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銳
摘要:公開課在當代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對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由于主客觀的原因,不是所有的公開課都有參考價值,一些公開課在設計上仍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學與教案、教學要求與最佳效益、形式與內容等關系未能處理好。本文將會探討新時期高中英語公開課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關鍵詞:新時期;高中英語;公開課;關系
在傳統高中英語教學中,大多數的教師教學理念還是很落后的,且思想也較為封閉,教研活動相對也較少,導致教學質量難以得到質的提升。新課標頒布之后,教學改革的力度越來越大。很多陳舊的教學方法和課堂模式得以改進,各種教研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在這些活動中,最能引人矚目的就是公開課,它使教學資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共享。
所謂公開課,我認為它是一種教學形式之一,通過單個人員的教學實踐,群體的觀摩,實現相互交流,統一教學方法、程序、質量指標和評教評學目的,是一種較為高級的教學活動。與變通課相比,它具有內容上的獨立性、時間上的限制性、方法上的針對性、質量評估的群眾性等特點,因而其難度也相當大。要真正的“走出去”,真正的“請進來”,讓好的教學方法及時得到推廣運用,讓個人的教學活動得到實踐的檢驗,讓我們的教學能實現融百家之長之目的,我們必須得掌握上好公開課的一些技巧,把握其共性規律,在實踐中加以很好地運用,否則,再好的方法也只能是石沉大海,永無出頭之日。筆者自從事教學工作以來,一直擔任英語課教學,在不同的環境上過公開課。
美好的藍圖需要行動來實現,整節課設計定型后,還得靠我們用精湛的教學藝術去展現,授課是一個復雜艱苦的過程,要把課上好,并沒有固定的途徑,重點應把握好“幾種關系”。
一、教案與教學的關系
我們教學的方案,指導教學的基本依據,都離不開教案。教學是教案內容的表現形式,二者共同構成授課整體。那么怎樣處理好二者的關系呢?一是立足熟悉教案。教案寫好后,應多次預講,檢查教案中的一些設想是否和實際還有距離,對不妥之處要進行適時修改,對修改妥當的教案,在上課之前應當盡量熟悉,達到完全脫稿。在上課中,盡量依據教案的脈絡進行授課,最好不要翻看,以免浪費時間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二是本而不死,活而不亂。一般來講,上課應當按照教案行事,這樣才能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質量,但是,一旦在上課時發現教案中仍有脫離實際不妥之處,比如某一個問題講過之后,學生仍不理解,練習過難或過易等,此時則應從實際需要出發,作相應的調整,切記不能把教案死記硬背,當作一成不變的教條。
二、教學要求與最佳效益的關系
大綱規定所要達到的標準即是教學要求,公開課所要體現的主要目的就是最佳效益。如果我們“上下一般粗”、“一刀切”、“撒胡椒面”、貪大求全,廣泛涉獵,勢必會造成講解不清、分析不透、主次不分、重點不突出的負面效應,結果是該講的沒有講到,該重點分析的沒有分析到,處于次要地位的甚至是無關重要的反而耗費了大量時間,整堂課沒有波瀾、沒有高潮,也就沒有新意,通通是一個調子、一種號子唱到底。因此對授課內容,在不違背大綱的前提下,對教學應達到的目的要區分主次,擇其重點而為之,精彩部分應濃墨重彩,平淡部分要無聲無民的“偷渡”。比如我們學習生詞時,教學的重點應放在讀準和剖析單詞的用法上。
三、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內容必須通過形式來表現
如果我們把教學搞得枯燥無味,就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不能使學生接納自己。因此,我們要盡量使教學方法生動活潑,否則,本就陌生的師生關系距離會越拉越大,甚至學生會產生抵觸情緒,有意的出難題,鉆牛角尖。如教car一詞時,采用教師先讀音,再譯成漢語,要學生熟記的方法,就不如用圖片教學好,用圖片又不如用模型好,如用不用顏色的模型,引導學生反復聽說,效果就更好。再如講與練的問題,要立足于精是多練,講的時間經不能超過四分之一。有些總是怕學生沒有聽懂時,可以抽他們復述一遍,有說得不對或不完全的地方,再叫其他人學生糾正或補充。提問時,應當面向全班,估計大家都考慮好后,再抽個別學生起來回答。學生練習中的錯誤,最好讓他們得到糾正,糾錯和不使出錯者氣餒應力求平衡。一個問題并不一定只抽個別學生回答,對比較關鍵的寓于啟發性的問題,可以反復抽、反復答。
四、直觀性與趣味性的關系
所謂“教無定法”,教學方法最忌呆板化。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往往會使課堂變得沉悶,學生也會呆板,毫無生氣,寬松環境、融洽的氣氛能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直觀教學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實物教具與課堂板書。直觀有助于在外語詞、語和它們所表達的事物之間建立直接聯系,并且形象鮮明,易于理解,給人印象深刻。青少年有喜歡直觀的特點,在中學外語教學中適當地使用直觀教具,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舉,對年齡較小(比如初中低年級)的學生運用直觀方法時必須讓他們直接觀察事物(或其模型、圖畫等),但對年齡較大(比如中學高年級)的學生采用這種方法時,則可以盡可能地多用這些學生在他們以前的經驗中所積累的一些形象,這些形象同樣可以起到直觀教具的作用,也就是間接直觀法。
板書也是一種直觀手段。它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是清某個問題,而且還有助于學生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因此,在上公開課時要善于利用黑板。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解釋詞義、文義的示意圖或簡筆畫都可以寫在或畫在黑板上。板書第一要做到精確。寫到黑板上的內容,要確信是正確的,自己拿不準的地方絕對不能往黑板上寫。第二是規范。必須整潔,讓學生看起來有一種心情舒暢的感覺,不能寫得龍飛鳳舞,使辯認教師的板書成為學生的負擔。第三要設計獨到。注意整體布局,事先設計好板畫如何分配,要使重點詞語與非重點詞語各得其所.第四要靈活多樣,富有情趣.板書時要有變化,不能千篇一律,要巧妙地利用簡筆畫,把板面設計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
總之,我們只有處理好上述四種關系,才能使公開課達到完美的境地,才能真正為教學帶來革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