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廣濤
摘要:新課標是我國對于教育事業進行的一次大的改革,對于我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初中時期的政治教學對于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與教師都應該重視起初中生的政治教育,提高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加強初中生的政治素養,為我國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
一、新課標
新課程標準,簡稱新課標,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課程改革將我國傳統的教學大綱改為課程標準,體現了課程改革提倡的基本理念。各種基礎教育課程標準的制定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經過專家們的共同努力,我國正式頒布了18項課程標準實驗草案,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邁上了新的臺階。
二、提高初中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性
(一)是課程性質的重要體現
學生政治教育與發展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正確的意識形態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與發展,有賴于學習和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品德修養,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知識,自覺地將其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并將這些想法與現實相結合,將所學的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用武之地,以免變成“書呆子”。人們常說,對政治的評判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它不僅反映在學生的回答中,而且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實際行動中。只有培養了正確的政治思想意識,才能在實踐中正確的作出判斷和行動。
(二)有利于提升公民素養
中學生同樣作為我國的公民,應該對于自身的公民素養進行更高的要求。正如王夫之所說的“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并且要有民族統一的集體思想。千百年來,眾所周知,中國的每一場危機,都要有崇高的理想才會最終走出來,這是因為他們通過對意識形態和道德品質的研究,一個良好的國家感受和責任感。現在,我們國家的偉大復興開始了,社會大眾必須共同努力,只有喚醒公民意識,我們才能主動承擔起自己的使命。
教育改革多年來一直以實現“素質教育”為目標,但在現實中已成為學生的一項需求。正如“學術社會”的建構,是引導公眾在政治課堂上品味思想,進而提升文化素養,這是道德品質的典型代表。作為一個崛起的國際大國,我們迫切需要提高我國公民的素質,實現國民素質的全面提升,展現一個偉大國家的風范。
(三)有利于提升教師專業素質
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便加強對教學內容的具體分析,從基本的了解逐步深入到融會貫通,從而實現政治修養。同時,教師應該與時俱進,與學生一同成長進步,提升自身的能力,加強班級學生的集體凝聚力,從而形成團結友善的班風。與此同時加強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加強師生互動,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應該有能力協調關系學生的人際關系方面,因此我們應加強教師教育權力之間有效的集成,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從而幫助并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能夠為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高中時期的思想政治課程與中學時期的政治課程是一脈相承,相互關聯的。我國的思想中心是共產主義思想,建立的也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初中時期的政治課程是對于初中生基本的三觀進行塑造的過程,只有確立了正確的三觀,才能真正的接受并學習高中時期的政治課程的教學。只有在中學時期打好了基礎,才能在高中時期學好思想政治課程。因此,初中政治思維的培養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考試成績,同時也要對于學生的政治學習能力進行提前培養。初中的政治教學應該兼顧初中部分和與高中部分進行銜接的部分,以學生未來的政治發展為出發點,為學生將來步入高中,進行思想政治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提高初中政治教學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一)為學生查缺補漏,樹立自信心
要想學好政治,教師就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政治的信心,為他們學好政治創造條件。但單靠有信心,還是學不好政治的,如果學生沒有產生對政治的興趣,沒有真正的去用心的學習政治,那么這種信心就不會持久,往后很有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挫敗感和自卑感。因此在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政治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是創造條件使政治知識缺口較大的學生真正地學習和掌握大綱教材所要求的政治知識,使他們感到自己是學好了政治。同時政治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進度和教學內容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
政治課堂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單調,枯燥乏味,影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同時新的課程的導入也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不僅需要考慮學生對于新課的接受能力,也要考慮新生對于之前知識與新課的鏈接。同時,讓學生不將之前的知識與新課混淆在一起。政治教師要善于學會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借用多媒體進行趣味教學,吸引學生的目光。在多媒體教學中,聲音、文字、畫面同時存在,向學生傳遞了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信息。政治課上可以選取政治相關影片,將以前的知識與新課的知識都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避免學生混淆。并且充分應用好多媒體,能夠將部分分散于各個課程當中的基礎知識,整合起來構成體系化的知識框架展現給學生來進行理解,構成一種系統的知識網絡,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系統規范。另外,教師充分應用多種的多媒體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關注力集中起來,聚精會神的進入到教學中來,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應用多媒體課件時教師給予部分提示性的旁白講解,使學生有了更多的自我思考與自主學習時間,能夠使學生對于課程內容具有較好整體性的認知,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多媒體教學使用中的負面影響,避免教師自身成為播放工具,從而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這樣反而失去了多媒體教學的意義與作用。
(三)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更快的接收知識,能夠更快的彌補之前學習的不足。同時也可以根據課程的進度,為學生創造“老師體驗”的活動。可以將學生學習過程中歸納總結的部分交由學生自主完成,并在課上提供相應時間,讓學生將自己的整理思路與成果和其他同學分享,教師在一旁輔助,為學生整理的內容中不足的部分隨時進行補充說明。
參考文獻:
[1]方春萍.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探究[J].新西部(理論版),2014(17):165
[2]饒偉清.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赤子(中旬),2014(01):20
[3]江萬生.論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與開放,2011(1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