讀的分析問題能力,就是通過讀物材料內容去認識讀物思想內容的能力,而讀物思想內容的顯而易見,只有通過對材料內容的分析理解才能得之。
分析,是將事物的整體分解為部分,并找出每一部分的本質以及各 部分之間的聯系。而有時為了求得對讀物某一局部(如段和句群)的整體性思想內容(即本質)的認識,又得 用歸納問題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歸納也是分析。
在分析、歸納問題時、閱讀的難點在于讀物的內容 (主要是思想內容)與形式是怎樣結合、怎樣統一的。比如,茅盾的《風景談》;通篇以談風景的材料內容來 表達自己對抗日戰爭時期延安解放區軍民火熱生活之向往、崇敬的思想感情,內容和形式怎樣結合、怎樣統一 的呢?第一,讀物中選取的六個風景片斷有五個是陜北黃土高原上的;第二,在描述每一個風景片斷后,全文 貫穿了用簡潔而深刻的議論逐層深入地闡述什么是真正的風景――人類,有崇高精神的人們的活動創造的第二 自然;第三,用飽含深情的語言來寫真正的風景中的那些具有陜北黃土高原的地方特色及時代氛圍的風土人情。這樣就把內容和形式結合、統一起來了。
四、提倡探究性閱讀
閱讀目的是進行探究性閱讀的前提,信息論理論是進行探究性閱讀的指導。探究性閱讀可以概括為建立在閱讀目的的基礎之上的,對文章進行快速、準確、有效閱讀,在這個過程中認知、篩選、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會得到不斷的提高。在對探究性閱讀進行培養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精神、終身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是培養的核心關注所在,所以需要大力提倡開展探究性閱讀。
以朱自清的《背影》為例,進行相關的分析,《背影》中有這樣的一句話:“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注意這里的選詞:“揀定”,這個詞語的使用,深深地彰顯了父親為兒子安排座位過程中的深入思考和良苦用心,“靠車門的一張椅子”的選擇不是盲目的、隨意的,是父親靜心思考后的決定,這個椅子選擇,是父親考慮到了兒子是一個人外出,還帶了很多行李。可以說“揀定”一詞將父親深厚的愛、將父親對兒子的悉心一步到位地刻畫了出來,經過這樣的探究,經過這樣的剖析,學生慢慢地養成了語言的錘煉習慣,語言的運用技能、語言的表達技巧必然得到很好的提升。在這樣的學習之下,閱讀的目的就會不知不覺地實現。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真的很重要,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更要在平時養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閱讀理解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