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
【內容摘要】初中物理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物理學知識,相對于之前對物理現象的一知半解,初中物理在物理知識、物理學思想等方面的深入探究對學生的物理學習或者更深入的研究,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初中物理的過程中,合理的運用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
【關鍵詞】導學法 初中物理 物理教學
導學法這種教學方式,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一味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確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合理地運用導學法,向學生做有效的課程知識導入,激發初中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學生的物理學素養。在此,對于合理有效的運用好導學法,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合理的運用好導學法
1.在課堂教學前,對要講解的內容做個有效的問題導入
對于大部分初中學生而言,物理學知識是陌生的。教師在講解物理學知識時,對這些內容做一些有效的問題導入,將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對接下來的知識作進一步的探究。比如在講解九年級物理其中一章《多彩的物質世界》關于質量的概念時,教師可以拿出一個事先準備好的正方形鐵塊,用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怎樣在借助一個刻度尺的情況下計算出它的重量嗎?”對下面的教學內容做個有效的導入。學生對于這樣一個問題,在沒有事先預習課本的情況下,對只借助一個刻度尺就可以測量出物體的重量很好奇,因為一般情況下,測量物理重量,需要用到電子秤這樣的稱量工具。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對于導入問題的好奇心,對質量的概念做個解釋,更正學生對于“重量與質量是等同的”這樣的錯誤概念,在初中物理中,質量才是標準的物理學用語。然后向學生講解“m=ρv”這個定理,從而通過測量小鐵塊的體積,利用已知的鐵塊密度,計算出正方形鐵塊的質量。但是要記住,這時候還需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利用常見的電子秤測量鐵塊的質量,當然結果很明顯,這兩種方法得到的鐵塊質量是一樣的。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知道,這個定理是準確的,是物理學家經過好多年的研究而總結出來的,不是老師的憑空捏造。通過這樣的問題的導入,使學生對于要學習的知識有個初步的認識,有興趣也有信心對接下來的物理知識做進一步的探究。
2.做好以每節課內容為基礎的導學案
導學案相當于一份課前練習,但是不同于一般的關于教學內容的練習。導學案通過設置關于陌生概念的名詞解釋,對于學生理解困難的一些概念的簡單習題做個合理的選取,及教學內容結束后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對學習的物理知識有個很好的預習和鞏固。比如學習《歐姆定律》,因為這節內容在初中物理中無論難度還是重要性上都是很大的,在學習這節知識之前,教師做好備課,準備一份相關的導學案顯得很有必要。合理的運用好導學案,可以讓學生對于學習的知識一目了然,準確抓住學習知識的重點、難點,更有效的完成學習任務。
3.利用一些新媒體工具很好的導入教學內容
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選擇更多的現代化工具對自己的教學做有效的輔助,比如對電子白板、投影儀、計算機等新媒體工具的使用。舉個例子,在教學《信息的傳遞》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放映一些關于電話、電磁波、廣播、電視等方面的電影。放映結束之后做個及時的總結,向學生提問一些基于《信息的傳遞》這部分內容的問題。切不可電影看完之后,教師僅僅是對教學內容作一個輕描淡寫的總結,這樣不僅不能讓學生明白放映電影的目的,而且對物理知識也是一知半解,這樣的結果不是教師預期的想法。
二、導學法運用于初中物理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不同的導學方式都要以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為基礎
對于導入法的運用,有很多合理且有效的導入方式,這些方式的目的是對學習的課程作個有效的導入,讓學生對新知識,晦澀難懂的物理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激發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物理學素養。但是有的老師雖然可以用一些很好的導入方式,但是沒有以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為基礎,分不清主次關系,結果導致事倍功半。因此,導學方式無論怎樣豐富,一旦脫離了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這樣的導學方式都是一文不值的。
2.對已學的知識要進行及時的練習鞏固
導學法只是對教學內容做個簡單的導入,旨在讓學生簡單了解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激發學生進行下一步學習的興趣。因此在做好導學法的運用后,對導學法涉及的物理知識,教師應該合理的利用一些練習對學生所學的內容進行鞏固練習。比如在學習《電與磁》這部分內容時,因為這部分內容相對于前面的教學內容,在難度上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在教學內容講解完畢后,教師要適當的選取一些經典的題目,對剛接觸這部分難點的學生做些有效的鞏固練習。